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會組織培育與登記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充分認識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的重要意義
社區社會組織是指由駐區單位或個人在社區范圍內單獨或聯合舉辦的、在社區范圍內開展活動的、滿足社區居民不同需求的社會組織。社區社會組織的發展壯大和功能的發揮,有助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推進基層民主和自治,滿足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益主體的多元化需要,促進政府職能的轉變和公共服務精神的培育,提升社區居民的歸屬感,增強社區的凝聚力,經過近年來的不斷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已成為整合社區資源、推進社區建設、完善居民自治、服務居民群眾的一支新生力量。重視和加強社區社會組織的發展,有利于擴大社會主義基層民主、提高社會管理水平,有利于推動和諧社會的建設,促進社會穩定。在新的歷史時期,各級民政部門要充分認識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不斷提高社區建設的社會參與和民主自治水平,積極引導社區社會組織為建設管理有序、治安良好、人際和諧的現代化和諧社區做出積極貢獻。
二、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的指導思想
堅持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積極探索,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加快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推進和諧社區建設。加強分類指導和管理,優先發展和重點扶持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社區社會組織,不斷提高社區社會組織整體質量,完善社區社會組織的服務功能,引導社區社會組織發揮更加規范的積極作用。逐步形成發展有序、覆蓋廣泛、布局合理的社區社會組織框架體系,促進社區社會組織與經濟社會事業同步發展,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社區自治、享受公益服務、提升幸福感的現實需求。
(二)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的目標任務
1、積極扶持、加快發展。按照積極扶持、加快發展的總體要求,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扶持力度,切實改變社區社會組織數量少、規模小,發展不均衡、社會認知度低的狀況,努力增點擴面、引導發展,使社區社會組織參與社區建設的作用顯著增強。今年內,要求實現社區社會組織的全覆蓋,力爭實現社區居民的全覆蓋,全市每個社區擁有的各類社區社會組織應達到10個以上。
2、提高登記、備案率。登記管理機關要加強對社區社會組織的指導和服務工作,加快登記、備案工作進度,至今年底,基本完成社區社會組織的登記備案工作,對符合登記條件的,登記率要達到100%。對尚不具備登記條件的,備案率要達到100%。
3、培育、推廣先進典型。各級民政部門要及時掌握轄區內社區社會組織的發展狀況,認真總結典型經驗,培育、樹立先進典型,加強宣傳推廣工作,積極發揮典型引路、典型示范的輻射帶動作用。今年內,每個社區培育1-2個、每個街道培育3-5個以上活動規范有序、發揮作用明顯、社會影響力強的先進社會組織典型。
4、理順管理體制。按照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的要求和社會組織登記管理的政策法規規定,完善社區社會組織自律發展機制和登記管理制度。在有效落實雙重管理體制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建立健全以縣(市、區)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為中心、街道辦事處為主體、居委會為基礎的三級管理模式,形成分工負責、條塊結合、相互協調、運轉高效的社區社會組織管理體制。
三、社區社會組織登記管理的基本要求
社區社會組織的成員必須是居住在本社區的居民,活動范圍原則上只限于本社區(社區間交流、比賽活動除外),活動內容和方式必須是在法律、法規和政策允許范圍內。在不違背《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基本原則的前提下,適當放寬登記條件、簡化登記程序,把社區社會組織納入制度化、規范化發展軌道。
(一)社區社會團體登記應具備下列條件
1、個人發起人5名以上或單位發起人3個以上的;
2、有30個以上的個人會員或者10個以上的單位會員;
3、個人發起成立的應有1000元以上的活動資金,單位發起成立的應有5000元以上的活動資金;
4、在社區或單位有固定的活動場所,面積不限。準予多個社區社團合署辦公。
(二)社區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應具備下列條件
1、有5000元以上的開辦資金;
2、在社區或單位有活動場所。在不影響業務正常開展的情況下,若干民辦非企業單位可申請登記同一活動場所。
3、依法取得有關行業許可證(指教育、衛生等應當依法取得行業許可證的民辦非企業單位)
(三)簡化登記程序
社區社會組織的業務主管單位由縣(市、區)的相關部門擔任,也可由作為政府派出機構的街道辦事處擔任。同一街道辦事處轄區內可跨社區申請設立社區社會組織。
申請設立社區社會組織,發起人須向登記管理機關提交下列文件:
1、籌備申請書;
2、業務主管單位的批準文件;
3、業務主管單位出具的活動資金證明和活動場所證明;
4、擬任負責人的基本情況,社區社會團體還需提交會員名冊;
5、章程草案。
(四)備案管理要求對于尚未達到上述登記條件,但正常開展活動且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社區社會組織,由社區居委會初審,街道(鄉鎮)核準備案后,報縣(市、區)民政局備案。經備案的社區社會組織待發展完善符合登記條件后,再向民政部門正式申請注冊登記。對于不符合經濟社會發展方向、不能發揮積極作用的社區社會組織,要區別不同情況勸其解散或責令解散。
(五)對符合登記備案條件的社區社會組織,由登記管理機關發給社區社會組織登記備案證書。
四、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的工作措施
(一)強化分類管理。按照社區社會組織的性質、規模、業務范圍、成員與服務對象的不同,加強分類指導與管理。通過建立社區社會組織孵化器(培育發展基地)等形式,重點培育發展公益類、文體類、服務類以及承接政府委托職能等類別的社會組織。建立科學的社區社會組織日常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將社區社會組織納入制度化、規范化管理軌道。注重加強宏觀調控,不斷調優社區社會組織的結構布局。
(二)優化發展能力。堅持以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為導向,以“三社聯動”(社區、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為依托,以完善社區自治功能、促進居民的全面發展為目標,不斷優化社區社會組織發展能力。各級民政部門要通過幫助社區社會組織轉換機制、強化功能,增強社區社會組織整合資源能力,不斷提高社區社會組織發展水平,提升社區社會組織參與基層社會管理與創新的能力。
(三)建立政府購買服務制度。加大政府對社區社會組織發展的政策指導和人、財、物支持,積極探索社區社會組織參與社區公共管理與服務的職能定位,出臺政府購買社區社會組織服務的有關政策文件,研究制定社區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和委托事務的具體辦法。積極做好政府購買社區社會組織服務的有關工作。各縣(市、區)可將政府對社區服務直接投入方式逐步轉變為對社區社會組織委托性、購買性的投入方式,重點扶持公益類、文體類、服務類以及承接政府委托職能等類別的社會組織,并做好相關的評估工作。
(四)積極做好典型培樹工作。要把發現、樹立、宣傳、推廣先進社區社會組織典型作為推進“三社聯動”的重要抓手。注重挖掘社區社會組織在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開展活動,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管理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重點指導培養,大力宣傳推廣。要認真做好社區社會組織評比表彰活動,確定一批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先進社區社會組織典型和示范點,采取組織經驗交流、現場觀摩學習等形式,發揮好先進示范、典型引路的作用。
(五)加強黨組織的建設。基層黨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各地在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的過程中,要積極做好社區社會組織黨組織建設工作,選好帶頭人,確保社區社會組織正確的發展方向,不斷增強社區社會組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切實發揮好社區社會組織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