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兒童用凝膠貼膏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年第9期
摘要:
本文從凝膠貼膏在兒童用藥的應用情況、作用機制、基質組成與配比以及兒童用凝膠貼膏的特點等方面,綜述了近年凝膠貼膏在兒童用藥的研究與應用情況,并對開發應用前景提出展望,以期為進一步的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
凝膠貼膏;新劑型;兒童用藥;作用機制;基質組成
凝膠貼膏(原巴布膏劑)[1-3]系指原料藥物與適宜的親水性基質混勻后涂布于背襯材料上制成的貼膏劑。水凝膠巴布劑[4](hydrogelcataplasm)為透皮給藥制劑的新劑型,屬于緩控釋制劑的范疇。具有載藥量大、與皮膚生物相容性好、藥物釋放性能好、使用方便、不污染衣物以及適合于各種類型的藥物分子、藥效顯著等優點[5],特別適合于兒童使用。本文在應用、作用機制、基質組成與配比方面,綜述了近年來國內外科研工作者對兒童用凝膠貼膏的研究成果,并對其優缺點以及開發應用前景展開討論。
1凝膠貼膏在兒童輔助用藥的應用情況
目前凝膠貼膏(巴布劑)在治療兒童胃腸道疾病、呼吸道感染、哮喘、鼻炎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甚至在治療兒童過敏性紫癜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應用。且凝膠貼膏往往與西醫的常規治療或中藥湯劑、顆粒劑、糖漿劑聯合治療兒童疾病,給藥形式大多為穴位貼敷。
1.1胃腸道疾病
徐沙沙等[6]采用復方丁香開胃貼結合微生態制劑及腸粘膜保護劑治療50例小兒腹瀉,22例治愈,11例顯效,9例有效,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45%,高于對照組的83.7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張春華等[7]采用自擬中藥貼劑聯合利巴韋林,雙八面蒙脫石粉等常規對癥治療法治療100例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治療組總有效率85%,對照組總有效率76%,說明中藥貼劑對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具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周源等[8]研究得出中藥巴布劑FXN能顯著降低小鼠腹瀉指數,降低小鼠血清IL-1β、TNF-α的含量,使低濃度醋酸所致的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并能上調結腸上皮細胞中AQP4的表達,說明該中藥巴布劑FXN具有良好的抗腹瀉、抗炎及鎮痛作用。
1.2呼吸道感染
1.2.1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系由各種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癥,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9]。胡丹[10]使用兵兵退熱貼治療50例小兒發熱,對照組采取常規方法(冰袋擦敷等)退熱,治療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貼敷兵兵退熱貼,結果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6.00%,明顯低于治療組的88.00%,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該凝膠貼膏劑具有良好的退熱效果。吳宏圖[11]使用小兒退熱貼敷臍治療122例小兒外感發熱,對照組予口服布洛芬混懸液3mL,觀察組予印堂、曲池或大椎穴敷小兒退熱貼,觀察組退熱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說明小兒退熱貼治療效果優于口服的布洛芬混懸液。
1.2.2下呼吸道感染
(1)肺炎
