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護理干預在心電監護儀誤報警率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護理干預對心電監護儀誤報警率的影響。方法選擇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48例心電監護患者為研究主體,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4例。對照組將心電監護儀設為默認參數,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護理干預,對比兩組誤報警率。結果觀察組誤報警率為29.32%,對照組為48.73%,兩組誤報警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心電圖監護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為心電監護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可顯著降低心電監護儀的誤報警率,提高其使用效率,增加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護理干預;心電監護儀;誤報警率
心電監護儀(ECG)的治療作用是測量并分析患者的生理參數。儀器所示參數與設定參數進行比較,若有超標情況,監護儀可進行警報處理[1]。其可實現24h動態監護患者的生理參數,極大程度上降低了護理人員的工作強度,在臨床實踐中發揮顯著作用,但存在誤報警等問題,對護理人員的科學判斷產生較大影響。本研究旨在分析護理干預對心電監護儀誤報警率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48例心電圖監護患者為研究主體,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4例。觀察組男15例,女9例;年齡36~86歲,平均(60.25±2.61)歲。對照組男12例,女12例;年齡31~82歲,平均(57.22±2.1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將心電圖監護儀(廠家:深圳市京柏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型號:JPD-800B)設為默認參數,具體為:心率參數為60~120次/min,收縮壓參數為90~140mmHg(1mmHg=0.133kPa),血氧飽和度參數下限設置為92%。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1)加強相關知識培訓。為避免人為失誤,需加強對護理人員的相關知識培訓,進而提高其對心電監護儀的規范使用意識,提高其操作能力,避免失誤等情況發生。此外,應提高審查與考核力度,定期評估護理人員使用心電監護儀的規范性和正確性,并及時指出問題,給出解決措施,以有效規范與指導監護儀使用。(2)提高檢查力度。使用心電監護儀的患者多為病情危重者,其生命體征波動較大,可能影響監護儀的功能。護理人員應每日定時檢查監護儀參數情況,并每周維護與保養1次,每次使用前再次確認儀器頻率和功能,保證其正常使用。(3)科學設置參數。重癥心電監護儀在設置參數時具有復雜性,護理人員需科學設置消除機電、濾波功能和電濾等功能,并合理設置通道。將屏幕亮度與報警的音量設置在適宜范圍,以免對患者的正常休息造成影響。綜合分析對照組誤報警的原因,并相應調整報警值,確保心率或血壓等參數符合病情發展。(4)將非危險性警報關閉。將輔助呼吸的呼吸警報關閉,并關閉脈搏或體溫等非危險性警報,降低感染發生率,使警報的合理性提升。護理人員應定時評估患者的病情變化,并明確各個非危險性警報的具體類型,進行及時調整。(5)實施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應利用健康手冊、多媒體等形式對患者與家屬實施健康教育。內容應包括心電監護儀的組成、功能、治療原理和操作流程等,使其掌握其相關知識。提高患者與家屬的相關配合度,防止非機械性報警等誤報警情況發生。護理人員應控制人員進出數量,明確每日探視人數與時間,以減少多種因素干擾心電監護儀的可能性;告知患者與家屬不可觸碰監護儀,并控制自己的動作幅度,以防止誤觸。(6)總結和學習。每周或每2周組織護理人員進行誤報警原因全面分析,并總結其具體原因。根據分析結果及時調整設置參數,并依據患者實際病情及時調整相應指標。將誤報警原因歸納成冊,并不斷更新,以指導護理人員學習。
1.3觀察指標
統計分析心電監護儀的報警類型與報警次數。報警類型為正確報警(報警具有臨床意義,可正確反映患者實際病情)與錯誤報警(報警不具有臨床意義,無法正確反映患者的實際病情),并計算誤報警率=誤報警次數/總報警次數×100%。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調查患者對心電圖監護的護理滿意度,滿意度調查分為滿意和不滿意。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心電監護儀共報警191次,其中誤報警56次,誤報警率為29.32%;對照組心電監護儀共報警197次,其中誤報警96次,誤報警率為48.73%。兩組誤報警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滿意22例,滿意度為91.67%;對照組滿意17例,滿意度為70.83%。觀察組心電圖監護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心電監護儀誤報警的常見原因為:(1)心電圖引發誤報警情況:該種情況的發生原因是報警參數設置不當[2]。報警參數上限設置偏低,或下限設置偏高,會使患者因肌肉震顫或是上肢運動發生不規則心率,進而引發頻繁報警[3]。(2)血壓誤報警:其發生原因是測量血壓會影響患者上肢的靜止狀態,造成測量誤差;或血壓測量時未將袖帶與手臂皮膚完全貼合,引發報警。(3)血氧飽和度引發誤報警:其發生原因是手指位置擺放不當、手指表面有污物或手指部位溫度過低等[4]。心電監護儀誤報警會直接影響到醫師對病情的判斷,為臨床治療帶來干擾,影響患者的疾病治療效果。頻繁的誤報警會大幅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量,使其無法客觀、及時的觀察患者病情變化。護理干預可盡量避免誤報警情況,提高護理效果[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誤報警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心電圖監護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護理干預可顯著降低心電監護患者的儀器誤報警率,提高其使用效率,患者滿意度增加,應作為心電監護儀臨床應用中的常見護理手段加以推廣。
[參考文獻]
[1]陳莉,余麗娟,余娟.護理干預對降低心電監護儀誤報警率的效果觀察[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4):238.
[2]朱翔.探討護理干預對降低心電監護儀誤報警率的臨床效果[J].中外健康文摘,2013,9(28):365.
[3]潘春里.急診室心電監護儀報警的原因分析及預防[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6,2(6):161-163.
[4]張婷婷.護理干預預防心電監護儀誤報警的效果[J].醫療裝備,2017,30(17):86-87.
[5]張寶娥.降低心電監護儀誤報警率的護理干預[J].醫療裝備,2017,30(7):172-173.
作者:王莉 單位:天津市津南區咸水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