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電子政務建設管治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
我市電子政務建設按照國家、省、市信息化建設的有關規定,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整合為手段,以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為目的,以先進性、標準性、安全性為基本原則,通過1~2年的努力,基本建成以市信息中心為核心,橫向連接市各黨政機關局域網,縱向連通市以及本市各鎮(區)、社區、村,標準統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電子政務基礎網絡平臺,實現全市各級黨政機關網絡互聯互通和線路共享。進一步提升市級電子政務應用平臺建設,繼續完善電子公文傳輸、跨部門數據交換、內外網信息聯動等基礎性電子政務應用系統,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政府服務,提升行政效能,全面推進“數字”建設。
二、建設的主要內容
(一)電子政務基礎網絡建設
根據《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于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指導意見》有關電子政務外網建設的要求,我市電子政務網絡建設將以市黨政信息網為基礎,進一步整合利用,延伸建設,基本建成以市信息中心為核心節點,電信和廣電為骨干節點,覆蓋全市各級黨政機關、社區、行政村的寬帶IP光纖城域網。
1、完成全市電子政務網(黨政信息網)與部門非涉密辦公局域網的互通工程。在原機關各部門單終端接入的基礎上,按照統一網絡規劃、統一安全標準,統一互聯網出口的改造原則,逐步將部門非涉密辦公局域網接入市電子政務網,基本建成全市標準化、一體化的電子政務基礎網絡平臺,以減少網絡種類,提高互通水平。
2、延伸建設連接社區、村的光纖網絡,實現市級機關、鎮(區)、社區、村網絡的全面互通。按照各地、各部門應用系統的建設需求,通過子網劃分或建立VPN等方式,構建安全可靠的業務專用網,實現全網復用,資源共享。
3、根據我市電子政務應用拓展的需求,繼續完善市電子政務基礎網絡平臺,不斷滿足各地、各部門業務系統建設和運行的實際需要。
(二)電子政務應用平臺建設
按照推動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的建設要求,市級電子政務應用系統主要包括五個功能平臺:
1、公文傳輸平臺:在現有黨政信息網公文傳輸平臺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系統性和標準化建設,通過對原有系統的全面升級和改造,進一步銜接部門辦公自動化系統,提升全市綜合辦公自動化系統的運行效率和覆蓋范圍。
2、部門辦公平臺:制定全市公文傳輸接口標準,進一步推廣和部署辦公自動化應用軟件,全面推進部門無紙化辦公,實現部門辦公系統與市級公文傳輸平臺的無縫化對接,逐步取消人工流轉環節,提高傳輸效率。
3、統一賬戶管理平臺:建立全市統一的組織機構目錄和個人賬號管理系統,實現全市電子政務網“單點登錄、全網通行”的身份認證體系,并積極推廣省級數字證書在單位和個人身份認證領域的應用。
4、綜合信息平臺:升級和改進黨政信息網網站,作為全市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信息門戶網站,加載和整合全市各部門對內公開的業務數據和信息資源;建立綜合信息系統,實現“中國”政府門戶網站、黨政信息網網站內外網一體化的信息功能,減少部門信息維護的工作量,提升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水平。
5、數據交換平臺:建設全市數據交換平臺和公共基礎數據庫,為全市人口基礎信息交換、法人單位基礎信息交換提供標準化的交換目錄和交換接口,為跨地區、跨部門數據信息共享和交換提供基礎平臺。隨著我市電子政務應用系統的建設,電子政務應用平臺將不斷完善自身體系和擴充使用功能,充分滿足各地、各部門信息共享和交換的應用需求。
三、管理體系
1、市信息辦在市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負責全市電子政務網絡和應用平臺總體規劃、技術標準的制定工作,做好各地、各部門網絡設施調整和電子政務應用平臺部署等有關協調工作。
2、市信息中心作為市電子政務網絡和應用系統的管理主體,在市信息辦的指導下,參與電子政務的系統規劃和方案制定,負責電子政務系統建設以及日常運行、管理和維護,并為各地、各部門應用系統建設提供技術指導和支持。
3、市委機要局負責市電子政務網(黨政信息網)原有機房設備的日常維護和管理工作,并按上級有關要求做好全市電子政務數字證書發行和日常管理工作。
