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體位干預髖部骨折肺部感染的影響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體位干預對髖部骨折患者肺部感染的影響。方法選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醫院收治的238例行髖部骨折手術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行骨科常規護理措施,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相應的體位干預措施,對比兩組患者術后肢體功能恢復情況及手術圍術期的肺部感染情況。結果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0.76%,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2.35%(P=0.039);試驗組患者肺部感染率為9.24%,低于對照組患者的22.69%(P=0.012);試驗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為(10.4±3.9)d,短于對照組患者的(15.1±3.7)d,試驗組患者術后發熱時間為(3.5±1.1)d,短于對照組患者的(6.7±2.3)d(P<0.05)。結論對髖部骨折采取體位干預,可以有效地減少患者手術圍術期的肺部感染情況,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體位干預;髖部骨折;肺部感染
髖部骨折是臨床骨科常見骨傷疾病之一,包括股骨頸骨折和股骨粗隆間骨折,中老年人群屬于髖部骨折的高危人群[1]。隨著我國逐漸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數量逐漸增多,髖部骨折發生率也逐漸上升。由于老年患者身體組織器官退化,機體免疫能力下降,抵抗力弱,因此使得老年患者術后并發癥增多。肺部感染是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常見的并發癥及致死原因[2]。據研究,目前導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需要較長時間臥床休養,限制了患者胸廓橫膈運動,分泌物流向肺底,為細菌的繁殖提供了適宜條件,導致了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發生率上升[3]。肺部感染不僅加重了患者的痛苦,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同時加重了患者及患者家屬的經濟負擔。因此,有效的預防髖部骨折患者術后出現肺部感染便顯得尤為重要。有研究指出,體位管理對臥床患者預防肺部感染起到重要作用[4]。但目前國內外針對體位干預能否有效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發生率的相關研究仍然較少,因此本研究通過選取行髖部骨折手術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體位干預能否減少髖部骨折患者肺部感染發生率,改善患者預后。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醫院收治的238例行髖部骨折手術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各119例。納入標準:(1)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為髖部骨折患者。(2)患者骨折前無急性感染性疾病。(3)無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排除標準:(1)患有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2)患有惡性腫瘤、腎臟疾病的患者。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協議書。
1.2感染診斷標準
診斷標準[5]:依據臨床肺部感染評分(CPIS),從氣管分泌物、胸部X線浸潤程度、發熱情況、周圍血白細胞計數水平、氧合指數(PO2/FiO2)、氣管吸出物培養六個方面評價患者,患者得分≥5分診斷為肺部感染,最高評分為12分。
1.3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骨科護理措施,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基礎上行體位干預管理,術前保持患者患肢有效牽引,術后抬高床頭30~40°,保證患者氣道暢通,呼吸不費力,由醫護人員協助患者取平臥位,用軟枕墊高下肢20~30cm,使髖膝關節稍彎屈曲,進行恢復鍛煉。術后2~3d依據患者病情,指導患者進行加強雙下肢踢腿功能恢復訓練以及下肢不負重站立,患者出院后依據自身情況借助助行器進行離床恢復鍛煉,恢復情況不佳的患者行輪椅訓練;醫護人員指導患者利用肩膀,腹部肌肉,健肢進行翻轉身體及抬高臀部,醫護人員在一旁協助患者變換身位;進食時患者取半坐臥位,餐后保持半坐臥位30min,以促進食物排空消化;睡眠時患者取側臥位,保持氣道暢通;如有需要對患者進行扣背,吸痰護理。
1.4評價指標
1.4.1患者術后肢體功能恢復情況痊愈:治療后患者可完全自行生活及活動者;有效:患者肢體功能良好且有一定自我生活和活動能力;一般:患者肢體功能恢復一般且平日自我生活和活動能力一般;無效:術后無改善或完全不能自我生活者評定,總有效率=(痊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1.4.2觀察患者各指標變化情況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發熱時間、住院時間以及兩組患者肺部感染情況。對兩組患者進行隨訪,比較兩組患者下肢功能恢復情況,隨訪為期3個月。
1.5統計分析
采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正態計量資料以"珚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或百分比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238例行髖部骨折手術治療的患者中男148例、女90例,平均年齡(42.1±3.7)歲,股骨頸骨折108例,股骨粗隆間骨折130例。試驗組患者的年齡、性別、骨折類型、基礎疾病及受傷后就診時間一般資料方面與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見表1。
