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醫醫院傳統服務模式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遍應用,“互聯網+醫療”的概念應運而生。醫院通過與銀行、社保機構、互聯網企業的充分合作,研究或推出新型的自助設備、軟件將有效地解決醫院“三長一短”的問題,在改善服務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的同時,實現醫院和患者的雙贏。
關鍵詞:互聯網+;中醫醫院;服務模式
蘇 州 市 中 醫 醫 院 成 立 于 1956 年,是 一 所 集 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急救為一體的三級 甲等中醫醫院,醫院編制床位780個,開放床位804個,年門急診量156萬余人次。2017年底,醫院在正式啟動二期內科急診大樓的新建工程,大樓建成后,將進一步運用互聯網技術打造全新的院內無線網絡,實現無線醫療、無線辦公,真正成為一所高科技、信息化的現代化大型中醫醫院。
1“互聯網+”技術運用的背景
2015年7月,國務院頒布了《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在 “重點行動”中明確提出了“互聯網+益民服務”的意見[1]。這其中,“推廣在線醫療衛生新模式”為醫院今后服務模式的改變指明了方向:發展基于互聯網的醫療衛生服務,支持第三方機構構建醫學影像、健康檔案、檢驗報告、電子病歷等醫療信息共享服務平臺,逐步建立跨醫院的醫療數據共享交換標準體系。積極利用移動互聯網提供在線預約診療、候診提醒、劃價繳費、診療報告查詢、藥品配送等便捷服務。引導醫療機構面向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開展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等遠程醫療服務。鼓勵互聯網企業與醫療機構合作建立醫療網絡信息平臺,加強區域醫療衛生服務資源整合,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手段,提高重大疾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能力。積極探索互聯網延伸醫囑、電子處方等網絡醫療健康服務應用。鼓勵有資質的醫學檢驗機構、醫療服務機構聯合互聯網企業,發展基因檢測、疾病預防等健康服務模式。在《意見》的指導下,醫院拓寬思路、勇于探索,積極與銀行、社保機構和互聯網企業開展合作,摸索出一套全新的互聯網服務新模式并運用于實踐,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傳統的就診服務 流 程一般分 為:掛號、候診、初診、交費、檢查檢驗、取結果、復診、交費、取藥、治療。該流程效率較低,難以適應現如今人們日益增長的醫療服務 需 求,容 易 造 成 “三 長 一 短”的 服 務 難 題,即:掛號排隊長、繳費排隊長、候診時間長、看病時間短[2]。而一些外部因素也導致 了 就診效率低下: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張,城市人口增加的同時也導致就診人數的增加;社會老齡化日益顯現,許多老年人不能熟練運用互聯網技術,仍然熱衷于采取傳統的現場排隊就醫候診模式;人們物質條件逐年改善,使更多的人改變了原有的出行方式———駕駛私家車前來醫院,但醫院車位有限,往往一位難求,大量的機動車在院內排隊或滯留,加重了醫院內部的交通壓力。以上種種,都提高了患者與家屬的就醫時間成本,俗話說“時間就是金錢”,在這個追求高效與快節奏生活的時代,浪費時間就會產生諸多不便,對患者與家屬的就醫體驗產生了負面影響,同時也增加了許多不穩定因素,如:增加了院內感 染的發生率、院內交通事故的發生率以及因治療不及時導致病情加重的風險等等。
3運用互聯網技術改善就診流程
為了減少時間成本、提高就診效率,最大限度地改善 患 者 與 家 屬 的 就 醫 體 驗,以 期 提 供 更 高 效、便捷、安全的醫療服務,我院積極探索互聯網技術的運用。通過與銀行、社保機 構、互 聯 網企業的 合作,整合現有數據,實現互聯互通,多措并舉,優化就醫流程、改善就醫體驗。
3.1創建“銀醫一卡通”醫院與江蘇省蘇州市市民 卡 發銀行開 展合作,研發了新一代的自助設備“銀醫一卡通”。在該設備上,不論是醫保患者還是自費患者,都可以通過自助機進行自助掛號及繳費,操作十分簡便,省去了在窗口排隊掛號、繳費的時間,從而也減輕了窗口工作人員的壓力,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時間難題[3]。同時,對老舊的銀醫自助機進行改造升級,在繳費或充值金額界面直接彈出付款二維碼,患者可使用支付寶或微信掃一掃便可完成支付,使繳費或充值更加便捷。目前,每年通過“銀醫一卡通”設備進行掛號、取號的門診患者達64萬余人次,通過設備進行繳費結算的患者達22萬余人次。
