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主要國際組織在布魯菌病防控方面的意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布魯菌病是由布魯菌感染引起的一種危害嚴重的人獸共患病,該病可以造成動物的流產和不育,以及人類的波浪熱。布魯菌病在全球范圍內流行,目前報道有布魯菌病發生的國家和地區達到160多個。鑒于該病對畜牧業的發展和人類公共衛生安全的巨大威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等國際組織對布魯菌的防控給予了廣泛的重視。本文闡述了OIE、FAO和WHO等國際組織在布魯菌病防控領域各自所發揮的作用,并針對布魯菌病防控方面提出了我國未來參與國際合作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布魯菌病;國際組織;防控
1布魯菌病的簡介
布魯菌病(簡稱布病)是由布魯菌引起的一種以流產和發熱為特征的人獸共患傳染病,該病在全球范圍內流行,全世界的布病患者約500~600萬人,每年新增病例約50萬人[1]。2000年來,布病在我國死灰復燃,畜群和人間布病感染率逐年上升,再次嚴重地威脅著我國畜牧業和公共衛生事業。根據衛計委公布的相關數據,2015年全國報告人發生布病的病例56989例,人間發生布病的病例仍處于歷史高位;畜間的布病流行嚴重的地區有15個省,監測陽性率同比上升0.38%。對布病防控重點地區的22個縣248個定點場群的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牛羊個體陽性率分別達到3.1%和3.3%,群體陽性率分別達到29%和34%[2]。
隨著動物飼養規模不斷擴大,集約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動物和動物產品的貿易運輸日益頻繁,現代化畜牧業在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同時,也給人類生活帶來了一些新問題,動物疫病流行特點不斷發生改變,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問題日益突出,獸醫公共衛生問題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健康(Oneworld,Onehealth)”的理念逐漸得到了世界動物衛生組織(FAO)、OIE、世界衛生組織(WHO)等國際組織和許多國家的廣泛認可,成為解決全球動物疫病防控的主要理念[3]。布魯菌病作為一種全球范圍流行、嚴重危害畜牧發展和人類公共衛生的的人獸共患病,已經引起了OIE、FAO、WHO等國際組織的越來越多的重視。
2.1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
OIE成立于1924年1月25日,目前OIE成員國已經達到180個。該組織是改善全球動物衛生狀況的政府間組織,主要負責動物疫病通報、動物及動物產品國際貿易規則制定和動物疫病無疫國際認證等工作。布魯菌病(流產布魯菌、羊種布魯菌、豬種布魯菌感染引起)是2017年OIE規定必須上報的多種動物共患病之一。OIE在全球范圍內布魯菌病防控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1布魯菌病疫情通報OIE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加強對全球動物衛生情況的認識,并保證其透明度。為完成這一使命,OIE專門公布了一份必須通報的陸生動物和水生動物疫病名單,并要求OIE成員國及時、如實通報本國動物疫病(包括人獸共患病)的流行情況。各成員國提交的115種必須通報的動物疫病信息經過OIE確認后會在世界動物衛生信息系統(WAHIS)中展示出來[4]。牛布魯菌病、羊布魯菌病和豬布魯菌病屬于OIE必須通報的動物疫病,通過WAHIS系統可以隨時查詢到3種布魯菌病在全球各個國家的流行情況,以及不同國家具體發病情況。