南春紅等[12]采用敷胸巴布劑治療40例肺炎患者,治療組及對照組均在常規治療、護理基礎上,治療組于病灶部位貼敷胸巴布劑(大黃、玄明粉=1∶1),對照組于病灶部位敷等量的敷胸散(大黃、玄明粉=1∶1),結果治療組總療效為90%,對照組80%,兩組在治療肺炎患兒咳嗽、痰壅癥狀以及肺部啰音消失天數上有統計學差異,就止咳、化痰方面療效敷胸巴布劑明顯優于敷胸散。徐睿霞[13]采用妥洛特羅貼劑治療120小兒喘息性肺炎,對照組采取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于背部、胸部或上臂貼1片妥洛特羅貼劑(0.5mg/貼),結果對照組呼吸困難消失時間和血氧飽和度回復至正常時間均長于觀察組,說明該凝膠貼膏劑對小兒喘息性肺炎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2)支氣管炎
何麗蕓[14]應用小兒清熱宣肺貼膏治療108例兒童急性支氣管炎,對照組給予抗感染及常規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于胸背貼小兒清熱宣肺貼膏,治療組總有效率(93.5%)高于對照組(84.3%),差異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而且治療組在退熱、咳嗽、咯痰改善及肺部羅音吸收方面均早于對照組,且無明顯不良反應。說明小兒清熱宣肺貼膏對兒童急性支氣管炎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徐賽紅等[15]應用平喘止咳貼聯合穴位揉貼對小兒喘息性支氣管炎進行護理,對照穴位揉貼護理組療效優于常規護理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1.3哮喘
對于哮喘,吸入給藥因為直接進入靶部位,療效更好、不良反應少。但吸入制劑給藥時要求患者有較高的協同性,故常用于成人及12歲以上兒童[16]。而外用制劑在嬰幼兒哮喘方面具有使用方便、順應性高等無法取代的優勢。林舜娜等[17]采用納米穴位貼結合霧化吸入糖皮質激素治療42例小兒哮喘,觀察組的哮喘日間癥狀評分、夜間癥狀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日間癥狀評分及夜間癥狀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且在腧穴部位貼上納米穴位貼可減少糖皮質激素的使用劑量,可減少過量應用糖皮質激素而引起患兒的不適,說明納米穴位貼不僅療效確切,而且不良反應較少。
1.4鼻炎
韓建新等[18]采用溫鼻巴布劑治療60例小兒過敏性鼻炎,對照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湯劑(黃芪、葛根、白術、桂枝、防風)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于脾俞、大椎等穴位貼溫鼻巴布劑,治療組顯效30例,有效25例,總有效率91.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7%,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溫鼻巴布劑對小兒過敏性鼻炎具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1.5過敏性紫癜
董薇薇[19]在清紫巴布劑的藥學研究中提到,該方具有清熱涼血、化瘀消斑的作用,主治過敏性紫癜。且在過敏性試驗中,清紫巴布劑皮膚激發接觸后未觀察到豚鼠出現流涕、噴嚏、哮喘、站立不穩或休克等現象,72h內未出現皮膚紅斑、水腫;在局部刺激性試驗中,清紫巴布劑對豚鼠的致敏率為0%,說明清紫巴布劑幾乎無致敏性。
1.6聯合用藥
李榮[20]用補腎健脾方聯合中藥穴位貼敷法治療小兒哮喘;丁倩[21]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栓與退熱貼聯合治療小兒發熱;唐進[22]采用平喘止咳貼佐治小兒支氣管哮喘;羅世杰等[23]應用小兒清熱宣肺貼膏聯合桑菊飲加減方口服治療小兒急性支氣管炎;張霞等[24]在應用抗生素(青霉素或先鋒霉素)的基礎上采用紅外止咳貼治療60例小兒肺炎等,均療效確切,適合兒童用藥。
