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區委糧食生產安全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經濟開發區管委會(鐘埭街道辦事處)、獨山港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市屬各單位:
糧食事關國計民生,事關穩定發展。近年來,我市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為全市改革發展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為進一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規范和強化糧食儲備,確保糧食安全,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為目標,以糧食生產功能區為載體,以農業科技創新為支撐,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強化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負責制,完善糧食生產考核獎懲機制,確保糧食安全和產銷工作穩定發展。
二、目標任務
按照“穩定面積、提高單產、確??偭俊钡囊?,糧食播種面積和總產量穩定在44萬畝和22萬噸左右,確保完成年度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任務,糧食生產和儲備水平明顯提高,科技支撐水平顯著增強,生產經營方式不斷優化,服務體系更加完善。
三、工作措施
(一)落實政策,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1.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嚴格按程序和標準做好各級各類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兌現,確保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業保險補貼和大戶直補、農業生產機械作業環節補貼、糧食生產功能區內水稻育秧補貼等中央、省政策性補貼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農民手中,通過政策的導向作用,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2.擴大地方良種購種補貼范圍。將大小麥購種補貼納入地方良種補貼范圍,對購買水稻、大小麥良種的農民,給予常規水稻和大小麥良種每公斤1元、雜交水稻良種每公斤6元的良種購種補貼,在購種時直接兌現。
3.繼續執行“訂單糧食”價外補貼政策。鼓勵農民多種糧、多售糧,晚稻訂單重點向糧食生產功能區、信用種糧大戶和糧食專業合作社傾斜,所售晚稻訂單繼續給予12元/百斤的價外補貼;市級水稻良種繁育單位“訂單”種子糧參照執行。
4.開展糧食產銷先進評選活動。經考核、評選,對獲得糧食生產先進單位、優秀種糧大戶、優秀售糧大戶、優秀糧食產銷企業、優秀糧食專業合作社、優質高產示范方等給予表彰,并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給予項目補助。
(二)依靠科技,努力提高糧食單產水平
1.深化糧食高產創建活動。把高產創建活動作為提高糧食綜合生產水平的重要途徑,以農業部水稻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為契機,全面深化百畝核心攻關田、千畝展示示范、萬畝輻射帶動工程建設,大力培育科技示范戶和優秀種糧大戶,每個鎮街道水稻高產創建示范面積不少于當年水稻種植面積的10%,并至少建立一個千畝水稻示范方。
2.加快主導品種、主推技術推廣。擴大主導品種、主推技術的應用覆蓋面,大小麥重點推廣“秀98-11”、“揚麥10”、“揚麥11”,水稻主要推廣“秀水134”、“秀水114”等優質高產品種,全面推廣單季晚稻“五改”技術,強化栽培、病蟲害綜合防治和統防統治、機械化插秧、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指導農民適時完成晚稻播種工作。不斷創新農作制度,大力推廣“千斤糧萬元錢”等高產高效種植模式,提高復種指數和種植效益。加強農藝與農機結合,積極擴大應用糧食全程機械化栽培技術,提高水稻機收、機耕和機插率,提高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增加烘干機械設備投入,提高糧食機械烘干覆蓋面。積極創造條件擴大雜糧種植面積,增加糧食總量,穩定糧食生產。
3.適時完成晚稻、大小麥播種。農業、水利等部門要抓好適時早播的技術指導和灌溉設施的安排,晚稻機插秧播種期宜在5月15日至6月5日,直播稻播種期宜在6月5日至10日、最遲不超過6月15日;大小麥提倡套播,稻草切碎覆蓋還田,小麥播種期宜在10月25日至11月10日,大麥播種期宜在11月10日至20日。
4.大力開展農業科技服務。結合“走基層、聯基地、訪農戶”活動,各鎮街道和農業部門要組織農技人員在農業生產關鍵季節和重要環節,深入生產第一線,搞好指導和服務,切實為農民解決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要充分運用農業專業技能培訓、綠色證書培訓和學歷培訓等,不斷提高農民科學種糧水平。
5.切實抓好防災減災。建立農氣會商等制度,切實做好氣候條件的跟蹤分析,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和病蟲害發生動態,加強各種災害的監測預警,及時預警信息,適時啟動應急響應,全力做好科學抗災減災,努力將各類災害對糧食生產的影響降到最低限度。
