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臨床醫學專業藥理學教課方式探微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臨床應用導向的臨床醫學本科藥理學教學方法探索
1.1臨床應用導向的案例教學法藥理學是一門臨床應用廣泛的學科,涉及藥物分類、藥理作用與機制、臨床應用、體內過程、不良反應與注意事項等眾多內容,知識點眾多。傳統的藥理學教學方法針對具有不同藥理學作用的藥物逐一進行講解,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側重知識的系統性,多數情況下缺少具體的臨床應用實例的展示。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多通過機械性記憶來完成,學習氣氛沉悶,容易產生厭學情緒,知識掌握不牢固;同時,由于理論與應用的脫節,不利于學生走上臨床崗位后所學理論的實際應用。通過與專業掛鉤,在教學過程中導入生動的臨床案例,教師通過不斷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采用循循善誘的教學方式取代"填鴨式"教學,增加學生的興趣,提升教學效果[6]。例如介紹"胰島素及口服降血糖藥",可通過導入不同臨床病例的癥狀及血糖、胰島細胞抗體等生化指標結果幫助學生將糖尿病分為1型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及2型非胰島素依賴糖尿病,再根據兩種不同類型糖尿病的產生原因重點探討其治療中可運用的藥物(即藥物的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1.2臨床應用導向的PBL教學方法PBL(Problem-BasedLearning,基于問題的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把學習內容設置于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小組討論、互相合作的形式共同解決實際的或真實性問題,以此來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發展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人格品質。傳統教學方法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教學模式多為教師在課堂上唱“獨角戲”,學生被動接受“填鴨式”的教育。前述臨床應用導向的案例教學方法中教師仍是教學的主體,通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課程內容相結合的病例、從而啟發學生思考,完成學習。而臨床應用導向的PBL教學中,師生在課程學習中互動,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學生在教師設置的教學問題、教學環境中,通過討論、情景模擬等形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通過在教學過程畫龍點睛的引導作用,激發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主動性。仍以"胰島素及口服降血糖藥"的教學為例:課前可請學生先預習糖尿病的分類、胰島素及口服降血糖藥的分類和主要降血糖機制。課堂上結合課前的預習內容,給出不同病例,請學生以分組討論或情景模擬等形式,探討各種病例分別屬于什么類型的糖尿病,應采用何種藥物治療,可能產生什么不良反應及其原因,怎樣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等等問題。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與同學一起探討總結各組結論的優點和不足之處,以及如何用藥更優等問題。通過這種教學方法,結合藥物的臨床應用,既比較全面的介紹了該類藥物的相關藥理學知識點,又通過討論、情景模擬等形式活躍了課堂氣氛、促進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其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通過教師的點評鞏固了學習內容,最終達到理論教學與臨床應用一體化的教學目標,提高了教學效果。
1.3授課內容與臨床藥物應用緊密聯系目前,臨床醫學本科使用的藥理學教材中介紹的藥物多為經典的、藥理學特性及不良反應較明確的藥物,而隨著醫學及藥學研究的發展,很多課本上未涉及的藥品已經在臨床上廣泛使用,甚至成為某些疾病的一線用藥。例如,根據抗生素類藥物的藥理作用機制的不同,教材中將其詳細分為“β-內酰胺類”、“氨基糖苷類”、“大環內脂類”、“四環素類”等幾大類,并分別列舉了各類抗生素藥物中的經典藥物進行詳述。然而,近年來由于致病菌耐藥性的增強,原有的經典抗生素藥物已經不能滿足臨床治療的需要,一些新型的抗生素開始在臨床運用并逐漸推廣,例如β-內酰胺酶不可逆抑制劑舒巴坦與頭孢哌酮的復方制劑舒普深、非典型β-內酰胺類抗生素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等。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除了介紹經典藥物之外,還要密切聯系臨床,使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將所學知識與臨床工作迅速結合起來。
