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散發性甲狀旁腺腺瘤早期診斷及治療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散發性甲狀旁腺腺瘤(Sporadicparathyroidadenoma,SPA)的早期診斷策略,總結外科治療體會。方法:回顧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87例SPA患者資料,以術后病理組織學檢查為金標準,計算術前影像學檢查結果的陽性率、敏感性,并采集患者術前、術后1個月、術后6個月血清甲狀旁腺激素(PTH)、血鈣、血肌酐(SCr)、腎小球濾過率(GFR)等數據,總結手術效果及體會。結果:三種影像學檢查診斷SPA的敏感性均超過90%,其中99mTc-甲氧基異丁基異腈甲狀旁腺顯像診斷SPA的陽性率最高,其次為B超,CT診斷SPA的陽性率最低。術后1d,患者PTH、血鈣、SCr均較術前顯著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earson相關性分析示,PTH與腫瘤直徑、血鈣、SCr均呈正相關(P<0.05)。患者術后均未見出血、喉返神經損傷等并發癥發生,隨訪期間患者均未見復發、死亡,外科治療有效率為100%。結論:影像學檢查及實驗室檢查能夠有效指導SPA的術前診斷,在確保手術定位準確性的前提下,外科治療的效果及安全性均值得肯定。
[關鍵詞]散發性甲狀旁腺腺瘤;診斷;外科治療;甲狀旁腺激素
散發性甲狀旁腺腺瘤(Sporadicparathyroidadenoma,SPA)是導致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PHPT)的常見原因,患者首發癥狀以消化道癥狀、骨質疏松、病理性骨折、腎病為主,由于臨床表現特異性有限,早期誤診、漏診率較高[1]。近年來,我國PHPT發病率呈上升趨勢,SPA檢出率也有所增加,且有數據表明,約有2%~16%的PHPT患者可進展至甲狀腺癌[2]。因此,尋求可靠的SPA早期診斷手段,確保外科治療的有效性,對于控制SPA病情進展、改善患者預后質量有著重要意義[3]。此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87例SPA患者為研究對象,就SPA的早期診斷及外科治療體會進行了總結,現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了87例SPA患者,患者均于我院接受外科治療并經術后病理組織學診斷確診[4]。87例患者中,男31例,女56例,年齡19~72歲,平均(48.57±11.38)歲,腫瘤直徑0.6~5.4cm,平均(2.20±0.65)cm,病程1周~7年,平均(2.21±0.45)年;就診原因:甲狀旁腺腫塊52例,乏力及精神癥狀15例,泌尿系結石12例,胃腸道不適5例,骨折3例;85例患者SPA均為單發,其余2例患者出現腫瘤2枚;腺瘤位置:左葉上極21枚,左葉下極31枚,右葉上極9枚,右葉下極26枚,胸骨上凹2枚?;颊呷朐汉缶晟葡嚓P術前檢查,并實施甲狀旁腺B超、CT、99mTc-甲氧基異丁基異腈甲狀旁腺顯像掃描[5],評估病情,排除手術及麻醉禁忌證后,行全麻,84例患者行小切口內鏡輔助下單側甲狀旁腺腺瘤切除術+術中冰凍+單側喉返神經解剖術,2例患者行小切口內鏡輔助下雙側側甲狀旁腺腺瘤切除術+術中冰凍+雙側喉返神經解剖術,對于患側正常的甲狀旁腺,根據手術情況預計血供不佳、無法原位保留者,行甲狀旁腺胸鎖乳突肌種植術,視術后情況決定是否留置頸部引流[6]。術后將切除標本送病檢,常規給予止吐、止血、抑酸、化痰、補液等處理,密切觀察術后引流、局部血腫、嗆咳及抽搐情況。
1.2分析方法
以SPSS20.0統計軟件分析術前甲狀旁腺B超、CT、99mTc-甲氧基異丁基異腈甲狀旁腺顯像診斷SPA的陽性率及敏感性;觀察術前、術后1d、術后1個月、術后6個月血清甲狀旁腺激素(PTH)、血鈣、血肌酐(SCr)、腎小球濾過率(GFR)指標變化;計算PTH與血鈣、SCr、GFR的相關性。
2結果
2.1影像學檢查
診斷SPA的陽性率、敏感性三種影像學檢查診斷SPA的敏感性均超過90%,其中99mTc-甲氧基異丁基異腈甲狀旁腺顯像診斷SPA的陽性率最高,其次為B超,CT診斷SPA的陽性率最低。見表1。
2.2臨床指標變化
術后1d,患者PTH、血鈣、SCr均較術前顯著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d~術后6個月,患者各項臨床指標保持穩定(P>0.05)。見表2。