(三)加大投入,不斷改善糧食生產條件
1.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市糧食生產的一項重要工作和主要抓手。要根據《市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規劃(2010—2018年)》,按照基礎設施完善、耕地質量提升、生產技術先進、服務體系健全的要求,切實加強領導,細化年度建設規劃,整合新增糧食產能、水稻產業提升、農業綜合開發等各類項目和資金,確保完成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任務,到2014年市級糧食生產功能區達到128個、12.29萬畝,其中2012年完成2.39萬畝。
2.不斷完善農田基礎設施。進一步加大圩區建設力度,及早發揮圩區工程在糧食生產防災減災中的作用,2012年全面啟動12個、面積9.5萬畝的圩區建設,全面完成4個,基本完成8個。實施農田排灌設施更新改造工程,對部分年久失修、灌排設施不配套的區塊,實施更新改造和完善配套,完成8個省級小農水項目建設,積極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提高農田基礎設施完好率和灌溉效率。
3.著力提高耕地質量。完成2萬畝標準農田質量提升工程試點,新啟動1萬畝標準農田質量提升土壤培育工程。鼓勵冬綠肥種植翻埋、農作物秸稈還田、商品有機肥推廣應用、農田耕作層輪流深翻、測土配方施肥,提升耕地質量。全面提升測土配方施肥應用面,2012年全市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到65萬畝次。
4.提高良種供應能力。深入實施種子種苗工程,著力改善良種繁育基礎設施,提高良種繁育、供應和應急能力,建設3000畝良種繁育基地和2個示范性育苗(秧)中心。2012年全市水稻統一供種率達到60%,良種覆蓋率達到99%。
5.推進糧食烘干設施建設。加大國有企業糧食機械烘干設施建設,鼓勵民營糧食企業、糧食經紀人投資建設糧食烘干中心。2012年力爭新增機械烘干糧食1萬噸以上。
(四)創新機制,著力增強糧食產銷組織化程度
1.培育糧食規模經營主體。在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和糧食優先的前提下,積極穩妥地推進土地經營權有償流轉,培育適度規模糧食經營大戶,增加糧食生產規模效益。積極鼓勵農戶把土地季節性流轉給種糧大戶種植,減少季節性拋荒。大力發展糧食訂單生產。鼓勵企業在省外糧食主產區建設糧食生產基地,重點抓好安徽早稻、蘇北晚稻、東北玉米的糧食生產基地建設,保證我市地方儲備和飼料糧源的落實,改善居民糧食消費結構。
2.支持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大力扶持統一育秧、統一植保、統一耕種收的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提高糧食生產組織化程度和規?;?。
3.發揮村級組織在糧食生產中的服務功能。發揮新形勢下村級組織在“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下“統”的功能。通過村級組織直接或領辦、參與各類合作組織等方式,開展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拓展村級組織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服務功能,在服務中發展壯大村級組織實力,在壯大中更好地服務現代農業。
(五)落實責任,確保全年糧食產銷任務落實
1.分解落實任務。嚴格落實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負責制,市政府與各鎮街道和有關部門簽訂糧食安全生產責任書,各鎮街道要按照糧食生產行政分級負責制的要求,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將市下達的糧食生產任務分解,落實到村、戶、田。
2.強化責任考核。繼續對糧食生產責任目標進行單獨考核,并納入市委、市政府對各鎮街道年度目標績效考核內容,對考核優勝單位予以表彰,對考核不合格的予以通報批評。
3.明確工作職責。各鎮街道和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通力協作,密切配合,共同推進糧食生產和糧食市場監管工作。發改、科技、財政部門要在項目安排、資金扶持、科技應用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國土資源部門要認真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推進節約集約用地;水利部門要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農田基礎條件;農業部門要搞好糧食生產指導,加快新品種和關鍵技術推廣;統計部門要密切關注各種因素對糧食生產的影響,加強對糧食生產的分析研究,準確反映糧食產量;糧食部門要做好儲備糧油輪換補庫工作,加強對地方儲備糧油的日常監督管理,及時掌握主要糧油商品的購銷調存情況,加強糧食收購資格審核管理,依法查處糧食收購活動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工商、物價、質監等部門要配合糧食部門加大對糧食加工、批發、零售等環節的監督檢查,堅決打擊串通漲價、捏造散布漲價信息、惡意囤積、哄抬價格、摻雜使假、以次充好等違法行為;氣象部門要抓好天氣預測預報,為農業生產提供及時、準確的氣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