2兒童用凝膠貼膏的作用機制研究
兒科生物藥劑學中,凝膠貼膏劑中藥物的透皮吸收過程分為:釋放、穿透及吸收進入血液循環3個階段[4],即藥物從基質中脫離出來并擴散釋放到皮膚表面;藥物穿透角質層屏障;藥物通過表皮和真皮被血管吸收(主要途徑)3個步驟[25-26]。其中主要研究促進藥物的經皮滲透和體內外經皮滲透。凝膠貼膏中有效成分首先從以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作為主要基質的骨架中以一級或近零級速率釋放出來,使藥物始終處于活性狀態,延長有效作用時間,提高藥物活性成分滲透而發揮作用并維持最佳血藥濃度。促進藥物經皮吸收的方法有3種:藥劑學方法、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常用的物理方法[27-29]:離子導入法、電致孔法、無針噴射給藥、微針法、超聲波法、磁導入技術等;常用的化學方法:加入一些透皮促進劑,如月桂氮卓酮類、二甲基亞砜、中藥揮發油類等;常用的藥劑學方法:將制劑制成微乳、脂質體、納米粒(固體脂質納米粒)等。對各方法的作用機制進行闡述如下。
2.1物理方法
主要是通過改變皮膚的通透性[27-29]而影響藥物的透皮吸收。
2.2化學方法
通過透皮促進劑以改善皮膚的通透性增加藥物的透皮吸收[30-31]。它是增加藥物透皮吸收最經濟、最簡單的方法。比如透皮促進吸收劑氮酮、二甲基亞砜[32-35],其作用機制包括:(1)作用于角質層的脂質雙分子層,干擾破壞脂質分子的有序排列,增加脂質的流動性,從而有助于藥物分子的擴散;(2)促進劑溶解角質層的類脂,影響藥物在皮膚的分配或促進皮膚的水化而提高藥物的透皮速率,使藥物有效成分更好的滲透并到達病灶;(3)使角質層細胞蛋白質變形而打開其密集的結構,增加其通透性;(4)作為藥物的助溶劑以提高藥物在角質層的熱力學活性;(5)增加藥物在水性介質中向角質層的分配。中藥芳香性揮發油作為天然透皮促進吸收劑,其促進藥物透皮吸收的機理可能是因其性味芳香,行散走竄,透達經絡,開宣毛竅,不僅具有促滲透作用而且還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2.3藥劑學方法
以脂質體為例,其作用機制包括:(1)穿透機制:脂質體作為轉運藥物的載體,由于其自身粒徑大小和結構決定其靶向性和淋巴定向性,其穿透皮膚濃度不一樣,把藥物帶入的深度也不一樣;(2)水合作用:脂質體提供外源性脂質雙層膜而使角質細胞間的結構改變,脂質雙層中疏水性尾部排列紊亂而使脂溶性藥物可以通過擴散和毛細血管的作用進入細胞間隙,使角質層濕化和水合作用加強;(3)融合:脂質體的膜插入細胞膜的脂質層中而釋放出水相內容物到細胞內,在多層脂質體存在的情況下,脂質體內膜層與胞漿接觸,脂質體與亞細胞器之間相互作用[36]。目前,關于凝膠貼膏劑的作用機制雖有一部分研究報道,但是體內外藥動學和藥代學還缺乏實驗數據,需進一步研究。
3兒童用凝膠貼膏的組成與配比
凝膠貼膏基質用材料主要有骨架基質、粘合劑、填充劑、保濕劑、透皮促進吸收劑等。其次有pH值調節劑、交聯調節劑、抑菌劑以及表面活性劑等。兒童用凝膠貼膏與普通凝膠貼膏在基質組成上最大的不同,是要針對兒童皮膚較薄、透皮吸收率較成人高等本身生理特點,結合兒童的代謝能力及過敏程度選擇安全的輔料。如保濕劑中的聚乙二醇對皮膚有一定的刺激性,長時間使用可致皮膚脫水干燥,故兒童用凝膠貼膏中的保濕劑常用甘油;滲透促進劑中二甲基亞砜有異臭及對皮膚的刺激性,長時間及大量使用可引起肝損壞或神經毒性,而月桂氮卓酮對皮膚刺激性小,更適合兒童。表面活性劑中非離子型對皮膚的刺激性最小,如吐溫。
3.1骨架及粘合劑
常用的骨架有聚丙烯酸及其納鹽、卡波姆等,常用量3%~10%。粘合劑有天然高分子材料及其衍生物,如明膠、西黃蓍膠、羧甲基纖維素納。合成高分子材料如聚維酮、聚乙烯醇,常用量約10%~20%[37-38]。如吉小欣等[39]在妥洛特羅親水型貼劑處方中選用卡波姆作和聚丙烯酸鈉的交聯物作為骨架基質。
3.2保濕劑及填充劑
常用的保濕劑有甘油、聚乙二醇、丙二醇或者甘油與丙二醇的混合物等,常用量30%~50%。填充劑有高嶺土、二氧化鈦、微粉硅膠、氧化鋅等,常用量約5%。王文忠等[40]在紫草巴布劑基質處方的優化一文中選用甘油和丙二醇的混合物作為保濕劑,其保濕效果比單用甘油更佳。
3.3滲透
