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繪畫藝術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滲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祖國山河如此多嬌、大自然鬼斧神工令人美不勝收、目不暇接、流連忘返,學習醫學影像何不從山水草木、地理人文、動物靜物等天然畫卷“身上”吸收養分以獲啟示呢?生活猶如一面畫板,我們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讓他們學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分享自然風光的美麗并從中領悟畫意。在課堂教學時,我們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獨立思考、自由探索醫學影像中的藝術靈感,在臨床影像和繪畫藝術間建立起一種互為有趣的聯想,從而使教學富有生氣,也使學生感受到了醫學影像學的魅力。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談到:要以學生為主體,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促進每個學生主動的、生動活潑的發展。筆者也因此認為在講授醫學影像學理論的時候,應有意識地穿插一些形象的畫面,除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問題進行深入淺出的闡述外,更為重要的是啟迪他們常思考、多聯想。正如當今社會渴望學科交叉,“交叉、交叉再交叉,由此才能孕育出新的學科、新的專業、新的方向”。我們教師更應該注重學生知識結構的全面性和多樣化,讓他們在思考和想象的天空里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系統”,在這種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思維自然躍然紙上—長此以往,這種思維模式將有益于學生今后的發展,真正體現了人才培養以學生為本、確保學生受益的理念。
2把繪畫藝術帶入醫學影像學進行講解的具體方法和示例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何把繪畫藝術帶入醫學影像學進行講解呢?筆者認為具體方法就是:一是教師在講授影像學圖像時,可采用日常生活中大家喜聞樂見的事物進行“打比方”和“形象聯想”;二是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讓學生親自動手繪圖。筆者在從事實驗教學過程中,以胰腺疾病的影像學診斷為例,如下講解,深有體會:
①在講授重癥急性胰腺炎時,若胰腺壞死范圍>30%且累及深在,筆者將胰腺壞死區域比作“燃燒后的灰燼”,即“黑胰”(如圖1所示)。強調這種像表現常繼發感染、預后很差,提示臨床醫師需密切監護并注意后期感染并發癥;若胰腺壞死累及范圍<30%,呈點灶性分布,筆者將其比作“胡椒面征”(如圖2所示)。②胰周蜂窩組織炎是胰腺炎后感染并發癥的一種類型,有很高的致死率,筆者以“蜂窩”(如圖3、圖4所示)作比,形容病灶內部有殘留的胰腺和胰周脂肪的碎片伴分房性的壞死、膿液,有別于單純的膿腫。③急性胰腺炎隨著胰液的外滲,其中的各種胰酶將腐蝕周圍的腹膜后脂肪組織并溶解消化,但在形成急性液體積聚和假性囊腫之前,胰腺本身與周圍組織間會形成千絲萬縷的聯系,筆者將其比作“蓮藕的拉絲”(如圖5所示)。若富含胰酶的滲出液侵蝕了胰周的血管,將會出現腹膜后的出血,這提示病人的死亡率增高,在MRIT1WI上出血特異性的高信號特征,筆者將其比喻為“火焰征”(如圖6所示)。
④一旦胰周滲液過多難以吸收,病灶周圍就可以逐漸形成假性囊腫,有時一個巨大的假性囊腫可以把殘留的胰腺包裹其內,筆者將其形容為“一條魚兒”(胰腺)游弋在“池塘”(液性囊腫)中(如圖7、圖8所示)。⑤當胰液侵及了某些大血管后,可能形成假性動脈瘤。此時,在增強的影像圖像上,可以見到形似中國“太極圖”的表現(如圖9、圖10所示),太極的“陽”即為明顯強化、有造影劑充填的瘤腔;而太極的“陰”即為瘤內壁的附壁血栓。這種將繪畫藝術引入醫學影像學的教學方式也適合全身各個系統疾病的教學。如:講授腦底動脈環的時候,將其比作“海星”(如圖11所示),告之學生每一個角代表什么。
又如:聽神經瘤破壞內聽道后使得局部區域喇叭狀擴大,就像一個南瓜的“蒂”(如圖12所示),而“果實”(腫瘤本身)推擠腦組織使得同側的腦池增寬。3結語通過將繪畫藝術納入醫學影像學這種教學方法的嘗試,筆者發現學生對醫學影像學中的圖像更易理解、更易記憶。很多學生因此熱愛上了醫學影像學,對這門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用他們的話說:“這門課程很生動,一點不枯燥;愿意去看書、去繪圖,學習效率也提高了”。不過,將繪畫藝術納入醫學影像學進行教學,筆者認為今后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還需對各個系統疾病的影像學圖像分類研究。
作者:肖波蔣志瓊單位: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放射科附屬醫院老年科醫學影像學系放射診斷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