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后路腰椎手術后體位安置方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雜志》2015年第五期
1資料和方法
1.1觀察指標(1)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2)患者舒適度:科室自制調查問卷,對患者的舒適情況進行統計,分為舒適和不舒適兩種;(3)患者滿意度:科室自制調查問卷,對患者的滿意情況進行統計,分為滿意和不滿意兩種。
1.2統計學處理研究所得數據均輸入Excel表格,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對研究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分析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3.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6.0%,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舒適情況分析經統計和比較,觀察組的總舒適率為96.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3患者滿意度分析觀察組患者滿意度為98.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9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后路腰椎手術過程中,患者大多取俯臥位。在麻醉作用下,患者手術過程中長時間處于失去知覺的肌肉松弛狀態,機體保護性反射能力出現大部分消失或減弱現象,局部受壓時間較長,容易導致術后壓瘡等情況的出現。因此,術后要及時地做好對患者的體位安置,以提高患者的體位舒適性,避免出現各種并發癥。
手術過程中患者在麻醉之后會出現較為明顯的循環代償功能減弱的情況,術后突然對患者的體位予以改變極有可能會誘發急性循環功能不全,甚至導致患者出現心臟驟停等情況。因此,在手術后返回病房,調整患者的體位之前,首先要密切觀察患者的臨床表現。然后,動作輕柔緩慢的將患者置于45°側臥位并在背部墊枕予以支撐,保持患者軀干穩定。移動過程中要注意對患者背部的引流管進行保護,避免出現過分的牽拉等。然后,利用水墊的緩沖作用對患者的骨隆突部位和術中受壓部位進行減壓并加以按摩,以加速局部血液循環,減少壓瘡的出現。在患者完全清醒之后,指導患者適當的自主活動,并及時地詢問患者實際感受,以了解患者的肢體情況,及時予以適當的指導和處理。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舒適度和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提示對行后路腰椎手術的患者在術后實施改進的體位安置方法,可以獲得較好的效果,有效減少各種術后并發癥的出現,提高患者的舒適程度以及滿意度,效果確切,值得推廣。
作者:岳簽 梁志雄 黃秀玉 魏立繁 單位:中山大學附屬惠州醫院 廣東省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脊柱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