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接塵作業對外周血象和肝功能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粉塵對作業人員外周血象和肝功能指標的影響。方法選擇某發電廠男性接塵作業人員1271人為觀察組,同廠非接塵接害人員516人為對照組,對兩組人員外周血象和肝功能指標進行檢測和對比分析。結果各監測崗位場所空氣中粉塵濃度均達標,粉塵時間加權平均濃度(C-TWA)為0.37~1.40mg/m3,平均(0.89±0.33)mg/m3。觀察組紅細胞(RBC)、谷丙轉氨酶(ALT)、γ-谷氨酰轉酞酶(γ-GT)指標異常率(分別為14.24%、22.50%、21.56%)均高于對照組(分別為10.27%、14.15%、16.67%),以上3指標的平均水平觀察組亦較對照組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觀察組不同工齡組間血紅蛋白、RBC、血小板、ALT、γ-GT水平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結論定期監測尤其是動態監測接塵作業人員外周血象和肝功能指標,對了解其早期組織損傷、器官病變以及發展趨勢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粉塵;外周血象;肝功能;職業病
粉塵是導致塵肺病的直接原因。目前評價肺損傷多依賴肺功能和X射線胸片,沒有特異性的實驗室檢查。大多數間質性肺疾病有共同的病理基礎過程,初期損傷后有肺泡炎,隨著炎性-免疫反應的進展,肺泡壁、氣管和血管最終會發生不可逆的肺部瘢痕(纖維化),而這一過程往往會引發多個組織器官的功能改變[1]。國內外研究證實[2-4],粉塵對外周血細胞有不同程度的影響,肺部病變時肝功能指標活力增高,筆者在工作中也發現相應趨勢。為此,對接塵作業人員外周血象和肝功能指標的變化規律進行了探討,旨在為發現接塵作業人員早期肺損傷提供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擇某發電廠洗煤、選煤和燃煤崗位的男性接塵作業人員1271人為觀察組,該廠管理、后勤崗位的非接塵接害人員516名為對照組。
1.2方法
由培訓合格的專業人員指導調查對象填寫問卷,內容包括個人基本情況、接害因素、接塵工齡、肝腎疾病史、吸煙和飲酒情況等,并采集空腹(禁食12h)靜脈血,檢測血紅蛋白(Hb)、紅細胞(RBC)、白細胞(WBC)、血小板(PLT)、谷丙轉氨酶(ALT)、γ-轉肽酶(γ-GT)等指標,同時測定接塵車間空氣總粉塵。外周血象測定采用日本光電MEK6410C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和配套試劑;肝功能指標采用北京中生北控生物科技公司試劑盒;質量控制樣品分別為伯樂公司室內定值質量控制全血(批號77702)和RANDOX公司雙水平室內定值質量控制血清(批號928UN)。空氣總粉塵濃度采用GBZ/T192.1-2007《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第1部分:總粉塵濃度》,儀器為AKFC-92A型礦用粉塵采樣器。
1.3指標判定
正常參考值:Hb:120~160g/L,RBC:(4~5.5)×1012/L,WBC:(4~10)×109/L,PLT:(100~300)×109/L,ALT:0~40U/L,γ-GT:0~50U/L,超出參考范圍即判定為異常結果。每周飲酒(以酒精計)50mL以上定義為飲酒,每月吸煙20支以上定義為吸煙。
1.4統計分析
采用SPSS2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F檢驗,組間兩兩比較采用Bonfferonit檢驗,率的比較采取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一般情況
觀察組1271人,年齡18~60歲,平均(39.06±11.41)歲,接塵工齡(17.67±12.63)年,吸煙796人(占62.6%),飲酒538人(占42.3%);對照組516人,年齡18~60歲,平均(39.27±10.73)歲,吸煙341人(占66.1%),飲酒228人(占44.2%)。兩組人員均無肝腎疾病史,年齡、飲酒、吸煙等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t/χ2值分別為1.375、1.896、0.517,P值均>0.05)。
2.2車間空氣總粉塵
使用定點短時間方式采集60份工作場所空氣,結果空氣中粉塵時間加權平均濃度(C-TWA)為0.37~1.40mg/m3,平均(0.89±0.33)mg/m3,各監測崗位場所空氣粉塵均達標。