2.3相關性分析
Pearson相關性分析示,PTH與腫瘤直徑(r=0.460)、血鈣(r=0.591)、SCr(r=0.455)呈弱正相關(P<0.05),PTH與GFR無明顯相關性(P>0.05)。
2.4治療效果及并發癥
患者術后均未見出血、喉返神經損傷等并發癥發生,其中4例患者發生低鈣表現,以雙手麻木、手足抽搐為主,經補鈣治療后好轉。隨訪截止至2017年5月,隨訪期間患者均未見復發、死亡,外科治療有效率為100%。
3討論
甲狀旁腺和甲狀腺組織均起源于胚胎內胚層,具有密切的解剖學和胚胎學關系,故SPA患者有著較高的甲狀腺惡性腫瘤發生風險[7]。有學者認為,高血鈣刺激是導致SPA進展至甲狀腺癌的主要原因,也有學者指出,頸部放射性接觸史在SPA及甲狀腺癌的發生發展中均扮演了重要角色[8-10]。此次研究就影像學手段早期診斷SPA的效能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甲狀旁腺B超、CT、99mTc-甲氧基異丁基異腈甲狀旁腺顯像診斷SPA的敏感性均較高,但CT檢查的陽性率偏低,考慮與CT無法發現頸根部、縱膈內異位和較小病灶有關[11]。與CT相比,B超具有價格低廉、操作方便、安全無創、重復性高等特點,且高頻超聲能夠清晰顯示甲狀旁腺位置及其與周圍組織器官的毗鄰關系,為甲狀旁腺形態、體積、內部病理改變及血管供應情況的判斷提供可靠參考,但其也存在無法發現異位甲狀旁腺的局限性,故陽性率稍低于99mTc-甲氧基異丁基異腈甲狀旁腺顯像[12]。作為甲狀旁腺腺瘤的主要定位手段,99mTc-甲氧基異丁基異腈甲狀旁腺顯像能夠精準定位異位甲狀旁腺,故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SPA的診斷陽性率,但該技術費用偏高、重復性受限,無法作為疑似SPA患者的常規篩查予以推廣[13]。對于高度疑似SPA但B超、CT均未能明確診斷及定位者,可考慮該檢查。作為一種生物學表現良性腫瘤,SPA不僅會引發PHPT,對機體內分泌及骨骼系統造成嚴重損害,還可造成甲狀腺惡性腫瘤發生風險上升,因此,一旦確診SPA,應予以及時治療[14]。外科治療被認為SPA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當前SPA指南推薦的手術指征包括年齡<50歲、伴有明顯臨床癥狀、SCr<60mL/min、24h尿鈣>400mg或結石風險上升、影像學檢查可見腎結石或腎鈣質沉積,以及骨質疏松等[15-16]。過往開放性手術存在創傷明顯、正常組織結構破壞大、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高等弊端,近年來內鏡輔助下小切口術式在臨床廣泛開展[17]。多數學者認為,術后10min內PTH較術前下降50%以上,是手術徹底的判斷標準[18],而本研究以術后復發、生存情況判斷外科治療效果,結果表明,外科治療的短期療效顯著,且安全性值得肯定。需要注意的是,外科手術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但無法完全消除患者精神激惹癥狀,因此,強調SPA患者術后恢復性鍛煉及良好生活習慣的保持,也是保障外科治療效果的重要環節。本組患者近期療效良好,但遠期療效仍有待觀察。
參考文獻
[5]王曼,王沄,田均平,等.CT增強掃描密度測量在甲狀旁腺腺瘤、甲狀腺和淋巴結鑒別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16,38(3):318-321.
[6]周京安,賀建業,李洋.腔鏡輔助微創甲狀旁腺腺瘤切除術14例診治報告[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5,15(3):238-241.
[11]趙蘇丹,阮翹,謝新立,等.~(99)Tc~m-甲氧基異丁基異腈SPECT/CT術前診斷甲狀旁腺腺瘤[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5,31(7):1124-1126.
[15]王曼,王沄,田均平,等.CT增強掃描密度測量在甲狀旁腺腺瘤、甲狀腺和淋巴結鑒別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16,38(3):318-321.
作者:景建 趙景峰 單位:重慶市大足區人民醫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