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藥制劑不良反應報告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2014年第二十一期
表3中藥制劑的不良反應涉及12個中藥品種,其中有10個品種為中藥注射劑,以注射用喜炎平注射液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最高,占14%。
2預防對策
中藥制劑不良反應的發生一方面與藥物本身的組成、劑型、制劑工藝等因素有關,另一方面與患者的自身個體差異有關,兒童、老年人及過敏體質人群尤其容易發生藥品不良反應。為了最大程度減少中藥制劑的不良反應發生,提高用藥的安全性,必須加強中藥制劑品質的監督和管理;規范臨床應用適應癥;提高全民防范意識;詳細了解各種中藥制劑的相關適應證、禁忌證;廣泛開展不良反應監測,最大程度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
3討論
隨著中藥制劑在臨床應用日益廣泛,中藥制劑引發的不良反應也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從發生率來看,男性與女性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機率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性。0~10歲的嬰幼兒、兒童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最高,占23%。
其次是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也很高,占20.0%,這與老年人肝腎功能減退,藥物在體內的排泄速率減慢,肝藥酶活性減弱而致解毒能力下降有關。中藥制劑靜脈注射給藥是藥物直接進入血液循環系統,藥理作用較口服、肌內等給藥方式更為迅速,但中藥制劑的組方、制劑工藝、質量控制等多重制劑學因素,蛋白、淀粉、鞣酸、色素、樹脂、揮發油等物質廣泛存在,使其在臨床應用過程中具有一定的過敏性和抗原性,因此,中藥制劑尤其注射劑的不良反應最為嚴重,臨床使用尤其要慎重。
本組資料中,靜脈注射給藥發生不良反應230例,占76.67%,居首位;以喜炎平注射液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最高,占14%。綜上所述,各醫療機構對于中藥制劑的不良反應監測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了參考依據,對于嬰幼兒的靜脈注射給藥尤其要慎重,切實保證臨床用藥的安全有效。
作者:黃海玲單位:廣東省高要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