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經鼻小腸減壓治療術后腸梗阻臨床觀察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觀察經鼻小腸減壓治療在小兒術后早期腸梗阻中的臨床效果。方法將60例小兒腹部術后早期腸梗阻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采用經鼻胃管減壓治療,觀察組采用經鼻小腸減壓治療,比較兩組引流量、排便時間、置管時間及手術時間。結果治療第1,2,3d,觀察組引流量均多于對照組(P<0.05);治療第4,5d,兩組引流量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排便時間、置管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經鼻小腸減壓治療小兒術后早期腸梗阻患兒,可有效增加胃腸減壓量,縮短置管時間,利于腸蠕動盡快恢復。
關鍵詞:早期腸梗阻;小兒;經鼻小腸減壓;
經鼻胃管減壓小兒術后早期腸梗阻屬于小兒經腹部手術治療后常見的外科術后早期并發癥之一,多見于腹腔出血較多、操作范圍較大、腹腔污染嚴重、手術操作時間較長者,易對患兒的健康成長及舒適度造成一定影響[1-2]。目前,臨床多主張非手術治療方式,其中持續胃腸減壓即為常用方法,可有效通暢腸道,解除梗阻,恢復腸道功能[3]。本文主要觀察經鼻小腸減壓治療在小兒術后早期腸梗阻中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療的60例小兒腹部術后早期腸梗阻患兒,將所有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納入患兒均B超顯示腹腔積氣明顯,存在腹脹、惡心嘔吐、腸鳴音減弱等癥狀,對治療所用造影劑無過敏史,立位腹片可見氣液平面。已排除有凝血功能障礙、先天性心臟病、表達障礙或精神疾病及重度臟器功能障礙者。觀察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1~10歲,平均(5.98±1.27)歲;發生腸梗阻時間:術后2~8d,平均(5.49±0.13)d;4例腸破裂行腸切除術,10例絞窄性腸套疊行切除術,16例急性闌尾炎穿孔行闌尾切除術。對照組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2~10歲,平均(6.03±1.29)歲;發生腸梗阻時間:術后3~8d,平均(5.51±0.15)d;3例腸破裂行腸切除術,9例絞窄性腸套疊行切除術,18例急性闌尾炎穿孔行闌尾切除術。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所有患兒監護人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經鼻胃管減壓治療:取坐位或半坐位,將一次性硅膠胃管(余姚市吉康醫療器械廠)沿一側鼻孔插入至預定長度并仔細確定胃管是否進入其胃內,確定后使用膠布將胃管固定于其面頰部。觀察組采用經鼻小腸減壓治療:患兒取仰臥位,于置管前口服10~15mL鹽酸利多卡因凝膠(北京紫竹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2396),經X線透視下,將小腸ED導管(大連庫利艾特公司)經其一側鼻孔緩慢插入,隨插入動作將患兒身體緩慢向右轉動,直至為右側臥位,同時需推進導管,促使導管前端金屬引導子,沿著其胃大彎越過幽門,待導管到達屈氏韌帶附近后,需按患兒實際情況,推注12~25mL泛影葡胺(金陵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峰制藥廠,國藥準字H33021005)進行造影,以確定導管前端的具體位置,隨后在胃內預置一小節導管,促使其在患兒胃內呈現松弛狀態,固定導管,緩慢拔除管芯絲,并確定導管插入深度。
1.3評價指標
分別記錄減壓治療第1~5天內的引流量;記錄兩組排便時間、置管時間及住院時間。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引流量
