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肩手綜合征康復治療護理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內科雜志》2014年第五期
1康復護理評估
1.1肩手綜合征臨床分期評估依據臨床表現,肩手綜合征可分3期[7]:Ⅰ期表現為患者肩部疼痛,活動受限,常伴有指、腕關節的疼痛;手指大多保持輕度屈曲位,且屈曲的可動范圍受限;手部腫脹、色澤改變、皮膚溫度增高等血管運動性改變;腕關節活動尤其是屈曲時疼痛加重,肩、手部有疼痛性運動障礙;Ⅱ期為營養障礙期,表現為患者肩、手部疼痛性運動障礙減輕,腫脹和色澤改變部分減輕或完全消失,皮膚溫度降低;開始出現肌肉萎縮,手部小肌肉明顯萎縮,手掌筋膜肥厚。Ⅲ期表現為患者肩手部疼痛減輕或消失,手部血管運動性改變消失,而肌肉萎縮明顯,形成攣縮畸形。
1.2水腫的評估(程度、范圍等)參照LENT-SOME淋巴水腫分級。I級:患側上肢的周徑比健側粗2~4cm,患肢功能不受影響,多限于上臂近端;Ⅱ級:患側上肢的周徑比健側粗4~6cm,水腫的范圍影響到整個上肢,包括前臂和手背;Ⅲ級:患側上肢的周徑比健側粗6cm以上;Ⅳ級:影響功能,皮膚硬韌、極度增厚、伴巨大皺褶,水腫波及整個上肢包括手指,使患者整個上臂和肩關節活動嚴重受限。
1.3疼痛評估(范圍、程度及頻率等)通常使用VAS評分法進行評定。
2預防治療
我國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發病率很高,至今無特異性治療方法,關鍵在于預防,肩手綜合征發生后,臨床上主要采用綜合康復治療。
2.1心理干預冷曉輝等
的研究結果顯示,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更易產生抑郁,抑郁癥的發病率隨著肩手綜合征疼痛程度的增加有增高的趨勢。肩手綜合征所致抑郁是患者腦卒中后常見的并發癥,其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可能與神經生物學因素和社會心理學因素有關[9],嚴重影響患者對康復治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致使患者失去神經功能康復治療和康復訓練的最佳時期。因此,護理人員應積極與患者溝通,主動向患者介紹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發生、發展、治療現狀,改善患者的抑郁狀態,使他們以最佳心理狀態接受康復治療和康復訓練。
2.2護理預防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的發生率很高,最早在卒中發病后第3天,遲可至6個月發生[10]。腦卒中患者的康復護理,過去是自患者病情穩定后3~14d開始,如今則要求自患者發病48~72h內開始,康復護理越早開始對腦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復越有積極意義[11]。袁媛等[12]報道,通過早期護理干預包括良肢位擺放、心理支持、搬運時采用正確方法、被動及主動活動、避免患肢輸液和外傷,能顯著降低腦卒中患者肩手綜合征的發生率。鄧莉[13]報道,對腦卒中患者進行康復護理(提高患肢、主動運動等)及神經肌肉刺激護理,可以有效預防患者腦卒中后并發肩手綜合征。
2.3康復治療
2.3.1疼痛及腫脹的康復護理(1)早期關節活動:肩手綜合征患者由于患肢疼痛明顯,常常拒絕醫務人員特別是護理人員接觸其患肢,但是關節的早期活動(在無痛或者微痛范圍內),可以防止因制動引起關節粘連性病變,減緩肩手綜合征的臨床進程。(2)保護患肢:患肢由于深、淺感覺減退,容易誤傷。在患者入院時應做好健康宣教,住院期間定時檢查患肢情況,患肢下應使用軟性撐托物,患肢附近避免放置銳性器具,注意患肢的保暖等。(3)正確使用肩托(肩圍)可以減輕患者因體位變動引起的劇烈肩痛,有助于患者進行自主活動。患者不活動時或夜間需脫下肩托,防止其阻礙淋巴及靜脈回流,加重水腫及疼痛。(4)向心性按摩:對患者患側的手每日進行向心性按摩,程序是首先對患者患側的手,逐個手指從指尖到掌指關節進行按摩,等每一個手指都按摩好后,再從掌指關節向腕關節按摩,2次/d,長期堅持;在進行患肢按摩時手法要輕,特別是關節突起處,避免損傷。(5)向心壓縮性纏扎法:用直徑1~2mm的長線在指甲處壓好游離端并向近端纏繞,直至手指根部,再抽動游離端來釋放纏繞,先纏拇指然后是其余四肢,最后從掌指節處纏手掌至腕關節并釋放纏繞,3~5次/d,有利于患肢靜脈回流。