促進劑目前使用較多的滲透促進劑為氮酮、二甲亞砜、丙二醇以及芳香精油(如薄荷油、桉葉油)等,常用量為1%~6%[41-42]。3.4其他抑菌劑[43-44]:尼泊金酯類、苯甲酸等;其中交聯型凝膠貼膏劑基質還包括交聯劑:高價金屬鹽,主要為鋁鹽,如:結晶氯化鋁、甘氨酸鋁、硫酸鋁,常用量0.1%~0.5%;pH值調節劑:枸櫞酸、酒石酸等。
3.5配比
凝膠貼膏基質由多種物質組成,其性質與作用也各有不同,加上藥物本身的性質差異,使基質處方對其成型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兒童用凝膠貼膏其常用的基質有聚丙烯酸鈉、聚維酮、羧甲基纖維素鈉、卡波姆、明膠、甘油和微粉硅膠、氮酮等。吉小欣等[39]在妥洛特羅親水型貼劑處方的優化中采用卡波姆∶PANA∶甘油∶高嶺土∶檸檬酸為0.5∶6∶37.5∶0.8∶0.2;王文忠等[40]在紫草巴布劑基質處方的優化一文中處方配比為明膠∶阿拉伯膠∶PVA∶CMC-Na∶聚維酮∶甘油∶1,2-丙二醇為1.0∶1.0∶1.0∶0.4∶0.4∶5.2∶3.92(質量比)。優化后的處方質量更穩定,載藥量更大、粘附性和感官更佳。
4小結
4.1凝膠貼膏兒童用藥的優勢
凝膠貼膏作為一種經皮給藥系統,優勢如下[45-49]:
(1)可避免首過消除和胃腸道不良反應,適合治療窗窄的藥物給藥;
(2)有效避免針頭恐懼癥以及兒童對口服藥的不順從性[44],適合兒童給藥;
(3)凝膠貼膏與其他外用制劑一樣具有療效顯著、用量少、相對安全、副作用少、易透皮吸收等優點,尤其作為發揮全身作用的新型外用制劑,彌補了起局部作用(如氣霧劑、噴霧劑、滴劑等)的外用制劑局限性的缺點;
(4)更突出的是使用方便,不適感較小,患者順應性強,在減少用藥次數的同時取得較好的療效[50];
(5)具有背襯材料,避免了軟膏等制劑由于兒童好動導致的藥物被衣物擦除,從而影響療效、污染衣物等問題;
(6)其帶有適度的粘附性,基質毒性以及過敏性較小,避免了黑膏藥制劑與橡膠膏劑等黏附性過大,或是含有毒性、皮膚刺激性成分,從而引起皮膚不適的缺點。正因為凝膠膏劑在兒童用藥方面具有顯著優點,所以其應用十分廣泛。
4.2凝膠貼膏的安全性要求與處方基質的優選趨勢
兒童處于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特別是嬰幼兒時期,肝腎功能、中樞神經系統及內分泌系統的發育尚不健全,藥物在其體內呈現的藥動學和藥效學特點與成人有較大差別,兒童皮膚較薄,透皮吸收率較成人高[51-52];對許多藥物的代謝、排泄和耐受性較差,藥品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高,因此,兒童用凝膠貼膏基質應選用無毒或低毒、無致敏性的輔料。如選擇甘油作為保濕劑;月桂氮卓酮作為促滲透劑。
4.3其他制劑制成凝膠貼膏劑型的趨勢
兒童對藥品的可接受性會影響藥物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53]。從制劑的適用性、安全性、方便性、合理性、生物利用度等角度來看,敷貼型散劑、穴位貼、橡皮膏、軟膏等都更適合制成凝膠貼膏劑[54-55]。
4.4凝膠貼膏兒童用藥的展望
凝膠貼膏與新型技術和新方法的結合,如柔性脂質體、微乳、微針以及超聲波、離子導入法或電致孔、納米技術等,不僅可進一步提高其透皮給藥效果,起到緩釋或控釋作用,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安全性,擴大藥物給藥范圍,特別適合兒童。但對于早產兒,由于其未成熟和迅速生成的皮膚障礙功能等特點,使微針和超聲波導入該類技術也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雖然如此,凝膠貼膏與新技術的結合必將成為研究的熱點和未來凝膠貼膏制劑的發展方向。凝膠貼膏劑能同單液兒科制劑[49]一樣(其給藥體積改變藥物劑量),通過特定方法有效且方便地調節給藥劑量使之適用于嬰幼兒,如通過給藥量折算成貼膏面積,建立時效、量效曲線方程,從而確定給藥量、時間與兒童年齡、體重之間的方程,同時也考慮特殊兒童皮膚的狀況-部分兒童皮膚異于常人或皮膚屏障功能受損(如皮膚濕疹、潰瘍或燙傷),這無疑將擴大凝膠貼膏在兒童用藥的應用。設立小兒個性化用藥系統[56],使療效確切,因人而異,因地制宜。
參考文獻:
[1]中國藥典2015年版四部[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22-23.