2.1.2規范布魯菌病相關標準OIE的動物疫病防控規則主要體現在其制定和出版的動物和動物產品的國際衛生標準中。目前,OIE制定和出版的動物和動物產品國際衛生標準主要有兩類,分別是貿易標準和生物學標準,其中與動物布魯菌病相關的是《陸生動物衛生法典》和《陸生動物診斷試驗和疫苗手冊》[5-6]。《陸生動物診斷試驗和疫苗手冊》主要提供國際認可的實驗室診斷方法和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的生產與質量控制方面的要求。在《陸生動物診斷試驗和疫苗手冊》中分別對布魯菌病感染動物后的臨床癥狀、生物安全風險與防護、診斷方法(包括病原學診斷方法、血清學診斷方法和細胞免疫學診斷方法)、疫苗的生產和要求等內容進行了十分詳細的論述。由于該手冊的權威性和科學性,其中的診斷方法和疫苗生產的相關內容被許多國家廣泛采用。《陸生動物衛生法典》中的動物衛生條款用于進出口國雙方的獸醫部門對動物及動物產品進行早期檢測、報告、預防對人或動物的病原感染,并防止病原通過國際貿易而發生傳播。為減輕布病傳播的風險以及對人類公共衛生的危害,在《陸生動物衛生法典》中規定了牛科動物、綿羊和山羊布魯菌病免疫無疫和非免疫無疫國家、地區和場群資質獲得和維持的要求,駱駝和鹿無布魯菌病感染的資質獲得和維持的要求,豬無布魯菌感染場資質獲得和維持的要求,恢復無布魯菌病感染狀態的相關要求,以及進口不同用途的家畜和家畜制品的相關建議。
2.1.3布魯菌病參考實驗室為了開展某些重要動物疫病科學和技術方面研究,OIE成立了許多參考實驗室。OIE參考實驗室集中了該種疫病研究領域的專家,在提供疫病標準化的診斷技術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參考實驗室主要責任是對所在參考實驗室負責區域內的動物疫病的監測和控制提出技術上的支持和專業方面的建議,開展科學技術方面的人員培訓,協調與其他實驗室或組織共同開展科學研究。2016年,在全世界范圍內已經有來自39個國家的針對119種疫病的260個參考實驗室,其中OIE牛種布病參考實驗室有8個,OIE羊種布病參考實驗室有7個,OIE豬種布病參考實驗室有5個,OIE綿羊附睪種布魯菌參考實驗室有5個(表1)。這些布病參考實驗室在布病流行病學調查、新型診斷技術研發、技術人員培訓、協助相關國家和地區開展布病防控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貢獻[7]。
2.1.4推動區域間布病防控合作2009—2014年,在泰國舉辦了第1屆至第4屆FAO-APHCA/OIE亞太地區布病診斷和控制研討會。由于羊種布魯菌是亞太地區流行菌株,因此在前兩屆研討會中重點開展了羊種布魯菌的診斷技術培訓。除此之外,會議的主要內容還包括增強區域間布病的診斷和控制合作,交流不同國家布病的流行水平、監測和防控措施等方面。在第四次研討會中,還公布了2013年舉行的首次亞太地區牛布病檢測能力水平測試的結果,總體上看,各國的測試結果均比較理想。該研討會得到了亞太地區國家的熱烈支持,每屆研討會都有十幾個國家參加,我國也在2014年的第4屆研討會中以觀察員的身份參加了會議。通過這項活動增進成員國家間布病的診斷與控制方面的協作能力,使各個成員國家的實驗室診斷能力得到了顯著得提高。除了FRAO-APHCA/OIE亞太地區布病診斷和控制研討會這類專門的布病研討會,OIE組織的其他許多會議中也會把提高布病診斷能力,促進區域間布病防控合作作為會議的重要內容。例如2000年在哥倫比亞舉行的第15次美洲地區OIE區域委員會會議,2009年在乍得召開的第18屆非洲地區OIE區域委員會會議,2009年在卡塔爾召開的第10次中東地區OIE區域委員會會議,2012年在日本召開的關于國家重點關注的動物性食品安全的OIE區域研討會,2015年在日本召開的FAO-APHCA/OIE/USDA亞洲地區人獸共患病研討會等。
2.2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
