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區及醫院患者的遠程心電監護數據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心血管疾病具有突發性強,致殘、致死率高等特點,已經成為居民第二大致死疾病。社區居民相當一部分患者屬于心臟病患者或可疑的心臟病患者,就診率較低,得不到及時治療。為了檢測社區及醫院的心電異常,現對太原市7個社區及我院有心臟相關癥狀的患者遠程心電監測記錄系統初步應用情況加以報道,探討其在社區及醫院疑似心臟病患者中的心電數據特點及臨床應用價值。
1材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對太原市3個城區內的7個社區及我院的有心臟相關癥狀患者198例進行了遠程心電監測,其中社區患者共198例(男性101例,女性97例),我院患者77例(男性43例,女性34例)。受檢查的可疑心臟病及心臟病患者中,以心律失常及心悸、胸悶、胸痛、頭暈等相關癥狀為主。
1.2方法:采用鄭州新天高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GHY-Ⅰ型遠程監護記錄儀,提供同步雙通道24h監測心臟電信號,智能診斷,自動預警。急救或社區醫生或護士在患者有心臟相關癥狀時,即刻監測及發送,或者自動發送相關信息,并記錄約24h。數據通過通用分組無線服務技術(GPRS)傳輸至我院心電遠程監護中心。
1.3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4.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珋±s表示,2組之間比較用t檢驗,多組之間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2組之間采用χ2檢驗比較。
2結果
2.1一般資料:在198例患者的遠程心電監測中,記錄年齡8~11歲,平均(58±21)歲,男性101例,女性97例。分別記錄心搏18548~169520次,平均(102707±21964)次。檢出心電圖正常竇性心律者114例,心律失常患者84例,陽性率42%。其中異位心律永久性心房顫動9例,陣發性心房顫動1例,竇性心動過緩2例,頻發室性早搏43例,頻發房性早搏38例,房性心動過速3例,室性心動過速1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滯3例,竇性停搏1例,>1880ms的長間歇13例,共651次。檢出合并ST-T改變者85例,陽性率42.9%。
2.2社區及醫院2組結果比較:遠程心電數據分析2組之間平均心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住院患者平均心率小于社區患者,而總心搏數、最大心率、最小心率及心率變異性的指標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3心律失常指標:2組之間室性早搏、室上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室上性心動過速、停搏(>1880ms)數、心房顫動及ST-T改變等指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總異常檢出包括ST-T改變,2組之間有差別,醫院的異常檢出率高于社區(P<0.05)。
2.4性別及年齡分層比較:按照性別分組后男性及女性分析心搏、最大、最小心率及心率變異性指標社區及醫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男性組社區組平均心率高于醫院組(77±13與72±11,P<0.05)。按照不同年齡分層后,分析心搏、平均心率、最小心率、最大心率及心率變異性指標社區及醫院患者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心律失常指標各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5指標之間的偏相關分析:在扣除性別、年齡、社區醫院分組、分析心搏及記錄時間等因素影響后,偏相關分析顯示平均心率與室上性早搏的有無(r=-0.223,P=0.002)、室上性早搏的數目(r=-0.197,P=0.006)、室上性心動過速(r=0.179,P=0.013)等相關。最大心率與室上性早搏的有無(r=-0.170,P=0.018)、室上性心動過速(r=0.253,P=0.000)、>1880ms停搏(r=0.188,P=0.009)及室性心動過速(r=0.387,P=0.000)相關。最小心率與室性早搏有無(r=-0.151,P=0.036)、室性早搏數目(r=-0.164,P=0.023)、>1880ms的停搏(r=-0.315,P=0.000)及室性心動過速(r=-0.264,P=0.000)有關。
3討論