4、各地、各部門要落實電子政務建設和管理的分管領導、信息主管和網絡管理員,負責本地、本部門辦公自動化系統、業務信息系統的建設、管理和維護,并做好與市級平臺的銜接改造工作。
5、網絡運營商參與市電子政務網規劃和方案的制定,提供電子政務網線路和設備,保證線路和設備的安全運行,協助市信息中心維護和管理全市電子政務基礎網絡。
四、建設進度安排
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市電子政務基礎網絡和應用平臺建設分四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完成全市電子政務基礎網絡平臺升級和改造,實現市電子政務網(黨政信息網)與部門非涉密辦公局域網的全面互通;升級全市電子公文傳輸平臺,推廣應用全市統一的部門辦公自動化系統軟件,開通市黨政綜合信息網站,3月1日完成新老系統轉換工作。
第二階段,以各部門現有的對下業務網絡為基礎,啟動建設連接全市社區、村的光纖網絡,進一步拓展全市電子政務網的聯網深度和覆蓋范圍。
第三階段,全面推廣市級數據交換平臺,建成全市人口、法人單位等公共基礎數據庫,建立多部門信息共享和維護機制,實現部門業務數據在市級平臺上的共享和交換。
第四階段,按照全市電子政務應用發展的需要,不斷完善基礎網絡和市級應用平臺,為各部門業務信息系統建設和運行提供良好的基礎保障和信息服務。
五、建設要求
(一)基礎網絡
市電子政務網建設必須堅持資源優化的原則,通過利用現有網絡資源進行統一規劃和綜合部署,避免市級辦公網絡的重復建設和低效使用。
1、市黨政機關各部門不再單獨新建本系統的縱向網(市—社區、村),已經建成的業務縱向網應逐步并入市電子政務網。
2、跨部門的網絡系統建設原則上由市信息辦統一規劃,協調實施。
3、各地、各部門局域網接入市電子政務網時,必須經過市信息辦審核,任何安全級別低于電子政務網要求的網絡不得接入,各地、各部門與市電子政務網相連接的局域網的建設和改造,須向市信息辦報送方案,經市信息辦同意后方可實施。
4、市電子政務網將提供統一的互聯網出口,通過增強防火墻設備等安全措施,保證電子政務網的安全性。接入市電子政務網的部門局域網中現有的互聯網出口要加強安全防范措施,經市信息辦核準后方可保留。
(二)應用平臺
1、全市電子公文傳輸和部門辦公系統,只能傳輸和運行非涉密的文件、公告、通知、信息、內部刊物等。
2、各地、各部門的文檔管理人員必須每天(上下午)至少兩次開機接收信息,并及時交有關人員處理;同時負責本地、本部門非涉密文件、公告、信息、內部刊物等信息錄入和傳送。
3、內外網信息權限必須責任到人。各地、各部門的信息主管、文檔管理人員(文件、信息等人員)須對信息資料的保密性、正確性、完整性、范圍負責,不得將涉密信息、帶毒文檔錄入本系統。
4、各地、各部門面向全市機關單位或個人的信息管理系統,應逐步以功能模塊的形式統一加載到市級統一賬戶管理平臺上來,減少多系統、多賬號、多密碼的管理方式,保障安全、方便使用。
5、各地、各部門要把黨政綜合信息網作為全市對內信息的綜合平臺,及時上報和加載本地、本部門有關政務、業務方面的共享信息,并按照欄目分工要求,做好各自欄目的信息維護工作。
6、各地、各部門要加強內部辦公自動化系統的建設,辦公自動化系統應具有文件流轉、檔案管理、信息、個人辦公等基本功能和部門需要的特定功能,系統還應具有較好的兼容性、安全性、實用性和可擴展性。
7、各地、各部門辦公自動化系統應符合市信息辦制定的數據接口標準,具備標準電子文檔、文本文件、圖形文件等多種數據接口。
8、尚未建設或需要更換內部辦公自動化系統的部門,可向市信息辦提出申請,統一分配或安裝標準版的辦公自動化軟件。
9、凡涉及跨地區、跨部門數據交換和共享的信息系統建設,原則上必須通過市級數據交換平臺實現標準化的數據交換,各地、各部門應按照有關項目建設的需求,共同參與全市公共基礎數據信息的采集、存儲、交換和共享工作。
(三)安全保障
1、我市電子政務應用平臺是建立在全市電子政務網上的應用系統,所有涉密信息不得利用該系統傳輸,也不得存儲在與該網連接的計算機中。
2、市信息中心要制定安全管理規范,完善信息中心的安全保障措施,確保系統安全正常運行,確保數據的物理安全與內容安全。
3、各地、各部門要在市保密局的指導下加強安全意識教育,制定安全規范,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實施嚴格的口令管理和權限管理。
4、各地、各部門信息主管和網絡管理員負責本單位網絡和應用系統的維護和運行,隨時檢查本單位網絡和終端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并負責本單位的電腦防殺毒、故障解決和技術培訓工作。
5、市信息中心應會同有關部門對部門領導、信息主管、信息錄入員進行分層次培訓,加強保密法規的學習,在提高機關人員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宣傳電子政務的建設思想,切實增強部門業務協同意識和資源共享意識,推動全市電子政務的建設和發展。
6、網絡運營商提供的接入層設備和物理鏈路(光纖)不得與公網復用,保證市電子政務網的安全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