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巴戟天炮制方式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西部中醫藥雜志》2014年第七期
巴戟天的現代炮制加工方法全國各地主要有巴戟天、巴戟肉、鹽巴戟天和制巴戟天4種。如《中國藥典》巴戟天炮制項下收載,巴戟天的炮制加工方法有巴戟天、巴戟肉、鹽巴戟和制巴戟。但據蘇桂云等報道,巴戟天的炮制加工方法應為3種:巴戟天、鹽巴戟天和制巴戟天。另外,還有酒巴戟天的記載,如于曉濤等[11]報道的酒拌砂炒法。
2巴戟天現代炮制工藝研究
2.1去心工藝研究
2.1.1清蒸法《中藥炮制學》記載: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置蒸器內蒸透,趁熱除去木心,切斷干燥,篩去碎屑;又如《中國藥典》記載:取凈巴戟天,照蒸法(附錄IID)蒸透,趁熱除去木心,切斷,干燥;巴戟天去心的最佳工藝為:取凈巴戟段,搶水沖洗,置蒸器內,武火加熱至蒸汽飽和時,改用文火蒸制15~20分鐘,取出,塑料薄膜覆蓋保溫,趁熱抽去木心,晾至六成干,切斷,60℃干燥2.5小時。
2.1.2鹽蒸法《中國藥典》記載:取凈巴戟天,照鹽蒸法(附錄IID)蒸透,趁熱除去木心,切斷,干燥。
2.1.3煮法《中國藥典》收載:取甘草,搗碎,加水煎湯,去渣,加入凈巴戟天拌勻,照煮法(附錄IID)煮透,趁熱除去木心,切斷,干燥。每100kg巴戟天,用甘草5kg。
2.1.4潤法《中藥炮制學》收載: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后去木心,切斷,干燥。
2.1.5泡法《江西省中藥炮制規范》收載: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用熱水泡透,抽去心,切斷,干燥。
2.1.6先泡后蒸法蘇德民等述:除去雜質,用清水洗凈,再浸泡至三四成透,撈出,至籠屜內,加熱蒸透,趁熱除去木心,切斷,干燥。
2.2鹽巴戟天炮制工藝研究
2.2.1炒法取凈巴戟天,用鹽水拌勻,待吸盡后,用文火炒至干,或用麥麩炒至微黃色(巴戟天100kg,用食鹽2kg,麥麩15kg)。
2.2.2鹽蒸法如《中國藥典》收載。此外,陳美燕等以多糖為指標,報道鹽巴戟天的最佳炮制工藝為:取干燥巴戟天,在相當于藥材5倍體積濃度為8%的食鹽水中浸泡20分鐘,隨后置蒸器內蒸制20分鐘,取出,趁熱去木心,切段,60℃干燥;而王成永等以蒽醌為指標,認為鹽巴戟的最佳炮制工藝為:取巴戟天,除去雜質,洗凈,于80mL/L的食鹽水中浸泡20分鐘,撈出,置蒸器內蒸15分鐘,取出,趁熱除去木心,切段,干燥;許冬瑾等[20]采用單因素試驗,認為巴戟天的鹽制工藝以20%鹽水濃度浸泡45分鐘,蒸制1.5小時為最佳;胡昌江等[21]以巴戟天中總蒽醌含量和水晶蘭苷含量為指標,認為鹽炙巴戟天的最佳炮制工藝為每100g巴戟天,加鹽水50mL(其中含食鹽2g),悶潤90分鐘后,置蒸制容器蒸15分鐘,取出,趁熱去心,切斷,置80℃烘箱干燥2小時。
2.2.3烤制法如鄒兵等認為將藥物與2%鹽水拌勻、悶潤5小時,加熱蒸制1小時,趁熱去心,切段,干燥。
2.3制巴戟天炮制工藝研究
制巴戟炮制工藝比較單一,其工藝基本流程為:取凈甘草搗碎,加水煎湯兩次,去渣后取甘草湯與巴戟拌勻,置鍋內,用文火煮至一定程度,取出,趁熱抽去木心,切段,干燥,篩去碎屑。不同之處主要在于甘草的用量以及甘草湯的吸盡程度。如葉定江等主編《中藥炮制學》要求甘草湯基本煮干,巴戟天每100kg,用甘草6kg,煎湯約50kg;蘇德民等則認為要文火煮至松軟,能抽去木心,甘草湯被吸盡后,再炒至帶火色時才能取出去心,巴戟天100kg,用甘草6kg;王永成等則主張每100kg巴戟天,用甘草6.5kg。另據報道,王成永等認為制巴戟天最佳炮制工藝為:取凈巴戟天置于等量甘草汁(相當6%甘草)中浸潤約10分鐘,傾倒入鍋中,8~10分鐘拌炒至甘草汁被吸盡,取出,趁熱抽去木心,切段,干燥。