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的遠程監護醫療領域中出現了心臟BP機,可記錄佩帶者短時的心電圖數據并通過電話以聲耦合方式傳輸至當地醫院的監護中心,它的出現為心臟病患者遠程監護和救助提供了一種有效的途徑。而且,目前基于移動通訊技術的心電遠程監護網絡,利用GPRS、碼分多址(CDMA)兩種無線通訊平臺將心臟電生理信息實時地傳輸到24h服務的專業監護中心,由專業醫生及時給出臨床診斷及建議,從而可以減少和避免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而且心電信息采集、傳輸不受時間、地點限制,數據傳輸速度快,保真度高的特點,一個中央監護中心的覆蓋范圍更廣,更加有效地提高了醫療資源的配置效率。系統中使用的個人遠程心電監測儀應用了國際上新型的內置金屬觸點電極,在提高信號降噪能力的同時大大縮小了產品的體積,更加適合個人用戶獨立操作[1,2]。心血管疾病的發作特點具有突發性,難以預測,致殘、致死的高度危險性,相當多的心血管急診患者未能得到及時的救治,包括除顫、溶栓或介入干預等治療而喪失早期救治機會,引起長期慢性的心臟及全身的損害甚至死亡。本研究中,對社區及醫院的患者進行遠程心電監護的應用,研究發現社區中總心電圖異常的檢出率比醫院檢出率低,反映醫院內患者異常的心電圖比例較社區高。然而2組之間室性早搏、室上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室上性心動過速、停搏(>1880ms)數、心房顫動及ST-T改變等指標均無明顯差別,而社區遠程心電監護實施方便,可以節省費用[3],更有利于老年人行動不便者佩戴。研究顯示遠程動態心電圖較普通心電圖在社區老年人群中檢出的陽性率較高[4]。因此,社區遠程心電監護可以用于心血管患者的初篩;社區遠程心電監護工作的開展,使得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電圖方面的異常能及早發現,就醫時間大大縮短,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本研究中社區的患者平均心率高于醫院,且有顯著性差異,最大心率也高于醫院患者,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能與社區患者更多人未得到有效治療,尤其是心室率方面的控制和注意。根據性別分組后男性的平均心率社區明顯高于醫院,最大心率也高于醫院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7)。這是否與男性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高有關,值得進一步探討。本研究顯示平均心率與室上性早搏的有無、室上性早搏的多少、室上性心動過速等相關。最大心率與室上性早搏的有無、室上性心動過速、停搏次數及室性心動過速相關。最小心率與室性早搏有無、室性早搏分度、停搏次數及室性心動過速有關。有研究發現冠心病患者室性早搏與非器質性心臟病患者的室性早搏發生不同,可能與交感神經興奮減低、迷走神經張力較高有關。心率與冠心病患者的預后也有關系。本研究最大心率及平均心率與室上性早搏的發生有關,一方面可能室上性早搏發作較多時可能提高最大心率及平均心率,另一方面也不能除外心率快時容易引起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發作,值得進一步研究探討。本研究顯示室性早搏與最小心率相關,可能與交感神經及迷走神經的調節有關,與上述研究存在一致性[5]。本研究提示室上性早搏及室性早搏與最大心率、最小心率的不同關系,能否為治療提供新的思路值得進一步研究證實。因此,本研究提示社區遠程心電監護可以很好地檢出心電的異常,可以用于心血管患者及普通患者的初步、便捷的篩查。醫院內的遠程心電異常檢出率高于社區,平均心率及最大心率低于社區。室上性早搏及室性早搏的發生可能與交感神經及迷走神經的調節有關。
參考文獻
[1]吳亮.遠程心電監護系統[J].中國醫學裝備,2008,5(5):5-8.[2]楊虎.遠程心電監測技術進展[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05,11(6):11-12.
[3]郭躍萍,章慧潔,程碩韜.遠程無線多生理參數監測與動態心電圖在社區中的對比分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2,22(30):81-84.
[4]畢蕓.遠程動態心電圖在社區醫院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21):103-104.
[5]嚴華.冠心病患者室性早搏24h分布與心率變化的關系研究[J].實用醫技雜志,2005,12(4):417-418.
作者:楊麗蘭;張書毓;牛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