FAO是聯合國系統內最早的常設專門機構,目前共有189個成員國和1個成員組織(歐盟),其宗旨是提高人民的營養水平和生活標準,改進農產品的生產和分配,改善農村和農民的經濟狀況,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并保證人類免于饑餓。布魯菌病作為一種嚴重影響動物生產性能和人類公共衛生的人獸共患病,也是FAO關注的重要疾病之一。早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FAO就與WHO和OIE開展了密切合作,為許多國家的布病防控和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支持和幫助。2010年FAO宣布全球范圍內消滅牛瘟后,FAO和OIE共同將布病和口蹄疫、狂犬病、小反芻獸疫一起列為下一步重點消滅的動物疫病[8]。中亞和高加索地區是人畜布病流行率較高的區域,在全球人間布病流行最嚴重的25個國家中有7個位于該地區。為了控制塔吉克斯坦的布病疫情,防止其向整個中亞和高加索地區蔓延,FAO實施了成功之路-塔吉克斯坦布病控制計劃。該計劃主要包括舉辦區域研討會,推進能力建設,提供前沿的技術知識和實踐經驗,建立針對布病和其他跨界動物疾病的切實可行的防控策略。自2003年以來,通過在8個布病高發地區實施每年兩次的滴眼接種Rev.1疫苗的免疫策略,在免疫實施6年以后,這些地區山羊和綿羊的布病流行率降低了83%。在這一計劃的帶動下,中亞和高加索地區的其他幾個布病高發國家也逐漸意識到該病的嚴重危害,并共同致力于本地區內布病的防控[9]。
2.3世界衛生組織(WHO)
世界衛生組織(WorldHealthOrganization簡稱WHO)是聯合國下屬的一個專門機構,是國際上最大的政府間衛生組織,截至2015年共有194個成員國。WHO通過提供技術標準和人畜間布病相關信息的方式對其成員國家給予技術方面的支持。同時,它協同FAO、OIE地中海地區人獸共患病控制計劃(theMediterraneanZoonosesControlProgramme)支持世界各國對布病的預防和控制。在首屆世界衛生大會(WorldHealthAssembly)上,墨西哥代表團提出了關于組建世界布病中心的提案,并受到了大會的高度重視。1950年至1951年初,在希臘、丹麥、意大利、法國、南斯拉夫、阿根廷、美國、墨西哥、土耳其等12個國家分別建立了FAO/WHO布病中心。這些布病中心的主要作用是制備和檢定布病相關的標準抗原、疫苗和其他生物制品,為本國和周圍國家提供布病的診斷、信息咨詢和培訓方面的服務。1991—1997年,WHO舉行了3次會議對布魯菌病疫苗和診斷方法進行了交流[10]。
2.4其他國際組織世界貿易組織(WTO)
成立于1995年1月1日,其前身是關稅和貿易總協定(GATT),是世界上最大的多邊貿易組織。1998年,OIE與WTO就《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議》(SPS協議)達成官方協議,OIE保護動物衛生安全和防控人畜共患疫病所制定動物和動物產品貿易的規則被WTO/SPS協議認可,且在SPS委員會和國際貿易爭端中發揮重要作用[3]。根據2014版《動植物生物安全法案》中關于法定傳染病的相關規定,布魯菌病(牛布魯菌病、羊布魯菌病、豬布魯菌病)被列為須上報的多種動物感染傳染病,患布魯菌病的動物不得以任何理由進行貿易[11]。
3我國布病防控領域國際合作的建議
進入21世紀后,隨著畜牧養殖的發展和家畜調運的日益頻繁,布病疫情在我國又呈現出卷土重來的勢頭,人間畜間病例不斷增加,控制布病疫情的蔓延刻不容緩。相對于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的國際交流合作,我國布病的國際交流合作嚴重不足,而且我國目前也沒有OIE布病參考實驗室。因此,應借助OIE、FAO、WHO等國際組織平臺,一方面,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交流和相關國際規則的制修訂,擴大我國在布病防控相關領域的國際影響力;另一方面,應在基于我國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借鑒國外先進的布病防控經驗,引進先進的布病診斷技術,促進我國布病的防控與凈化,從而保護動物衛生健康,保障動物源性食品安全,保證人民群眾的生活健康。
作者:彭小薇1;董浩2;蔣卉1;朱良全1;許冠龍1;馮宇1;范學政1;秦玉明1;丁家波1;楊勁松1 單位:1.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2.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