2.3外周血象和肝功能指標比較
觀察組RBC、ALT、γ-GT指標異常率分別為14.24%、22.50%、21.56%,對照組分別為10.27%、14.15%、16.67%,觀察組RBC、ALT和γ-GT水平及異常率均高于對照組(P值均<0.05)。見表1。
2.4不同接塵工齡人群外周血象比較
不同工齡組間Hb、RBC、PLT水平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0.05);兩兩比較,Hb水平≥30年工齡組均低于0~、5~年組,RBC水平隨工齡的增長而降低,PLT水平≥30年工齡組低于0~年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5不同接塵工齡人群肝功能指標比較
不同工齡組間ALT、γ-GT水平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兩兩比較,ALT水平除5~年齡組外,隨工齡的增加降低,γ-GT水平,與0~年工齡組比較,其他工齡組均增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見表3。
3討論
塵肺病是我國最嚴重的職業病,每年新增塵肺病病例1萬例以上[5-6]。粉塵對紅細胞有溶血作用,隨粉塵量的增加溶血率有逐漸增高的趨勢[2]。本研究表明,觀察組Hb和RBC水平均高于對照組,但隨工齡的增加逐步下降;RBC異常率也高于對照組。這可能是吸入粉塵后引起肺不同程度纖維化,造成人體慢性缺氧,刺激骨髓代償性產生血紅蛋白和紅細胞增生,但隨著粉塵累積量的增加,溶血作用超過了代償性增生指標水平會逐步下降。長期職業性粉塵吸入可使血小板聚集功能、全血黏度顯著增高[3]。本研究中,血小板計數觀察組高于對照組,但≥30年工齡組低于0~5年組,與王龍等[4]研究結果一致,是否與接塵時間有關需進行進一步的證實。有研究表明,粉塵吸入肺部的早期,首先表現為急性炎癥細胞(中性粒細胞)的反應[7]。本研究中白細胞水平及異常率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未見顯著性差異,認為可能是粉塵損傷呼吸道黏膜一般為非特異性炎癥反應,未引起繼發性感染時白細胞變化不明顯,尚需擴大樣本量做進一步的研究。ALT和γ-GT是參與人體蛋白質代謝的酶,在人體分布廣泛,分別以肝臟和腎臟含量最高,當人體各組織器官受損時可大量釋放入血液中。肺部疾病,如肺炎、肺結核即可導致ALT活力顯著增高[8]。本研究發現ALT水平和異常率觀察組較對照組顯著增高,接塵工齡在10年以內ALT活力呈上升趨勢,后期又出現降低。提示隨接塵時間的增加,機體對肺組織病變的反應性不足或產生耐受[9]。近年來研究表明,γ-GT可被看作體內氧化應激早期而敏感的標志物,而氧化應激在慢性肺部疾病的發展中起重要作用[10]。本次結果發現,γ-GT水平及異常率觀察組較對照組顯著增高,且接塵工齡5年及以上各組γ-GT水平均較<5年組增高,與王洪[8]研究結論一致。綜上所述,定期監測尤其是動態監測接塵作業人員外周血象和肝功能指標,對了解接塵作業人員早期組織損傷、器官病變以及其發展趨勢具有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730-1732.
[2]廖雍玲,周旭,董吉良,等.三種粉塵對紅細胞溶血作用的實驗研究[J].河南預防醫學雜志,1999,10(6):334-335.
[3]張宏,蘇海洪,梁建英.長期職業性粉塵吸入對血小板功能和血液流變學指標的影響[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03,13(4):406-407.
[4]王龍,張連花,王玉國.901例接塵工人外周血象分析[J].中國綜合臨床,2005,21(9):807-808.
[5]陳李強,蔣承林,翟果紅.我國煤炭行業塵肺病現狀分析及防治對策[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1,7(4):148-151.
[6]白瑩,韓磊,朱寶立.我國職業病學發展史及現狀與展望[J].江蘇預防醫學,2015,26(4):51-53.
[7]金泰廙,孫貴范.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48-272.
[8]王洪.塵肺患者肝功能指標改變的觀察[J].職業與健康,2012,28(23),2892-2893,2896.
[9]馬駿.實用塵肺病臨床學[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07:.
作者:陳敏 班永宏 單位: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