2.4酒巴戟現代炮制工藝
酒巴戟現已很少沿用,文獻資料記載很少。如田代華《實用中藥大辭典(上卷)》記載:取凈巴戟天段,加黃酒拌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表面呈黃色,取出放涼。巴戟天每100kg,用黃酒12kg;于曉濤等則將巴戟天段與黃酒拌勻(黃酒與藥比例1∶10),稍悶,再將凈砂置鍋內(砂與藥比例3∶1),待砂炒至靈活狀態時投入巴戟天段,不斷翻動,砂溫控制在150℃左右,炒至巴戟天表面呈黃色時取出,放涼。
3巴戟天炮制的化學研究
李賽等發現巴戟天經鹽制后,紫外光譜發生了明顯變化,薄層色譜和無機元素含量也有所改變;肖鳳霞等報道巴戟肉中Fe、Cu、Mn、Zn、Cd等微量元素含量均比生巴戟天高,經過鹽制和甘草制后的巴戟天微量元素比巴戟肉低;徐吉銀等認為巴戟天經蒸、煮炮制后,樣品中水晶蘭苷的含量更低,說明巴戟天不同炮制方法對巴戟天中水晶蘭苷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影響,且蒸法、鹽蒸法對其影響最大;陳美燕等發現甘草制巴戟天的總蒽醌和游離蒽醌含量最高,而鹽制巴戟天最低,結合蒽醌的含量為生巴戟天最高,甘草制巴戟天最低;姜永糧等測定了巴戟天炮制前后3種蒽醌類成分含量,認為巴戟天炮制前后蒽醌類成分有所變化;鐘成等認為炮制輔料與溫度為炮制過程中對巴戟天蒽醌類成分的第二大影響因素,且以甘草制得的巴戟天蒽醌含量變化尤為明顯;吳袆等發現酒蒸后游離氨基酸總量顯著增加,鹽蒸和甘草制者基本不變,鹽炒和酒炒者均顯著降低;同時發現不同炮制方法對巴戟天中醇溶性糖和水溶性糖的含量均有影響。肖鳳霞等研究認為炮制后的巴戟天紫外光譜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薄層色譜和無機元素含量也有所改變;微量元素Fe、Cu、Mn、Zn、Cd等含量巴戟肉>生巴戟天、巴戟肉>鹽巴戟天和制巴戟天;水晶蘭苷經蒸、煮后含量更低;總蒽醌和游離蒽醌含量制巴戟天最高,鹽巴戟天最低;結合蒽醌含量生巴戟天最高,制巴戟天最低;游離氨基酸總量酒蒸>鹽蒸和甘草制>鹽炒和酒炒。
4巴戟天炮制的藥理研究
巴戟天鹽制后專于入腎,溫而不燥,補腎助陽作用緩和,多服久服無傷陰之弊,常用于陽痿遺精、宮冷不孕、月經不調、少腹冷痛;甘草制后增強補益作用,偏于補腎助陽,強筋骨,用于腎氣虛損,癥見胸中短氣、腰腳疼痛、身重無力等。郭重儀等分別進行小鼠血漿SOD、MDA、GSH-Px含量的測定、淋巴細胞轉化、NK細胞活性實驗,以觀察不同炮制方法的巴戟天對小鼠抗氧化功能及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結果表明巴戟天(生曬)組及巴戟天(鹽制)組能提高血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氧化物酶(GSH-Px)水平,降低脂質過氧化物(MDA)含量并對淋巴細胞轉化、NK細胞活性均有明顯提高,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證明巴戟天及其炮制品都具有很好的抗氧化和免疫增強功能,但其作用機制有待更深入研究。
5小結
巴戟天炮制的現代研究是巴戟天研究與開發利用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但可以豐富巴戟天的炮制方法、工藝,同時為巴戟天飲片質量標準的建立提供了參考依據。進一步規范巴戟天炮制分類方法,探索各去心工藝之間的優劣,為酒巴戟天的炮制提供佐證,采用現代科學手段對巴戟天炮制前后的化學成分及其藥理作用機制進行系統研究以期為臨床應用提供客觀依據等,是巴戟天炮制現代研究承待解決的重要科研課題。
作者:況艷周燦廖莎廖恒高玉姣陳娥宋根偉單位:湖北醫藥學院附屬人民醫院藥學部湖北醫藥學院附屬太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