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龍腦樟組織培養新技術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了龍腦樟的組織培養新技術,選用龍腦樟嫩枝作為外植體,以MS為培養基篩選出適合龍腦樟各階段的適宜植物激素濃度和配比,分別為:外植體培養基MS+6-BA0.5mg/L+NAA0.2mg/L;增殖培養基MS+6-BA1.5mg/L+NAA0.5mg/L;生根培養基MS+IBA0.5mg/L+NAA0.1mg/L。通過研究含有龍腦樟樹外植體在不同濃度和不同種類激素配比培養基的生長情況,本文基本選出最適合龍腦樟樹組織培養的培養基。
【關鍵詞】龍腦樟樹(CirmamonunCamphora);組培;植物激素;培養
基龍腦樟樹(CirmamonunCamphora)既是名貴稀有的藥材,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有植物黃金的美譽。它原產于印尼蘇門答臘島,天然龍腦香樹曾經是龍腦的主要來源,但是由于長期過渡采伐已近枯竭。龍腦樟是國內專家一直以來都在尋找的植物資源。龍腦樟樹目前主要靠實生苗造林,單株個體得油率和含龍腦香精量差異大。如何在天然龍腦樟樹中選擇具有較高內含物優良單株,并將其擴大繁育,獲得大量性狀優良無性系苗木,組織培養無疑是最具有應用潛力的快速繁殖技術。通過植物組織培養技術,不僅可在短期內提供整齊一致的良種苗木,又能為樹種改良和利用及遺傳轉化打下基礎,已在許多植物育苗生產中得到應用。
1材料與方法
1.1研究地概況研究區位于廣東省廣州市銀排嶺113°22′18.99″E,23°11′52.89″N海拔39m,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2℃,年平均降雨量為1623.6-1899.8mm,地貌屬低山丘陵,土壤屬紅壤。研究區屬銀排嶺林區,立地條件較好,龍腦樟種類優良。
1.2試驗材料試驗材料選取從廣西取回種植在銀排嶺內苗圃的龍腦樟樹,篩選優良植株后剪取健壯的新生嫩枝。
1.3試驗方法
1.3.1外植體誘導培養以MS為基本培養基,添加6-ba0.5,1.0,2.0mg/L,NAA0.2mg/L或IBA0.2mg/L,設置6種處理,每種處理接外植體為30個,重復3次。培養30d后觀察記錄,計算誘導率(誘導率=萌芽數/外植體數100%)。
1.3.2增殖培養根據試驗外植體誘導培養結果,在初步確定適合龍腦樟增殖培養的激素種類以及激素濃度的基礎上,以MS為基本培養基,添加6-BA0.5,1.0,1.5mg/L,NAA0.05,0.1mg/L,GA30.5mg/L,設置6種處理,每個處理接種3瓶,每瓶7個芽,重復3次。培養基接種芽后放培養室,連續進行3個培養周期以上的增殖培養,繼代培養30d為一個周期,培養周期末觀察記錄,計算增殖倍數(增殖倍數=增殖芽數/接種芽數)。
1.3.3生根培養以MS為基本培養基,添加IBA0.5,1.0,1.5mg/L,NAA0.05,0.1mg/L共6種處理,每個處理3瓶,每瓶7個芽苗,重復3次。將超過2cm的芽苗接種于培養基中,培養30d后觀察記錄,計算生根率。(生根率=生根數/芽苗數×100%)
1.3.4培養基及培養條件所有培養基的蔗糖用量為30g/L,卡拉膠用量為6.5g/L,滅菌前培養基pH值調整為5.8。培養室溫度設定為26℃,光照強度約為1500LuX,光照時間為10h/d。
1.4數據處理方法采用Microsoftexcel2003對數據進行處理。
2結果與分析
2.1外植體誘導培養龍腦樟外植體誘導培養養30d后觀察結果見表1和表2。從表1可以看出,添加NAA的培養基誘導率最高為40.04%,最低為36.21%,而添加IBA的培養基誘導率最高為37.50%,最低為31.25%,可見培養基添加NAA的誘導率明顯高于添加IBA的誘導率,因此確定NAA對龍腦樟的z嫩芽誘導有明顯促進作用,其中6-BA濃度為0.5mgL、NA濃度0.2mg/L的培養基誘導率最高(40.04%),初步確定適合龍腦樟外植體的芽誘導培養基。觀察發現所有萌芽葉片正常,葉色正常,生長正常。
2.2增殖培養繼代培養30d后觀察結果見表3和表4。結果表明,NAA與6-BA配合使用對增殖培養有極顯著影響,不同濃度6-BA之間對增殖培養也有極顯著影響。從表3和表4可以看出,6-BA在不定芽增殖培養中起主要作用,NAA濃度為0.5mg/L對分化有較好的促進作用。培養基中6-BA濃度為1.5mg/L、NAA濃度為0.5mg/L時,增殖倍數最大,增殖倍數達4.1倍,芽苗生長正常,優于其他5種處理,初步確此法適合龍腦樟不定芽的繼代增殖培養。
2.3生根培養芽苗誘導生根結果見表5和表6。結果表明,IBA在龍腦樟不定根誘導中作用明顯,在一定范圍內隨著IBA濃度的增大,生根率也在增加;NAA對誘導不定根有較大的作用,且對根系的生長有明顯影響,當NAA0.1mg/L時根系生長表現較好;培養基IBA濃度為0.5mg/L、NAA濃度為0.1mg/L時生根率最高(81.12%),根數也多,根系生長正常,初步確定此法適合鐘龍腦樟苗不定根的誘導培養。
3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初步確定適合龍腦樟外植體芽誘導的培養基為MS+6-BA0.5mg/L+NAA0.2mg/L+蔗糖30g/L+卡拉膠6.5g/L,誘導率為40.04%;適合其繼代增殖培養的培養基為MS+6-BA1.5mg/L+NAA0.5mg/L+蔗糖30g/L+卡拉膠6.5g/L,增殖倍數為4.10;適合其不定根誘導的培養基為MS+IBA0.5mg/L+NAAO.1mg/L+蔗糖30g/L+卡拉膠6.5g/L+活性碳0.5g/L,生根率為81.12%。目前,本研究的龍腦樟組培技術,還不是很完善,在后續試驗中,仍需繼續努力研究培養基配方。
參考文獻
[1]戴小英,章挺等.龍腦樟組培繁殖及植株再生技術研究[J].林業科技通訊,2016(8):6-9.
[2]馮瑜.龍腦樟組織培養再生體系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5.15-21.
[3]徐劍.龍腦樟細胞懸浮培養體系的建立及優化[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5.11-20.
[4]蔡玲,吳幼媚等.樟腦型樟樹組培單芽生根及移栽技術[J].林業科技開發,2014(4):96-98.
[5]蔡玲,覃子海等.樟腦型樟樹芽器官離體培養技術[J].廣西林業科學,2013(4):315-318.
作者:唐湛;吳剛;米秀寶;蘇燕蘭 單位:廣東生態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