[2]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附錄8-9.
[3]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S].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附錄9.
[4]李偉澤,張光偉,趙寧,等.中藥水凝膠巴布劑產業化工藝技術攻關研究[J].中草藥,2012,43(10):1928-1933.
[5]張兆旺.中藥藥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318-319.
[6]徐沙沙,張向峰.復方丁香開胃貼治療小兒腹瀉病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4,23(12):2289-2290.
[7]張春華,馬真芳,李浩志.自擬中藥貼劑治療輪狀病毒腸炎臨床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8):862-864.
[8]周源,薛照蕓,李承,等.中藥巴布劑FXN抗腹瀉作用研究[J].中藥材,2014,37(12):2272-2275.
[10]胡丹.兵兵退熱貼治療小兒發熱50例[J].中國藥業,2014,23(5):77-78.
[11]吳宏圖.小兒退熱貼治療外感發熱臨床療效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9,22(11):1303,1306.
[12]南春紅,王雪峰.敷胸巴布劑治療小兒肺炎療效觀察及護理研究[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16(9):136-138.
[13]徐睿霞.妥洛特羅貼劑對喘息性肺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5):401-402.
[14]何麗蕓.小兒清熱宣肺貼膏治療兒童急性支氣管炎108例療效觀察[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4,35(2):38-39.
[15]徐賽紅,林亞媛,朱憶祥.平喘止咳貼聯合穴位揉貼小兒喘息性支氣管炎的護理[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9(22):2895-2896.
[17]林舜娜,鐘富珍,林蔓彬.納米穴位貼在小兒哮喘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醫療保健器具,2014,21(2):217-218.
[18]韓建新,王少鋒,朱少華.溫鼻巴布劑治療小兒過敏性鼻炎療效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11,33(7):35-36.
[19]董薇薇.清紫巴布劑的藥學研究[D].合肥:安徽中醫藥大學,2013.
[20]李榮.補腎健脾方聯合中藥穴位貼敷法治療小兒哮喘[J].中醫臨床研究,2014,20(6):27-28.
[21]丁倩.對乙酰氨基酚栓與退熱貼聯合使用對小兒退熱療效的觀察[J].醫學信息,2013,26(6):548.
[22]唐進.平喘止咳貼佐治小兒支氣管哮喘效果觀察[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11):146-147.
[23]羅世杰,韓勤學.小兒清熱宣肺貼膏治療急性支氣管炎80例[J].現代中醫藥,2013,33(6):42-43.
[24]張霞,陳靜,熊小麗.紅外止咳貼治療小兒肺炎臨床觀察[J].時珍國醫國藥,2005,16(12):1290-1291.
[26]劉建平,李高.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78-80.
[34]富志軍,祝星,陳笑.揮發油包合對溫臍巴布劑質量的影響[J].中成藥,2014.36(10):2083-2087.
[36]袁雍,黃萍,楊秀麗.脂質體經皮局部給藥研究進展[J].中國藥師,2014,17(7):1227-1231.
[39]吉小欣,高申.妥洛特羅親水型貼劑處方的優化[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05,26(5):570-571.
[40]王文忠,王玉翠,鄭平.紫草巴布劑基質處方的優化[J].中成藥,2013,35(4):861-864.
[50]陳明.兒科臨床用藥亂象治理[N].醫藥經濟報,2014-5-28(008).
[51]凌家杰,譚潔璐,張寶林,等.新生兒中藥應用劑量的驗證性后續研究[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31(3):10-16.
作者:文敏 肖瑞飛 王璐 劉金玲 左亞杰 單位:湖南中醫藥大學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長沙和陽醫療器械貿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