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機采血小板獻血中整體護理的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安徽預防醫學雜志》2016年第3期
關鍵詞:
近年來,隨著臨床醫學的不斷進步,對于血小板的需求呈明顯上升趨勢。機采血小板因具有純度高、療效好、不良反應少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臨床[1]。但由于血小板的采集所需時間長、抗凝劑進入體內量相對較多,易使患者出現不良心理,甚至發生頭暈、惡心等獻血反應,而這都直接關系到獻血者重復獻血率的高低[2]。故在機采血小板獻血過程中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必不可少。深圳市血液中心自2015年1月開始在機采血小板過程中采取整體護理干預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4年1~12月在深圳市血液中心捐獻機采血小板的1500名獻血者作為對照組,同時選取2015年1~12月在深圳市血液中心捐獻機采血小板的1500名獻血者作為觀察組。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獻血護理方法,給予常規獻血知識宣教。觀察組給予整體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1.2.1采血前護理
①認知干預:護士向獻血者講解輸血流程,介紹TrimaAccel全自動血細胞采集機原理及采血耗材的安全性,減少獻血者顧慮;與此同時,護士著重介紹血液生理知識,告知獻血者合理的采集血小板并不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影響,并向獻血者介紹機采血小板的過程,采集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介紹采集的血小板作用與用途,使獻血者明確整個機采血小板的過程是科學、安全的。
②心理干預:由于機采血小板采集時間一般在1h以上,采集時間長,所使用的耗材多且過程較為復雜,可使獻血者尤其是初次獻血者產生恐懼、緊張感。多數獻血者還會擔心機采過程中有可能會感染疾病,特別是在機器偶爾發出警報聲時可加重獻血者不安心理。因此,在采集血小板前需要向獻血者詳細介紹機采血小板的過程,耐心解答獻血者提出的疑問,邀請多次獻血者對于初次獻血者鼓勵安慰,向其介紹采集血小板過程中及采集后的感受,盡量消除初次獻血者的顧慮,促使其以良好的心態應對采血。同時護士應對獻血者的獻血行為給予感謝及鼓勵,使獻血者感受到獻血的意義。
③行為干預:告知獻血者在采集血小板前1d清淡飲食,采血當日不可空腹,適量飲水。血液采集前口服10%葡萄糖酸鈣口服液10ml,以防發生抗凝劑反應。
1.2.2采血過程中護理
指導獻血者采取合適體位,采血時應選擇粗大而表淺的靜脈,若獻血者血管較細,可選擇肘正中靜脈采血,于采血點上方約5cm處采用止血帶綁扎,并以2.5%碘酊對采血部位進行常規消毒,排氣,拔掉護針帽后,迅速穿刺并以膠布固定好,打開滑輪,對皮膚針眼處采取無菌棉球覆蓋以防感染。囑咐獻血者每隔10s松握手部1次,直至采血結束。機采血小板過程中,護士應不斷詢問獻血者有無不適癥狀,若獻血者有頭暈、頭痛、乏力或面色蒼白癥狀,需及時給予處理。采血過程中,護士還需密切關注抗凝劑滴速,觀察采血點有無滲漏,如有滲漏及時拔掉針頭并重新更換再行穿刺。在獻血者采血過程中,護士需全程陪伴,隨時滿足其需求。
1.2.3采血后護理
采血結束拔針后,指導獻血者用手對雙側針眼壓迫10min以上,至不出血為止。采血后不可立即起身,防止因體位性低血壓導致跌傷,現場休息至少30min才能離開。棉球保護針眼至少12h,24h內不可清洗針眼處,以防發生感染。獻血后第2天進行電話回訪,了解獻血者恢復情況,尤其是對獻血過程中發生獻血反應的獻血者,向其講解原因與預防方法,護士做好記錄并及時反饋,制定改進措施。
1.3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獻血者的獻血反應,輕度:精神緊張及焦慮,存在眩暈及連續哈欠等現象,心跳及呼吸加快,面色蒼白,伴輕度出汗,有知覺;中度:漸進輕度反應癥狀,有胸悶、心悸、嘔吐、惡心、皮膚濕冷、血壓下降等癥狀,失去知覺;重度:無知覺或伴抽搐、暈厥、意識模糊、心律不齊、驚厥、大小便失禁等。
②比較兩組獻血者1年內重復獻血情況。
1.4統計分析
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一般情況
觀察組男810例,女690例,年齡20~52歲,平均(37.8±6.5)歲,體重50~92kg,平均(62.5±6.2)kg,文化程度為初中及以下353例,高中864例,大專及以上283例;對照組男848例,女652例,年齡20~55歲,平均(38.5±6.8)歲,體重51~90kg,平均(61.9±9.7)kg,文化程度為初中及以下349例,高中861例,大專及以上290例。兩組獻血者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獻血反應比較
