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老年人居住空間設計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現代社會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養老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大眾的重視,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老齡社會值得深思。本文結合當今老齡社會和老年人居住的生活條件現狀,分析現有醫養一體化模式的特點,提出居養一體化老年人居室的設計要求,并針對居養建筑單元戶型做了一定的思考。
關鍵詞:醫養一體化;居住空間;老年人
一、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出現生育率下滑的現象并不意外。我們的近鄰日本便是經歷了經濟爆發式增長、生育率斷崖式下跌的局面。至2005年,日本的人口開始呈現負增長,老齡化對社會的負面影響在20世紀90年代便已經非常嚴重了。現階段,我國社會同樣也要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且在傳統觀念中,人們有通過養育子女解決在老年階段的經濟和生活有所依靠的傳統。但現代社會中,年輕人工作繁忙,難以對老人照顧周全,傳統的居家養老一方面難以滿足老年人更加苛刻的生活要求,另一方面社會也很難對老年人提供周全的監護,在此背景下應加快對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探索。
二、醫養一體化模式特點分析
醫養一體化是指將養老資源與醫療資源相結合,這是對養老服務的充實和提高。醫養一體化模式具有資源整合、功能復合和通用性適老設計、分類型養老等特點。1.資源整合、功能復合相較于傳統養老院與長期住院治療的狀況,醫養一體化模式能更高效地整合醫療資源,滿足多種養老需求。醫養一體化模式下的建筑服務對象較為廣泛,可為老年行動不便人群、慢性病患者和獨居老年患者等提供服務。同時,住院部和養老居住部分可靈活轉換,以適應不同時期老年人的特殊需求,避免資源的浪費。2.通用性適老設計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醫療服務水平的提升,現代人的平均壽命有所延長。而“通用設計”的原始定義是“與姓名、性別、能力無關,適合所有人的設計”。醫養一體化建筑對于老年人的服務可能是很長的一個時間段,所以醫養一體化模式下的建筑設計是以人的整個老年生活為服務范圍,以求適應各個階段老年人的居住需求。3.分類型養老對于醫養一體化模式來說,它可以根據老年人的年齡、老年人的疾病類型以及老年的生活功能來分階段、分類型地提供相應的治療方法和環境,使老年人各得其所。例如,按生活功能可劃分為活躍長者、半自理長者和護理長者——對于活躍長者要提供其日常生活的設施與活動娛樂場所;半自理長者則是需要對其進行老年康復,恢復其生活自理功能;護理長者則需要對其生活進行照料,恢復其身體機能。
三、老年人的特征及需求分析
養老問題的本質是建立養老生態圈,核心是直擊老年人的需求。處于老年階段的人,身體狀況與心理狀態都與年輕人不同,會對老年生活有自己的特殊需求。通過分析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行為特征,了解老年人的需求,為老年人居住空間設計提供方向(圖1)。1.老年人的生理特征隨著年齡的增加,人的身體機能和器官的功能等逐漸衰退。在感知系統方面,60歲以上的老年人,個感知覺系統普遍會發生老年退化性變化,視覺和聽覺均受影響,常難以接受正確信息。在肌肉骨骼系統與思維系統方面,肌肉與腦組織均開始萎縮,易造成老年人動作緩慢、狀態不穩與反應力差的行為特征,因此老年人會有居住環境適老化需求與照顧需求。在建筑設計時,需要考慮老年人居住面積、采光通風、出行方便與醫療保障等問題。[1]2.老年人的心理特征人們到一定的年齡階段后,活動范圍從工作場所轉變為家庭與小區,交往對象也從同事變為家人與鄰居。老年人生活社交圈子逐漸變小,參與的社會事務也越來越少,因此在精神上會感到落差,與時代漸漸有了脫節感。同時受身體機能的影響,其學習能力與行動能力都有所下降,對社會和生活環境的適應能力減弱,容易產生自卑情緒。因此在老年人居家生活空間設計中,應更加人性化,在空間設置上要加強刺激性、安全性、過渡性,為他們創造一個行動方便的無障礙空間。[2]3.老年人的行為特征人們到了老年階段,生物鐘已基本開始定點,形成了一定的睡眠習慣。我國老年人習慣早睡早起,其活動出行時間多半在清晨6:00~7:00,上午9:00~11:00和下午2:00~5:30,其中以下午出行最多。[3]老年人喜歡清閑狀態,中意散步、聊天、養花等安靜一點的活動,吵鬧的環境容易導致老年人產生煩躁情緒。老年人的活動也分為個體活動、成組活動與集群活動,其中個體活動常發生在起居空間,這是所有環境中最熟悉、依賴性最強的空間,所以起居空間的私密性、安全性、防衛性對老年人來說非常重要。
四、老年人居住空間存在的問題
1.衛生間使用不便現階段,老年人使用的衛生間大多為普通住宅內的衛生間,面積較小,通道狹窄,使得老年人日常洗漱時難以順暢進行,且普通地磚不防滑,經常會出現老年人在廁所摔倒的事件。普通居住建筑中的衛生間難以滿足老年人無障礙輪椅活動的要求;浴缸和淋浴設施對于身體活動不好的老人來說,也不能方便使用(圖2)。2.室內活動空間狹小一般情況下,老年人所住的普通住宅面積并不大,且很多老年人有囤積廢舊物品的習慣,這導致了室內活動空間的狹小。狹小的空間會增加人的緊張感,再加上老年人活動不便,如有物品掉落易驚慌失措,使老年人面臨一系列生活障礙。[4]尤其在一些家具密度高的地方,如果沒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和緩沖空間,很容造成老年人的磕碰、受傷。對于現狀老年人居住的住宅來說,室內空間難以滿足輪椅的回轉,易造成行動的不便(圖3)。3.居室的布置過于簡單老年人對于生活環境充滿熟悉感與依賴感,在滿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的基礎上,應對居室進行適當關懷性布置,增強老年人對居住環境的歸屬感。[5]若居室布置簡單空曠,精神層面的需求則無法得到滿足,老年人易出現抑郁、失落等情緒,長期下來將影響身體健康。此外,老年人的睡眠時間短,睡眠質量差,若居室環境再差,他們休息將難以得到保障。