1.4多媒體動畫教學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多媒體(PPT等)已成為日常教學中的常用方式。目前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多集中在文字提示、圖片展示等方面,多媒體動畫教學的方式運用較少。通過計算機軟件及相關硬件設備的運用,制作具有動畫效果的藥理學課件,將臨床典型病例與特定治療藥物的臨床應用、體內存在方式、不良反應等藥理學知識相結合,將臨床實景及授課內容通過具有鮮艷色彩、更生動直觀形象的卡通式動畫展現在學生面前,再配以教師的講解,從而取代課本上繁瑣枯燥的文字表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果。
2新教學方法面臨的問題
2.1課時的限制臨床應用導向的臨床醫學專業藥理學教學方法中,我們重點討論了臨床應用導向的案例教學方法和PBL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方法在引入臨床病例的同時,通過教師的引導促進學生思考和學習,與傳統方法一樣,教師仍為課堂的主體。而PBL教學方法則完全改變了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學生在教師設定的學習問題和學習情境中,通過師生互動,共同成為教學的主體,達到教學一體的教學目的。比較兩種教學方法,PBL案例教學方法能更好地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熱情、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由于學生對知識點不熟悉,問題的啟發、討論和歸納、總結通常要占用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更多的時間。囿于課程設置對教學課時的嚴格限制,PBL教學方法通常不能在所有藥理章節教學中應用,只能采取個別章節試點進行。
2.2教師知識結構的限制前述中無論是臨床應用導向的案例教學方法、PBL教學方法,還是教學過程中授課內容與臨床藥物應用緊密聯系,都要求教師比較熟悉臨床案例及一線的臨床用藥變化;同時,藥理學教學內容廣泛,涉及外周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內臟系統、免疫系統等幾乎所有臨床科室的臨床應用藥物,如要按照理想的狀態開展臨床應用導向的藥理學教學,需收集眾多的、典型的、具有教學指導意義的并涉及各個臨床科室的臨床案例,工作量巨大。而當前多數藥理學教師并不從事一線臨床工作,教師由于科研、教學任務的壓力,進入臨床收集案例的精力和時間有限;同時,藥理學教學內容涉及的藥物種類廣泛,但具體的授課教師因各自研究方向的限制可能只對本人研究領域的發展動態較為熟悉,而對其他領域的變化狀況掌握不全。因此,由于時間、研究領域等主客觀條件的約束,教師的知識結構在臨床應用導向的藥理學教學中具有一定局限性,某個具體教師可能只能在自己比較熟悉的領域開展這種教學方法實踐。
2.3資源的限制要實現多媒體動畫教學,需要藥理學專業教師與專業的多媒體動畫制作團隊合作,進行多媒體動畫課件的開發,因而需要人員、資金、時間的支持。然而,目前還不能集中足夠的教學資源進行藥理學多媒體動畫課件的開發,多媒體動畫課件在藥理學教學過程中運用仍不廣泛。
3小結
在臨床醫學專業的課程結構中,藥理學是聯系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在傳統的藥理學教學中,教師通常重教材而輕臨床,使教學內容與臨床應用相脫離。通過對臨床應用導向的臨床醫學專業藥理學教學方法的探討,我們力圖將藥理學的教學與臨床應用聯系起來,使課堂的教學環境更貼近學生未來的職業環境,提高學生學習和思考的主動性,最終提升教學質量,為學生將來從事臨床工作奠定良好的藥理學基礎。然而,由于多種原因的限制,這種教學方法的全面實施和開展還存在一定困難,但我們相信通過進一步改革和創新教學方法和模式(例如讓教師進行其研究領域的藥理學教學以減少教師知識結構限制對新教學方法的局限,請臨床醫生進入課堂等措施),可以使新教學方法逐步完善和開展起來。
作者:方超趙梅王超管瀅蕓欒鑫單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藥理學教研室上海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藥學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衛生學校藥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