觀察組獻血反應發生率為0.67%,相對于對照組的4.67%有明顯下降(χ2=6.782,P<0.05),見表1。
2.3重復獻血率比較
觀察組重復獻血率為61.67%,相對于對照組的45.47%有明顯上升(χ2=79.135,P<0.05)。見表2。
3討論
對于采供血機構而言,其面對的主要是無償獻血者,與醫院患者不同,無償獻血者是健康人群,其以無私奉獻的精神與愛心進行血液捐獻。與此同時,機采血小板與其他采血方式不同,其采集時間長,所使用的耗材多且過程較為復雜,故獻血者更易出現不良心理,這既影響到機采血小板質量,也關系到重復獻血率的高低[3]。對于機采血小板獻血者尤其是首次獻血者而言,血站護士除了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外,還應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采血過程中需要對獻血者給予全面護理干預,尤其是心理指導與健康教育,護士應對獻血者給予充分的尊重,并使其感受到被尊重,更加明確獻血的意義[4-5]。深圳市血液中心自2015年1月以來,將整體護理應用到機采血小板獻血過程中取得了滿意效果。觀察組獻血者獻血后的反應比對照組明顯減少,同時再次獻血率也高于對照組。本研究中,觀察組獻血者在機采血小板獻血過程中采取整體護理干預后,獻血者的獻血反應發生率僅為0.67%,相對于對照組有明顯下降。此外,通過對整體護理干預實施前后1500名無償獻血者1年內重復獻血率可達61.67%,相對于對照組的45.47%有明顯上升。采血前血站護士需要加強與獻血者的溝通,根據獻血者的背景、年齡、文化層次等,采取針對性的方法向其介紹血液生理知識及獻血常識等,向獻血者說明合理進行機采血小板并不會增加獻血者的健康隱患,解除獻血者的顧慮與恐懼心理[6]。在機采血小板過程中,應嚴格按照各項操作標準進行操作,護士需要具備專業的技能,使獻血者提高對護士的信任感。采血完成后,血站工作人員應對其無償獻血行為表示感謝與敬意[7]。獻血反應是指獻血者在獻血過程中發生的不良反應,獻血反應的發生既給采血帶來不便,也影響了獻血者日后的重復獻血率。機采血小板獻血者發生獻血反應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枸櫞酸鹽中毒、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空腹及饑餓等[8]。因此,對于這些易引起獻血反應的因素應給予預防性護理干預,如采血前口服葡萄糖酸鈣、忌空腹、給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指導等。綜上所述,機采血小板獻血過程中給予整體護理干預可有效減少獻血反應發生率,提高重復獻血率,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趙欣欣,蔣奔,寧一明,等.多次機采血小板對獻血者血小板功能的影響[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5,17(1):23-25,29.
[2]潘淑敏,陳勝,姚政偉,等.初次機采血小板獻血者靜脈穿刺選擇效果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3,26(12):1272-1273.
[3]楊桂芳.個性化護理在單采粒細胞獻血者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2):141-143.
[4]曹英,吳次寧,田浩,等.單采獻血中人文關懷護理與傳統護理效果的比較[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4,11(2):127-128.
[5]楊京娟.獻血者機采血小板中發生抗凝劑過敏反應的原因探析[J].西南國防醫藥,2015,25(10):1075-1078.
[6]盧智勇,葉玲珍.機采血小板獻血者血液初篩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輸血雜志,2015,28(11):1392-1394.
[7]鄭麗萍,李鐵軍,楊文萍.機采血小板采集失敗的原因分析及處理措施[J].臨床血液學雜志,2014,27(8):702-703.
[8]蔡澍,羅均,陳彩云.單采血小板獻血者發生獻血反應的原因分析及處理措施[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4):396-397.
作者:吳瓊 王飛 黃文娟 關江南單位:深圳市血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