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風險管理在兒科靜脈輸液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在兒科靜脈輸液護理中采取護理風險管理的方法與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1月1日某醫院接收的兒科患兒24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成兩組,各120例,對照組患兒采取醫院常規的護理,實驗組患兒采取護理風險管理方法,在同周期護理后,分析兩組患兒及其家屬的護理滿意度和風險事件概率。結果對照組患兒風險事件發生率比實驗組的高出32.31%,滿意度比實驗組低18.3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3)。討論在兒科靜脈輸液中采取護理風險管理,可以降低風險事件的發生,緩和醫患關系,提高醫院的信譽與社會地位,值得大力的研究與應用。
【關鍵詞】護理風險管理;兒科;靜脈輸液;效果
靜脈輸液是最常見的一種靜脈液體治療方法,靜脈輸液見效快并且直接,兒科口服藥藥效較差,因此,靜脈輸液在兒科中應用尤為廣泛。兒科患兒年齡普遍偏小,依從性較差,在輸液中經常會發生各種注射問題,例如重復扎針、輸液管堵塞等,減少這些輸液問題是兒科亟待解決的問題[1]。兒科醫護人員要全面分析患兒靜脈輸液中存在的何種風險,根據風險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提高兒科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與安全預防觀念,保證患兒靜脈輸液的安全與順利。以下以某醫院的240例兒科患兒進行調查研究,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對兒科靜脈輸液的作用與價值,研究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1月1日某醫院接收的兒科患兒240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無其他重大疾病或者遺傳病。其中,對照組男128例,女112例,平均年齡4.5歲;實驗組男122例,女118例,平均年齡4.6歲。分析兩組患兒的性別比例、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1.2方法對照組患兒采取醫院常規的護理,實驗組患兒采取常規護理+護理風險管理方法,以下主要對風險護理管理方法進行詳細分析。
1.2.1成立風險護理小組醫院建立了風險護理小組,其中護士長是小組長,科室專家主任為領導,進行技術指導。對風險管理小組進行專業技能培訓與風險管理培訓,定期對以上內容考核,剔除不合格成員,保證護理風險小組質量。建立兒科醫療事故處理流程與事故責任機制,用強制性制度規范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提升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與責任意識。還要建立考核機制,從小組成立開始護理人員的考核就開始了,獎懲分明,考核靠前的科室給與獎勵,考核墊底的給與一定的懲罰[2]。
1.2.2加強護理風險管理提升護士的責任心、耐心與愛心,用最真誠的態度治療護理患兒。兒科要建立工作責任制度,如果在護理過程中,由于護士個人原因導致風險問題或者是投訴事件,科室和醫院要嚴格處罰[3]。護士要加大病房巡查的次數,避免在輸液過程中發生突發事件卻得不到及時治療。護士要嚴格遵守醫囑給藥,仔細觀察醫囑和藥瓶名稱是否一致,如果醫囑中有不明白的,必須及時詢問醫生,否則可能出現用藥失失誤,嚴重的會危機患兒生命安全。另外,每天至少兩次的病房清潔,不可在兒科病床附近出現危險物品,例如,患兒可以吞咽的物品、醫用物品等,護士每臺要進行兩次病房通風,對兒科病房中所有固定醫療設備進行消毒,還有病房走廊、廁所等易積水的地方,鋪設防滑墊。
1.2.3提高護士靜脈輸液技術兒科靜脈輸液中,經常會因為患兒亂動加上穿刺不合理導致靜脈回血等現象,這也是近幾年兒科中醫護糾紛中的主要因素,兒科必須提高護士的靜脈注射技術,嚴格控制兒科患兒靜脈輸液的速度[4]。靜脈輸液前,必須進行皮試,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靜脈穿刺,一次成功。兒科患兒要采用預留針,并詳細告知家屬預留針護理的注意事項。及時觀察患兒靜脈輸液情況,如有突發事件,及時處理。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兒的護理滿意度和護理風險概率。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組護理風險概率為10.45%,對照組護理風險率是42.76%;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7.45%,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為79.06%。
3討論
兒科靜脈輸液中經常發生各種風險事故,例如,患兒在輸液過程中隨意亂動,導致液體外滲或者輸液架歪倒;患兒在輸液過程中,家屬不在身邊,導致液體空瓶靜脈回血;患兒在輸液中誤食空瓶或者其他醫藥用品。除了患兒個人的問題,還有護理人員缺乏責任心,巡視病房不及時,沒有耐心,用藥劑量不準確,降低液體藥效;患兒用藥出現交叉用藥等情況[5]。這些都是造成兒科靜脈輸液風險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須加強護理風險管理,防患于未然。綜上所述,實驗組患兒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的,說明護理風險管理在兒科靜脈輸液中護理效果顯著,值得廣泛應用與推廣。
作者:王瑞霞單位: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人民醫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