減壓治療第1,2,3天,觀察組引流量均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減壓治療第4、5天,兩組引流量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治療效果觀察組排便時間、置管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小兒術后早期腸梗阻多由腹腔炎癥、手術創傷等導致的腸壁水腫、粘連、滲出而形成的一種動力性與機械性共存的癥狀[4]。若對其繼續進行手術治療,不但難以確定患兒體內梗阻部位,還易加重損傷程度[5]。當患兒體內炎癥逐漸消退后,由腸壁水腫誘發的腸腔阻塞將隨之緩解,且腸絞窄發生率較低[6]。因此,非手術治療方案已成為現階段治療小兒術后早期梗阻的首選方案。在非手術治療方案中,傳統胃腸減壓治療多采用短導管,但僅間接對其幽門以下的相關胃內容物進行減壓,雖有一定效果,但其病程較長、恢復速度較慢,易加重其家庭的經濟負擔[7]。為達到理想的減壓效果,我們借鑒成人外科選用的經鼻腸梗阻減壓導管置入術后經驗,采用適合嬰幼兒的小腸DE導管進行經鼻小腸減壓治療,且取得了一定效果。本文結果顯示,減壓治療第1,2,3天,觀察組引流量均多于對照組,排便時間、置管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提示經鼻小腸減壓治療小兒術后早期腸梗阻患兒,具有增加胃腸減壓量,縮短置管時間,促使腸蠕動的積極作用,且腸內減壓效果明顯優于胃內減壓。經鼻小腸減壓治療小兒術后早期腸梗阻具有以下優勢:(1)其可直接引流患兒體內梗阻近端的腸內潴留物,經多孔分段引流,可有效提高引流效率,促使患兒病情盡快緩解;(2)通過導管前端金屬導子對導管進行引導,可促使其成功通過幽門,進而隨著腸蠕動不斷前進;(3)隨著患兒體內腸壁血液循環的改善,腸壁壓力的降低,可促使膨脹腸管的壓力直接降低,進而促使腸管在短時間內恢復正常蠕動功能,利于患兒病情轉歸[8]。但值得注意的是,若經保守治療后,患兒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尤其伴有腹痛加劇、高熱等癥狀時,為防止腸絞窄等事件的發生,應盡早采取對應手術治療方案[9]。同時,由于該疾病的臨床特點以及治療措施均存在一定特殊性,故對患兒腹腔手術方案的選擇及手術時機的把握方面應更加謹慎,術中需盡量避免損傷腸管,并確保漿膜面的完整度,盡可能清除膿苔,仔細使用生理鹽水沖洗異物、炎癥介質、壞死組織等,對于術中廣泛分離粘連或污染嚴重的患兒,應延長術后禁食時間,并給予營養支持,以警惕術后早期腸梗阻事件的發生,且在減少并發癥,降低病死率等方面具均有重要意義[10]。綜上所述,經鼻小腸減壓治療小兒術后早期腸梗阻患兒,可有效解除腸梗阻癥狀,改善腸功能及腸壁血供,利于其病情早日轉歸。
參考文獻
[1]虞梅,陳后平,胡月光,等.新生兒十二指腸梗阻32例早期診斷及手術治療難點分析[J].貴州醫藥,2015,39(4):344-345.
[2]王建峰,程麗紅,席紅衛.p38MAPK對小兒急性腸梗阻腸壞死Occludin表達的影響及臨床意義[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2017,38(2):95-98.
[3]左學良,蔡娟,王俊峰,等.直腸癌術后早期腸梗阻21例臨床分析[J].皖南醫學院學報,2017,36(6):539-541.
[4]朱松山,于培通,李鵬,等.經鼻腸梗阻減壓導管置入術治療老年患者術后粘連性腸梗阻60例分析[J].臨床軍醫雜志,2015,43(9):929-931.
[5]張蘭,劉紀君,徐秀杰,等.小兒食物相關結石性腸梗阻的腹腔鏡診斷與治療:附4例分析[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7,22(6):479-480.
[6]朱杰,孫慶林,顧志成,等.腹腔鏡治療小兒十二指腸梗阻的臨床分析[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15,25(3):348-349,363.
[7]王金晶,汪志明,王震龍,等.經內鏡放置小腸減壓管在腸梗阻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6,33(9):643-645.
[8]陳龍,蒙建強,劉祥俊,等.鼻腸減壓管在腸梗阻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7,34(5):753-755.
[9]林振呂,鄭建濤,張琳,等.胃鏡引導下腸減壓導管置入在急性麻痹性腸梗阻中的應用[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7,34(1):32-35.
[10]張艷玲,姚亞民,馮偉宇,等.溫針灸聯合胃腸減壓治療腹部腫瘤術后不完全性腸梗阻臨床研究[J].中醫學報,2017,32(8):1397-1399.
作者:姜斌 沙永亮 郗琦 楊吉義 祁鵬 周學武 單位:徐州市中心醫院小兒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