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婦女生殖道病原體檢測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4年第十二期
1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試驗組生殖道感染的病原體陽性率為61.2%(159/260),試驗組與對照組感染生殖道病原體的分布比較見表2。
2.3260例不孕女性檢測出支原體124例陽性,陽性率為47.7%,其中Uu感染108例,Mh感染11例,Uu+Mh混合感染5例;108例不孕婦女感染Uu藥敏試驗結果見表4。
3討論
婚后正常性生活的狀態下,沒有采取任何避孕措施,2年內沒有懷孕,稱之為不孕癥。引起女性不孕的因素很多,卵巢因素、內分泌異常及生殖器官異常均可導致不孕,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引起不孕是現在臨床討論的重點,臨床治療后有很好的療效,以往研究認為Ct、Uu的感染與女性不孕的關系尤為密切,近年發現BV是育齡婦女最常見的生殖道感染性疾病。
本研究對260例不孕婦女與妊娠婦女生殖道病原體比較發現,BV病原菌分布在不孕婦女與妊娠婦女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假絲酵母菌、滴蟲和衣原體的分布在不孕婦女與妊娠婦女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BV以下生殖道微生物菌群變化為特征,主要表現為占絕對優勢的乳酸菌被大量的陰道加德納菌(GV)以及與BV密切相關的一系列有潛在致病作用的微生物所替代。Spandorfer等研究發現,原發性不孕的患者與BV病原菌感染有著密切關系,同時還發現不正常的陰道菌群分布與炎性細胞因子間存在著密切關系。王蕊等對生殖內分泌門診不孕癥患者進行調查發現,不孕癥患者BV病原菌的陽性率明顯高于其他門診患者,兩者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原發性不孕癥患者中BV病原菌陽性率明顯高于繼發性不孕患者和其他疾病門診患者。說明BV病原菌感染可能是引起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
BV病原菌感染主要由大量的厭氧菌和需氧菌生長引起,以厭氧菌為主,從而抑制了乳酸菌的正常生長,破壞了陰道酸性平衡,使陰道pH值升高。從表3結果發現,不孕婦女與妊娠婦女比較,pH值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說明BV病原菌感染可能是引起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但是生殖道清潔度在不孕婦女與妊娠婦女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王蕊等研究結果相符,即90%的BV病原菌陽性者未敘述有白帶異常,特別是原發性不孕的患者中,絕大部分沒有白帶異常、外陰瘙癢或疼痛,也沒有BV病原菌感染診斷病史。說明生殖道清潔度不是導致婦女不孕的重要因素。支原體是一種簡單的原核生物,與泌尿生殖道感染有關的主要是Uu和Mh兩種,支原體是非淋病性尿道炎及宮頸炎的第二大病原體。本研究中,不孕婦女與妊娠婦女生殖道病原體比較發現,支原體在不孕女性與妊娠婦女間的分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目前認為,支原體導致女性不孕的機制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吸附在精子表面,阻礙精子運動;支原體感染可刺激機體產生抗體對精子產生損傷;產生神經氨酸酶樣物質,干擾卵子與精子的結合。臨床上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和不合理使用,使支原體的耐藥率逐年上升,給治療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因此,調查本地區不孕患者感染的支原體對常用藥物的耐藥性變化,對臨床合理用藥具有重大指導意義。支原體藥敏試驗主要有四環素類、大環內酯類、喹諾酮類,本研究結果顯示,本地區不孕婦女感染的支原體對多西環素、米諾環素和交沙霉素敏感率較高,對喹諾酮類的敏感率低于40%,這與凌艷姣等的研究結果相符。
本研究認為,生殖道假絲酵母菌、滴蟲及衣原體同樣可使陰道內環境改變,使生殖道清潔度從Ⅰ~Ⅱ度升高至Ⅲ~Ⅳ度,但不是引起婦女不孕的主要因素。通過對女性不孕者生殖道感染病原體分析認為,BV病原菌感染和支原體感染是引起婦女不孕的重要因素,應加強監測,合理用藥,減少因感染性疾病導致的不孕。
作者:李靖歐南城葉曉濤許興桂黃衍鋒單位:深圳市龍崗區坪地人民醫院檢驗科深圳市龍崗中心醫院婦產科深圳市龍崗中心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