2.2兩組患者術后肢體功能恢復情況
試驗組患者術后肢體恢復總有效率為90.76%(108/119),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2.35%(98/11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65,P=0.039),見表2。
2.3兩組患者肺部感染發生率、死亡率比較
試驗組患者中CPIS評分<5分有108例占90.76%,CPIS評分≥5分11例占9.24%,肺部感染率9.24%,死亡率2.52%;對照組患者中CPIS評分<5分有92例占77.31%,CPIS評分≥5分27例占22.69%,肺部感染率22.69%,死亡率4.20%。試驗組患者肺部感染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539,P=0.012);試驗組患者死亡率與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3)。
2.4兩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術后發熱時間比較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試驗組患者住院時間與術后發熱時間均較對照組患者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一步發展,髖骨骨折發生率逐漸上升,男性髖骨骨折發生率高于女性髖骨骨折發生率[6-7],可能與男性日常活動量相較于女性日常活動量更大有關。另有研究表明,跌倒是造成患者髖部骨折的主要原因[8]。患者發生髖骨骨折后需要長時間臥床休養,加之患者組織器官退化,機體免疫能力下降,抵抗力弱,部分患者患有基礎疾病,易造成患者肺部感染。相關研究表明,良好的體位干預對髖骨骨折患者預防肺部感染十分重要[8]。患者由于骨折部位靠近臀部,受疼痛或牽引裝置的限制,不能隨意地移動軀體,因此通過體位干預不僅能夠更好地幫助患者進行術后肢體功能恢復鍛煉,同時能夠避免患者因體位變化引起的骨折部位疼痛加劇。且有研究表明,縮短臥床時間是預防和降低肺部感染發生率的重要環節[9-10]。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術后3個月肢體功能恢復情況總有效率占90.76%,對照組患者術后3個月肢體功能恢復情況總有效率占82.35%,由此可見,通過對髖骨骨折患者進行體位干預,能夠幫助患者促進術后肢體功能恢復,縮短患者臥床休養時間,進而達到預防和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發生率。有關研究顯示,髖骨骨折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發生率高達19%[11-12]。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肺部感染發生率為9.76%,對照組患者肺部感染發生率高達22.69%。試驗組患者采用體位干預能夠有效地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發生率。但是目前臨床上多強調提高基礎護理來預防降低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發生率,如對患者進行叩背吸痰、霧化吸入等措施[13-14]。針對體位干預降低髖骨骨折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發生率的研究報道較為少見,因此本研究通過研究體位干預對髖骨骨折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的影響,來為髖骨骨折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的預防提供一個新的突破口。據相關研究表明,患者手術時間、術后患者住院時間以及術后發熱時間是患者發生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之一[15]。研究結果顯示,行體位干預的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相較于對照組患者并未顯著下降,但是術后患者住院時間、發熱時間相較于對照組有所縮短,試驗組患者肺部感染發生率相較于對照組患者肺部感染發生率也有所下降。由此可見,體位干預不僅能夠降低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發生率,同時還能夠降低髖骨骨折患者術后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生活負擔,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4]楊萬鳳.護理干預對老年患者髖骨關節置換術后并發癥的預防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4):104-106.
[5]謝娟,陸一鳴,龍威,等.臨床和實驗室指標預測早發性卒中相關性肺炎的前瞻性研究[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11,23(1):24-27.
[8]何會紅,姜麗萍,朱亞玲,等.預防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肺部感染循證護理應用的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12):2834-2836.
[9]周麗珍,梁健芳,胡碧燕,等.不同時期體位管理在預防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肺部感染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10):1301-1303.
[10]岳玲,丁薇,綦珂,等.老年髖部骨折后肺部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6,19(3):282-284.
[12]余建英,王充,邵亮,等.超聲引導下腰叢復合坐骨神經阻滯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8,28(2):229-232.
[15]王欣.老年髖部骨折死亡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6,20(26):3929-3937.
作者:孔青華 周秀丹 魏天飛 竺曉霞 陳燁君 單位:紹興第二醫院骨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