(6)冰水浸泡法:按冰、水2∶1比例混合好,將患肢放入冰水中約30s,反復數次。冷刺激可促進血液循環,減輕水腫。(7)石蠟療法:將熔點為50℃~60℃的醫用石蠟自然冷卻至40℃~45℃時直接敷于患側肩和手處,并進行包裹保溫,運用石蠟療法的溫熱和冷卻后收縮機械作用,緩解痙攣,加強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促進水腫和炎癥浸潤的吸收。白坤常等[16]報道,運用以上理療及主被動運動、針灸等綜合康復療法對68例肩手綜合征患者進行1個月治療后,治療總有效率達94.1%。(8)微波輻射治療:利用微波的熱效應使肩部血管擴張,促進肩關節血液循環,達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從而減輕肩關節炎癥水腫,降低肌張力[17]。(9)超短波療法:可以調節自主神經功能,改善血液循環,同時使毛細血管通透性改善,利于水腫消散及炎性物質清除[18]。
2.3.2康復運動訓練康復運動訓練是目前臨床使用最多的方法,腦卒中患者康復介入越早,肩手綜合征的發生率就越低。康復運動訓練包括:(1)良肢位擺放[14],正確采取偏癱肢體良肢位是防治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的關鍵,有利于改善循環,減輕手部腫脹。(2)Bobath療法[15]是最常用的治療方法,可以通過此法進行患側肢體的主、被動運動,可刺激本體感受器引起反射沖動,起到舒筋活絡、行氣活血之效。包括Bobath握手訓練、Bobath撐手訓練、Bobath球操或推滾筒以及肩肘腕指關節的早期活動等;偏癱上肢的訓練為抗痙攣式模式負重,軀干向健側旋轉,雙手叉握向前牽拉前臂,按摩等。
2.3.3針刺康復治療鄭盛惠等[19]報道,他們選取肩髃、肩髎、肩貞、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后溪穴采用赤鳳迎源針法治療肩手綜合征患者39例,4周為1療程,治療總有效率達89.7%。認為該法能增強針灸刺激量,促使針感通經過關而達病所,以起沉疴;赤鳳迎源針法能減輕疼痛、改善患者上肢活動能力,臨床療效好。
2.3.4穴位康復注射計靜等[20]報道,他們采用穴位注射結合間歇性氣壓治療60例肩手綜合征患者,8周后顯效44例,有效12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3.3%。丹參具有活血化瘀作用,而穴位刺激可以疏經通絡,用丹參注射液進行穴位注射,起到藥物、穴位治療雙重功效。
2.3.5中藥熏蒸治療丁友英[21]采用中藥熏蒸治療肩手綜合征,方藥:獨活15g,羌活15g,細辛10g,川烏、草烏各12g,秦艽15g,檀香15g,伸筋草25g,薄荷20g,紅花8g,五味子10g。采用離子噴霧器將中藥藥汁噴霧于患肢30min,2次/d,溫度控制在40℃~50℃,噴頭距離患肢30~35cm。7d為1個療程,觀察2個療程。結果顯示中藥熏蒸治療肩手綜合征療效顯著。
2.3.6藥物治療(1)西藥口服治療:急性期在無禁忌證情況下,患者可口服類固醇藥物,也可選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等,有利于緩解疼痛、促進炎癥的吸收。(2)中藥內服治療:劉玉霞[22]采用補陽還五湯加味治療肩手綜合征,方藥:黃芪30g,當歸、川芎各15g,地龍、赤芍、桃仁、紅花、川牛膝各10g,其他根據患者情況加減,治療8周。結果顯示補陽還五湯加味治療肩手綜合征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
3小結
肩手綜合征是腦卒中后常見的并發癥,發病率高,患者常因難以忍受疼痛放棄康復,影響預后,為此給家庭、社會帶來沉重負擔,近年來已經受到多方關注。目前肩手綜合征的病因、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無統一的臨床治療方案,在臨床實踐中,采用綜合康復治療[23]能獲得較好治療效果。肩手綜合征發生后,要早期介入治療[24],早期治療具有可逆性,所以早期發現、早期診斷,進行積極的治療對肩手綜合征的防治有重要意義。由于肩手綜合征的病因、發病機制仍不十分清楚,目前診斷主要依靠臨床判斷,還沒有實驗室檢查標準,尚無規范、系統的治療方案,因此肩手綜合征的診斷標準、實驗室檢查指標、規范的治療方案和預防措施可能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作者:黃麗華單位:廣西南寧市第八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