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綜合性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河北醫藥》2016年第24期
摘要:目的探析綜合性護理干預運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焦慮狀態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觀察組則運用綜合護理干預,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DS和SAS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SAS和SDS評分均明顯下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更高(P<0.05)。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上給予慢性心力衰竭焦慮狀態患者綜合性護理,不僅可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還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綜合性護理;慢性心力衰竭;焦慮狀態;生活質量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種臨床比較常見的疾病,也是心臟疾病發展的終末階段,好發于中老年人,具有病死率高、預后差等特點,并且容易反復發作,不僅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也使患者產生如焦慮、緊張、抑郁等負面情緒,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為此,本文探討了綜合性護理在慢性心力衰竭焦慮狀態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并獲得了較好的效果,現作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
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年齡63~80歲,平均年齡為(71.1依9.6)歲;50例為女性,70例為男性;10例為擴張性心肌病,40例為高血壓性心臟病,70例為冠心??;心功能分級:10例為郁級,60例為芋級,50例為域級。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納入標準:淤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于心功能分級逸域級;盂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淤合并惡性腫瘤者;于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盂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婦女。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在擴血管、強心、抗炎、利尿以及吸氧等對癥治療的基礎上,再給予常規護理,即為患者營造良好的病房環境,嚴格按照醫囑給予患者藥物治療,密切監測患者的病情變化,并且進行簡單的健康教育等。觀察組在對癥治療基礎上實行綜合性的護理干預。
(1)心理指導。因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比較嚴重,且易反復發作,再加上患者缺乏對疾病的正確認識,容易失去治療信心,產生失望、悲觀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要充分認識到心理護理的重要性,給予患者針對性心理指導,包括疏泄療法和支持療法,使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消除內心的恐慌和焦慮。同時,護理人員要叮囑患者盡量調整好心態,告知患者不良情緒會使心臟充血加重,導致急性發作;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耐心傾聽患者的主訴,指導患者正確發泄不良情緒,有助于調整患者心理狀態。
(2)控制焦慮狀態。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一旦發現患者的焦慮情緒加重或者發作時,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控制,指導患者通過閱讀書籍、聽音樂、看電視等方式轉移注意力,緩解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對于嚴重焦慮患者,護理人員要叮囑患者家屬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和愛護,給予患者家庭溫暖和支持,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此外,由于一些患者的焦慮情緒控制能力較差,護理人員應該嚴格按照醫囑要求,給予患者抗焦慮藥物治療,從而改善患者的焦慮癥狀。
(3)放松訓練。通過放松療法對患者進行訓練,指導患者保持臥位或者坐位,將眼睛閉上,放松全身肌肉,開始進行想象,建議患者選擇最輕松、愜意以及舒適的場景,比如海邊,靜靜地躺在沙灘上,海風輕撫臉頰,面朝大海,聽著波濤聲,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30min/次,2~3次/d。
(4)深呼吸訓練。深呼吸訓練比較方便簡單,指導患者在焦慮癥狀發作時或者經常練習,可以保持隨意的姿勢,比如臥、坐及站立等,通常包括以下內容。淤呼吸控制:患者的焦慮癥狀發作時,會出現呼吸急促、困難等癥狀,在這種情況下,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訓練,即在嘴巴和鼻子上套一個沒有漏洞的紙袋,進行10次深呼吸,從而緩解焦慮情緒;于腹式呼吸:指導患者保持坐位,端正坐直,身體后靠,并攏五指,雙掌放于肚臍上,鼻子長吸一口氣,運用腹腔呼吸,保持2s,肚臍上的手隨著腹部的抬高而抬高,再運用嘴呼氣,緩慢放氣,循環反復練習;盂緩慢呼吸:患者掌握腹式呼吸的要領后,開始控制呼吸節奏,盡量放慢呼吸,吸氣花4s,再運用4s進行呼氣,有效調整呼吸狀態。
(5)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可以通過發放宣傳冊、播放視頻、PPT以及一對一交流等方式,耐心地給患者講解焦慮的相關知識,分析發生焦慮的原因,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給予教育和指導,比如耐心講解治療的要求、方法以及目的等,使患者正確認識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患者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提高治療依從性。同時,加強患者飲食、生活等多方面的護理指導,叮囑患者戒煙戒酒;對日常飲食進行合理安排,盡量做到少食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護理人員還應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運動方案,指導患者適當參與戶外運動,比如散步、打太極等,盡量放松心情,增強機體抵抗力和免疫力,減少疾病復發。
(6)出院指導。出院前,護理人員要將患者的恢復情況作為基本依據,有針對性地對患者及其家屬開展康復指導,耐心介紹藥物的名稱、服用方法、劑量、時間,以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叮囑患者嚴格按照醫囑服藥,切忌擅自更改服藥劑量,并且指導患者學會自查,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停藥,到醫院就診。
1.3觀察指標
淤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于干預前后,分別對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進行評價,得分與焦慮、抑郁程度呈正比關系;于運用生活質量調查簡表(SF-36)評價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社會功能、心理功能以及軀體功能等,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好;盂運用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調查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以及不滿意三個等級。1.4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用字2檢驗,計量資料用x軃依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P約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DS和SAS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均有明顯降低(P約0.05);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SAS和SDS評分下降更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約0.05)。
2.2兩組患者護理后SF-36評分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SF-36)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約0.05)2.3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約0.05)
3討論
焦慮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比較常見的一種并發癥,易增加機體交感腎上腺能系統活動,使兒茶酚胺排出增多,增加心輸出量,升高外周阻力,升高血壓,加重心臟負荷,且會減少血流量,增加腎上腺皮質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出現水鈉潴留,從而導致心力衰竭癥狀加重。有研究發現,綜合護理干預一方面可以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礙,另一方面還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對改善患者預后有重要意義。與常規護理比較,綜合護理具有多面性、全方位特點,可以為患者提供飲食、行為、認知以及心理等多方面護理服務,使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提高治療依從性,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消除不良情緒。同時,社會支持和家庭支持可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調整好心理狀態,與護理人員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為護理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在本次研究中,護理后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6.67%,高于對照組的80.00%;觀察組的SDS和SAS評分低于對照組;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P約0.05),這一結果與JIANG、張玉等研究一致,說明綜合護理運用在慢性心力衰竭焦慮狀態患者中效果顯著。綜上所述,在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治療中,運用綜合護理不僅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還能提高護理滿意度,具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林凱思.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慮狀態的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4):1298-1299.
[2]陳慧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慮狀態的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5,15(76):183-184.
[3]趙英.綜合性護理干預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慮狀態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34):238-239.
[4]范麗琦,顧潔.綜合護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慮狀態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護士:??瓢?下旬刊),2016(1):37-39.
[5]呂珍珍.綜合護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慮狀態護理中的臨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6,16(74):220.
[6]陳建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慮狀態的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14):139-140.
[7]張凈,方偉,王燕.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負性情緒、自我管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34):95-98.
[8]方利娟,何偉明.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認知程度及改善預后的作用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14):126-129.
[9]張玉.綜合護理干預對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慮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5(9):110-112.
作者:田靜 單位:楊凌示范區醫院心血管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