五、醫養一體化老年人居室的設計
1.按老年人的不同生活需求進行分類設計為合理有效地配置資源,應根據老年人的不同生活需求分類進行設計。若根據老年人的生活自理程度來分類,則可分為自理型、介助型和介護型。不同類型的老人對輔助設施和援護人員的依賴程度不同。能夠生活自理的老年人普通房間尺寸即可滿足需求,還可以為其提供烹飪食物的設施。需要介護的老人則應不僅滿足其輪椅活動的空間,還應預留工作人員協助活動的空間。2.參考一定的設計準則(1)可以參考相關部門制定的法規標準。現有關于醫養一體化的參考規范有《療養院建筑設計規范標準》和《老年人建筑設計規范》。規范是根據全國老年人狀況的平均水平而制定的,具有普適性的特點。我們在設計時應參考相關規范,并根據具體情況加以完善。(2)可以在設計時運用人體工程學的理論知識進行設計,以尋求更適應老年人活動的空間。3.把握適宜的房間尺度居室的空間應首先把握好尺度,避免過于空曠而使老年人在室內活動時產生不安全感,也避免過于狹小造成其生活使用的不便。在尺度控制時應參考老年人使用輪椅的活動空間,以滿足在居室空間的順暢活動。在多功能匯合區應加大空間尺度,以保證活動安全,防止磕碰。4.安全、方便的使用設施老年人的居住安全對于養老建筑來說尤為重要,需要針對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從各個方面來進行考慮。[6]對于居室內的地板宜做防滑處理,以免老年人在行走的過程中出現摔倒的意外。老年人體質虛弱,活動時常出現無力的情況,應在其經常活動的空間設置扶手設施,尤其家具邊緣、電器、門窗等位置都應著重考慮,避免安全隱患。5.利用入口進行個性展示在養老建筑單元的設計中,老年人居室的門通常會適當退后,這一方面形成一定的緩沖空間,另一方面營造出入戶的專屬特色。通過在入口處設置小臺面等措施,使老年人根據自己的性格,自由地布置與裝飾。采用這樣一系列的舉措使每個養老單元都具有一定的識別性,使記憶力衰退的老年人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居室,同時又活躍了走廊的空間氣氛,更加了解房間老年人的個性。
六、居養單元設計思考
1.家庭式療養套型針對60歲以上的老年夫妻,在滿足家庭式生活需求的同時也應滿足其步出戶門、進入公共區參與人群的需求。室內采用消音木地板無高差設計,在室內主要的活動空間留出足夠的輪椅旋轉空間。出入口的門改為1.5m的子母門,保證需要輪椅的老人或要人攙扶的老人進出方便。在衛生間設置無障礙的浴缸和防滑地磚,使其更加安全(圖4)。2.集中療養式二人間套型老年夫妻度假養老設計,應滿足洗浴、睡眠、學習等生活需求。床可分可合,可靈活根據老年夫妻的睡眠習慣來調整。在出入口設置坐凳方便換鞋,更可使老年人進門后及時休息(圖5)。3.集中療養式三人間套型針對普通的老年人群設計獨立的儲物柜、淋浴設施、公用的廚房和客廳,滿足三個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要,并且相互的陪伴也減少了老年人的孤獨感(圖6)。4.集中式日間照料單元套型服務于日間在此生活、夜間回家居住的周邊住宅居民。這種套型的位置要與全天式集中療養、家庭套型區的位置進行分割,在適當的公共空間進行聯系。該套型的整體尺度較大,空間整體性強,休息空間與交流空間沒有區分。對于日間照料的老人來說,相互之間的交流最為重要,所以在床位之間的中心區域增加了桌椅,老年人可以在此下棋、喝茶等活動(圖7)。
七、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地位的提升、社會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老年人對于居住空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7]本文通過分析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行為特征,發現現實中老年人所遇到的生活問題,提出了在醫養一體化模式下老年人居住空間設計要求,包括按類型設計、按準則設計、把握尺度、注重安全設施與個性化設計等,最后對具體居住單元進行了設計思考,希望能對今后老年人居住空間設計提供借鑒與思考。
參考文獻
[1]懷曉迪.基于老年人行為特征的交互設計研究[J].大眾文藝,2014(23):79-80.
[2]趙文學.淺析老年人居住空間無障礙設計[J].山西建筑,2006(9):36-37.
[3]馬曉強.城市人口老齡化對居住區建設的影響分析[D].上海:同濟大學,2008.
[4]左木子.基于持續照護理念的老年社區規劃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5.
[5]李承來,張姍姍,宿晨鵬.養老建筑設計中的地域性文化建構策略研究[J].城市建筑,2017(22):121-123.
[6]孔祥文.論養老建筑設計的要點問題[J].門窗,2016(5):156.
[7]許妍妍.醫養一體化養老院建筑設計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2016.
作者:侯皞冉;楊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