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血液透析室醫院感染管理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血液透析室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將275例行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對照組(135例)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140例)采用臨床護理路徑予以干預。2組干預時間均為3個月,比較2組干預期間醫院感染發生情況及干預前后血液透析相關知識的知曉程度。結果觀察組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3.57%)明顯低于對照組(8.15%)(P<0.05);2組患者干預前血液透析知識知曉程度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2組血液透析知識知曉程度評分均明顯升高(P<0.05),且觀察組升高幅度更大(P<0.05)。結論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可顯著提高患者血液透析相關知識的知曉程度,明顯降低血液透析室醫院感染發生率。
【關鍵詞】血液透析室;醫院感染管理;臨床護理路徑;應用價值
近些年血液透析室醫院感染問題已逐漸受到醫務人員的關注。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社會保險制度的完善,血液透析患者人數呈明顯增多的趨勢,故有必要加強血液透析室醫院感染的管理[1,2]。我院血液凈化中心應用臨床護理路徑,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血液凈化中心2016年10月—2018年2月行血液透析治療的275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2組。對照組(135例):男87例,女48例,年齡48歲~63歲,平均年齡(55.7±7.2)歲,原發疾病:慢性腎炎55例、急性腎功能衰竭37例、高血壓腎病25例、糖尿病腎病18例,穿刺置管部位:頸內靜脈75例、股靜脈60例;觀察組(140例):男90例,女50例,年齡47歲~64歲,平均年齡(56.4±7.5)歲,原發疾病:慢性腎炎60例、急性腎功能衰竭40例、高血壓腎病23例、糖尿病腎病17例,穿刺置管部位:頸內靜脈80例、股靜脈60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原發疾病及穿刺置管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1.2干預方法
對照組患者入院后采用常規護理,主要內容為:入院宣教、血透室環境介紹、血液透析治療注意事項,置管期間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治療結束后指導患者正確護理導管。觀察組患者入院后采用臨床護理路徑予以干預,主要步驟為:①建立臨床護理路徑小組。組長由護士長擔任,成員由工作經驗豐富的護士擔任,通過查閱和分析血液透析室醫院感染的相關文獻,根據我院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制訂詳細和科學的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方案。②患者入院接受治療期間:a)加強血透室醫護人員醫院感染相關知識的培訓和教育工作,使得醫護人員對醫院感染相關知識的知曉程度和危害性認識得到明顯提高。b)嚴格限制血液透析患者陪護人員的人數,除急危重癥患者外,其他患者不允許有家屬陪伴,從而降低因陪伴人員所致醫院感染的發生率。c)每日定時對血液透析室空氣及醫療器械進行消毒。d)注意加強醫護人員自我防護工作,進入血液透析室需及時更衣換鞋,嚴格遵守雙手消毒管理,避免因醫護人員所致醫院感染的發生。e)完善患者病歷資料的登記和管理制度,患者首次血液透析治療前均需檢查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疾病,如有上述情況者應單獨進行血液透析治療,避免與其他患者有不必要的接觸。f)加強醫療用品及醫療器械的管理,嚴格遵守血液透析器的復用操作要求,確保其安全有效性。g)加強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護理人員在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療前應提供詳細的健康指導,耐心向患者講解治療流程及解答患者的疑問。③患者出院前:重點指導患者明確護理導管的各種注意事項,評估患者對血液透析相關知識的知曉程度,針對性提供疾病知識宣傳教育;同時指導患者制訂科學合理的膳食方案。2組干預時間均為3個月。1.3觀察指標比較2組患者干預期間醫院感染發生情況。采用我中心自制的問卷表調查2組患者干預前后血液透析相關知識的知曉程度,主要內容為血液透析基本原理、導管感染知識、導管護理知識等;每項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提示知曉程度越高。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為3.57%,明顯低于對照組的8.15%(P<0.05)。
2.22組患者干預前后血液透析知識知曉程度比較
2組患者干預前血液透析知識知曉程度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后2組血液透析知識知曉程度評分均明顯升高(P<0.05),且觀察組升高幅度更大(P<0.05)。
3討論
長期血液透析治療可導致患者體液免疫以及細胞免疫等生理功能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害,故血液透析患者出現醫院感染的風險明顯高于其他住院患者[3]。醫院感染不但可使血液透析患者住院治療次數和住院治療時間顯著增加,還是導致患者最終死亡的重要原因,對患者生活質量及生存時間均造成不利影響[4]。如何通過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降低血液透析室醫院感染發生率,是醫護人員和患者共同關注的焦點。本研究結果顯示:入院后采取臨床護理路徑干預的觀察組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3.57%)明顯低于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8.15%)(P<0.05)。分析原因在于臨床護理路徑是以人性化服務作為基本護理原則,護理人員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貫徹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服務理念,同時結合導管相關感染疾病知識以及臨床的實際工作經驗,建立臨床護理路徑小組,通過查閱和分析血液透析室醫院感染的相關文獻,根據本院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制訂詳細和科學的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方案。通過加強醫院感染相關知識培訓和教育工作,嚴格限制陪護人員人數,定時對血液透析室空氣環境及醫療器械進行消毒,加強醫護人員自我防護,完善病歷資料登記和管理制度,加強醫療用品及醫療器械的管理等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有效降低了血液透析室醫院感染發生率[5]。此外,觀察組患者干預后血液透析知識知曉程度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究其原因在于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可通過護患之間的積極交流,評估患者對血液透析相關知識的知曉程度,針對性提供疾病知識宣傳教育,指導患者制訂科學合理的膳食計劃,最終使患者對于血液透析相關知識的知曉程度明顯提高。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可顯著提高患者血液透析相關知識的知曉程度,明顯降低血液透析室醫院感染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嚴艷,黃芝.預防血液透析置管感染中臨床護理路徑的意義[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21):2978-2980.
[2]孔麗.臨床護理路徑在血液透析室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7,7(22):116-118.
[3]李艷,楊永杰,郝光,等.血液透析室醫院感染的管理現狀及控制措施[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134-135.
[4]白福香,周冰宣,袁波,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醫院感染臨床分析及防控[J].西部醫學,2013,25(1):72-73、76.
[5]黃信曉,汪素英,張西,等.臨床護理路徑預防血液透析患者醫院感染的效果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9):2229-2231.
作者:陶瑋 單位:武漢市第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