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糖尿病患者的社區護理管理方法與價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實用糖尿病雜志》2018年第3期
【摘要】目的:探討糖尿病患者的社區護理管理方法與施行價值。方法:選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糖尿病患者90例以數字表法分組。對照組進行常規化護理干預,實驗組開展社區護理管理。比較兩組糖尿病患者護理滿意率;遵醫服藥行為、低糖飲食行為、合理運動行為;護理前后患者血糖監測水平、自護能力評分、生活質量評分;不良事件出現率。結果:實驗組糖尿病患者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遵醫服藥行為、低糖飲食行為、合理運動行為優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血糖監測水平、自護能力評分、生活質量評分相近,P>0.05;護理后實驗組血糖監測水平、自護能力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不良事件出現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社區護理管理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確切,可提高患者自護能力和遵醫行為,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減少不良事件發生,患者護理滿意率高。
【關鍵詞】糖尿病患者;社區護理管理方法;施行價值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為機體胰島素功能障礙或缺陷引起血糖調控紊亂而引發的一種內分泌疾病,容易危害神經、心臟和腎臟,甚至威脅患者生命安全,需在常規住院護理的基礎上做好社區護理管理工作,幫助患者提高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1-3]。本研究分析了糖尿病患者的社區護理管理方法與施行價值,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糖尿病患者90例以數字表法分組。實驗組男30例,女15例;年齡37~69歲,平均(45.21±2.17)歲。糖尿病病程最短2年,最長17年,平均(8.56±0.45)年;對照組男28例,女17例;年齡37~69歲,平均(45.26±2.32)歲。糖尿病病程最短2年,最長17年,平均(8.51±0.41)年;兩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
1.2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化護理干預,實驗組開展社區護理管理。(1)環境護理。對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告知其需為患者創造溫馨家庭治療環境,氛圍和諧,避免在患者面前提起一些敏感的事情,使其保持良好心態,樹立樂觀生活態度,提高遵醫行為。(2)疾病教育。通過社區醫院定期講座、社區宣傳欄、發放健康手冊等方式對糖尿病患者和家屬進行健康教育,說明糖尿病發病機制、危害性,對腎、心等臟器的影響等,并強調遵醫囑用藥的重要性,從而使其保持良好的用藥習慣,有效控制血糖。(3)心理護理。關注患者心理狀態,及時給予針對性護理。告知患者家屬給予患者情感支持,盡可能滿足患者需求,減輕患者身心應激;同時,護理人員在每次隨訪時針對患者不良情緒,鼓勵患者傾訴內心的感受,并給予情緒調節和轉移注意力,介紹血糖控制良好的案例,提高患者信心。(4)飲食護理。告知患者血糖控制和飲食之間的關系,使其自覺采納健康飲食方案,有效控制血糖攝入。(5)運動護理。指導患者根據自身愛好選擇合適的有氧運動方式,每天堅持運動至少半小時,以改善胰島素功能,控制血糖和體重。(6)用藥護理。告知患者胰島素注射方法、降糖藥物口服方法,注意事項,使其遵醫用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4-5]。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糖尿病患者護理滿意率;遵醫服藥行為、低糖飲食行為、合理運動行為(0~100分,得分越高則遵醫行為越高[6]);護理前后患者血糖監測水平、自護能力評分(0~172分,得分越高則自護能力越高[7])、生活質量評分(0~100分,得分越高則生活質量越高[8]);不良事件出現率。
1.4統計學方法
SPSS15.0統計,x-±s為計量資料并作t檢驗,%表示計數資料作χ2檢驗,P<0.05顯示差異顯著。
2結果
2.1兩組糖尿病患者護理滿意率相比較
實驗組糖尿病患者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
2.2護理前后血糖監測水平、自護能力評分、生活質量評分相比較
護理前兩組血糖監測水平、自護能力評分、生活質量評分相近,P>0.05;護理后實驗組血糖監測水平、自護能力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優于對照組。
2.3兩組遵醫服藥行為、低糖飲食行為、合理運動行為相比較
實驗組遵醫服藥行為、低糖飲食行為、合理運動行為優于對照組,P<0.05。2.4兩組不良事件出現率相比較實驗組不良事件出現率低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社區護理管理在糖尿病中的應用可為患者提供社區健康教育、心理疏導、飲食、運動、服藥等方面的護理,可為患者創造良好的家庭康復環境,使其保持身心愉悅,并積極配合臨床血糖控制工作的開展,遵醫進食低糖食物和堅持運動,遵醫囑服藥,有效維持血糖在平穩水平,避免疾病進一步進展,減少相關并發癥的發生[9-11]。本研究中,對照組進行常規化護理干預,實驗組開展社區護理管理。結果顯示,實驗組糖尿病患者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遵醫服藥行為、低糖飲食行為、合理運動行為優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血糖監測水平、自護能力評分、生活質量評分相近,P>0.05;護理后實驗組血糖監測水平、自護能力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不良事件出現率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社區護理管理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確切,可提高患者自護能力和遵醫行為,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減少不良事件發生,患者護理滿意率高。
【參考文獻】
[1]王小群.多樣性護理方式對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病情的干預作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4):100-101.
[2]汪曄,房麗.綜合護理對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導刊,2017,19(5):524,530.
[4]張誠霖,王麗麗,張笑燕,等.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飲食知識掌握現狀及其對糖化血紅蛋白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18):1639-1641.
[5]童奧,朱慧娟,馬小艷,等.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發生的特點分析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23):2155-2157.
[6]陳桂玲.社區糖尿病合并低血糖實施優質護理對預后的影響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24):85-86,87.
[7]陸胡榮,劉葉菁.社區糖尿病護理綜合干預效果分析[J].醫學信息,2015,28(7):109-110.
[8]謝艷華,戴衛華,張楊等.綜合干預管理模式對社區慢性社區糖尿病患者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4,23(11):1004-1006.
[10]林國艷.社區綜合干預在老年糖尿病及其家屬護理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22):192.
[11]鄧亞男.社區老年高血壓與糖尿病患者跌倒的綜合護理干預研究[J].醫學信息,2014,25(39):131-131,132.
作者:祁立順 單位:北京市朝陽區三間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