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心理護理干預在麻醉復蘇的應用效果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護理干預在麻醉復蘇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接受麻醉后手術治療的116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58例。對照組患者在麻醉復蘇中進行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患者在麻醉復蘇中使用心理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在麻醉復蘇過程中使用不同護理干預后的效果。結果研究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護理前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分均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經不同護理干預后,研究組的SAS、SDS、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護理滿意度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心理護理干預在麻醉復蘇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提升護理滿意度,提高生活質量,緩解不良情緒,值得臨床應用及推廣。
[關鍵詞]常規護理干預;心理護理干預;麻醉復蘇;應用效果
麻醉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可以減輕患者痛苦,是手術治療的奠基石[1]。麻醉主要分為2大類:即局部麻醉以及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是利用局部麻醉藥,使治療區域神經受到阻滯,進而使人體的某一部位暫時失去感覺[2];全身麻醉是指將麻醉藥置入機體內,致使患者意識消失而周身無疼痛感覺的過程[3]。麻醉復蘇是指手術治療麻醉后患者的清醒的過程,這是指全身麻醉后患者從全身麻醉狀態恢復到清醒狀態的過程[4]。本研究主要觀察心理護理干預在麻醉復蘇中的應用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接受麻醉后手術治療的116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以及對照組,每組58例。研究組患者男性30例,女性28例,患者年齡19~68歲,平均年齡42.84±10.91歲;對照組患者男性29例,女性29例,患者年齡20~69歲,平均年齡42.96±10.24歲。納入標準:①入選患者年齡均>18周歲,無語言溝通障礙;②確診需在麻醉下進行手術治療者;③本研究通過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兩組患者及其家屬對本研究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患有精神疾病者;②處在妊娠期以及哺乳期者;③嚴重臟器損害者。比較兩組的性別及年齡等一般資料不存在較大差異(P>0.05)。
1.2方法
兩組患者收治入院后均在麻醉后進行手術治療,遵醫囑對患者進行氧氣通路支持以及生命體征監測。對照組患者在麻醉復蘇過程中給予常規護理干預,主要包括:幫助患者取合適體位、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及時更換藥液等常規護理措施。研究組患者在麻醉復蘇過程中進行心理護理干預,主要包括:調整病房的溫度、濕度,使患者處于舒適的環境;可以通過播放輕音樂以及舒緩的音樂,從而達到舒緩,減少患者不安的情緒;嚴密觀察患者的復蘇情況,根據患者恢復情況進行相應的心理護理干預,患者處于意識未清醒但對外界環境有感知的階段時,及時告知患者手術順利,消除患者不安情緒;患者意識清醒時,囑其不要過度精神緊張,并指導患者相關注意事項,囑患者有疑慮及時詢問;告知患者術后可能出現的癥狀,避免患者過度焦慮;加強疼痛護理,必要時遵醫囑給予相應止痛藥物等。
1.3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在麻醉復蘇過程中使用不同護理干預后的生活質量評分。通過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enericqualityoflifeinventory74,GQOLI-74)對其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好。②比較兩組患者在麻醉復蘇過程中使用不同護理干預后的心理狀態。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對其在麻醉復蘇中的焦慮狀態進行評估,輕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70分;使用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對其在麻醉復蘇中的抑郁狀態進行評估,輕度53~62分、中度63~72分、重度≥73分;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對患者在麻醉復蘇中的疼痛情況進行評估,分值0~10分,數值越高表示疼痛感越強。③比較兩組患者在麻醉復蘇過程中使用不同護理干預后的護理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
研究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狀態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
2.2比較兩組護理后的心理狀態
研究組護理前SAS、SDS、VAS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均不存在較大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的SAS、SDS、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
2.3比較兩組在麻醉復蘇過程中的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中33例對護理效果表示滿意,23例表示比較滿意,滿意度96.55%,優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麻醉是通過藥物或某些方式使患者整體或局部暫時失去感知能力,進而達到無痛治療的目的,主要用于疼痛治療、急救復蘇以及重癥監護等[5]。麻醉復蘇是臨床麻醉過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手術麻醉結束,后,患者可能出現呼吸抑制,惡心嘔吐,疼痛以及躁動等癥狀,從而對患者的生命質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患者需要去麻醉恢復室進行進一步的觀察[6]。心理護理是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通過各種方式,積極影響患者的心理活動,從而達到護理目標的心理治療方法[7]。有研究表明,常規護理在臨床工作中有一定的不足,護理效果不理想[8]。本研究發現,研究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護理前SAS、SDS、VAS評分均無明顯差異(P>0.05),經不同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SAS、SDS、V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進一步表明,心理護理干預在麻醉復蘇中的應用效果顯著。綜上所述,對患者處于麻醉復蘇階段,應用心理護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患者負面情緒,增加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進而提升整體醫療工作質量,應用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侯巖.優質護理應用于手術室麻醉中的臨床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0,20(74):50-51.
[2]陳茹瑩,徐暉,邢金鋒,等.局部麻醉藥長效遞送系統的開發及其在術后鎮痛中的應用進展[J].中國藥學雜志,2020,55(9):709-714.
[3]賀曉燕,徐志林.結直腸癌手術中應用靜脈麻醉聯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0,20(66):22-24.
[4]鄭秀根,蘇彩霞,莊秀娥.全身麻醉下手術治療的伴鼾癥患者術后麻醉復蘇期間的觀察及護理效果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20,11(13):58+68-69.
[5]魯素紅,馮藝.復方利多卡因乳膏在雙腔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胸腔鏡肺葉切除術中的應用——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9,19(3):197-201.
[6]郭珺璐,郭珺玲.麻醉復蘇護理結合綜合保溫對全身麻醉患者蘇醒期躁動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23):4325-4328.
[7]呂穎,陳麗萍,黃雪歡,等.分級心理護理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慮,抑郁及睡眠質量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9,36(5):27-30.
[8]羅瑞琪,田興葉,李琳.細節護理與常規護理在兒科護理工作中的護理效果對比[J].養生保健指南,2020,19(13):209.
作者:李娟 單位:禹城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