3.2開發手機 APP為進一步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繼續深入 拓展醫療衛生“互聯網 +”模式,醫院通過與杭州創業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并上線了“蘇州市中醫醫院”手機 APP軟件。通過該 APP,患者可以在手機上進行預約掛號,不僅可以進行普通號的實時掛號,還可以進行專家號的預約。掌上掛號成功后,在預約時間前患者只要到達醫院位置方圓一公里內,點擊“簽到取號”,在線支付掛號費用后,隨即自動進入排隊叫號系統,從而節省了現場排隊掛號的時間;排號成功后,患者也不必立即趕到診室門口,只需點開“就診叫號”,就能夠實時地看到就診醫生的候診進程,等快排到自己的時候,患者再到候診區域候診即可,其間可以自行安排時間;在經過初診、復診、醫生開具診療檢查單或處方后,患者只需點開“掌上支付”,就可以在線支付各類藥費、檢驗檢查費用;付費成功后,手機屏幕會跳出相應條形碼,患者憑條形碼可以前往藥房窗口取藥或前往相關醫技科室做檢查。如果患者檢驗檢查結果一切正常,也可以通過手機在線讀取報告,這樣就省去了再次前往醫院提取報告的過程。如果患者需要打印紙質的發票、單據或報告,可以憑手機上的條形碼到相應的自助設備進行打印。手機 APP 的應用,真正打造了一個以患者、醫生、醫院三者為中心,不受時間、空間限制,覆蓋患者院前、院中、院后全流程的便捷移動醫療服務平臺。實現了“脫卡”(醫保卡、銀行卡)、“脫單”(檢查單、報告單)、“脫票”(發票、鈔票)的“三脫”模式。目前,醫院手機 APP的注冊用戶已達4萬余人,日活躍用戶達700余人次。
3.3聚合支付平臺隨著第三方支付平臺的飛速發展,人們已經 日益接受移動支付這一新型支付方式。為了滿足廣大患者使用手機掃碼支付的需求,醫院與杭州創業軟件股份有限公司開發并推出了聚合支付平臺。作為醫院又一項便民新舉措,代表著醫院在醫療服務中移動支付平臺的又一次創新。平臺利用“互聯網+”技術,整 合 醫 療 數 據,與 第 三 方 金 融 支 付 平 臺 相 結合,進行有效的互聯互通。整個系統由 統 一的平臺為中心,對內面向支付提供統一的掃碼支付,面向醫院財務管理者提供全面的賬務處理;對外連接銀行、支付寶、微信和其他經認證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在保證系統可擴展性和安全性的同時,開發了一碼多掃付的功能,在患者付款時出示一個待支付碼給患者進行掃碼支付,患者既可以使用支付寶也可以使用微信等進行掃碼支付,不用收費員再來詢問患者的支付方式。這一平臺的推出,大大縮短 了 患者 就診繳費過程,提升了患者的就醫體驗,緩解了醫院收費窗口的繳費壓力。2017年,全院通過聚合支付平臺支付門診診療費用的達39萬余筆,支付住院診療費用的達3000余筆。聚合支付平臺的使用,實現了健康醫療信息服務的高效便捷,讓智慧醫療服務流程更加優化和通暢。醫院通過實施“三步走”的戰略,解決了為患者服務的難題,從預約、繳費、報告查詢到用藥咨詢,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了全流程服務,配合醫院實施的“吳醫大講堂”等宣傳工作,進一步推進了中醫健康知識和醫院文化的普及,提高了醫院的服務能力和形象。總之,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 展 和人們對于醫療保健水平要求的不斷提高,信息化建設對于醫院高效快速發展有著重要的戰略性意義。醫院緊緊抓住“互聯網+”技術這一快速發展的機遇,轉變傳統觀念,狠抓信息化建設,利用互聯網優 勢,最大程度地緩解患者“三長一短”的問題,有效改善就醫體驗,提高患者滿意度,引導、幫助更多患者 進行應 用,讓所有患者真正體會到“互聯網+”技術帶來的好處。
參考文獻
[1]杜曼,李翔.“互聯網+”背景下醫院掛號繳費模式的機遇與挑戰[J].中國醫院管理,2016,36(8):42-43.
[2]陳艷雪,巢仰云,王曉巖,等.某三級甲等醫院“互聯網+醫療”實踐探索[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7,33(3):215-217.
[3]梁秀林,李婷.以患者為中心 科學構建“銀醫通”服務平臺[J].中國衛生經濟,2017,36(11):90-92
作者:張一輝;姜宜明;沈為濂;沈翀 單位:蘇州市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