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護理干預對剖宮產圍術期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外醫學研究雜志》2014年第十期
1資料與方法
1.1調查方法
(1)對兩組產婦入院及出院時的抑郁狀態進行評分,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定[1]。SDS評分>50分提示患者抑郁,得分越低提示患者癥狀越輕;(2)出院時向產婦發放筆者所在科室自行設計的“護理服務滿意度評分表”,主要從服務態度、健康教育、技術水平、心理疏導等方面進行評分(80~100分為滿意,60~80分為較滿意,0~59分為不滿意,滿意度=滿意+較滿意)[2]。
1.2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產后恢復情況干預組產婦產后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P<0.01),詳見表1。
2.2兩組產婦抑郁情況比較兩組產婦出院時SDS評分較入院時均有明顯下降,但干預組產婦出院時的SDS評分較對照組更低(P<0.01),詳見表2。
2.3護理滿意度干預組護理滿意度為103例(96.26%),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80例(81.6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3討論
隨著臨床對于剖宮產手術適應證的逐漸開放,國內選擇剖宮產進行分娩的產婦也越來越多,但對于如何滿足剖宮產產婦的護理需求已成為當前產科護理面臨的重點問題[3-4]。傳統護理模式的重點在于遵醫囑施行單純的針對疾病本身的護理操作,而往往容易忽視對患者本人心理、社會、健康等因素進行的全方位護理,在護理行為上遵循以疾病為中心的主要原則[5],對患者精神、心理、健康等負面因素過問較少,而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以及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以患者為中心的全方位整體護理開始逐漸在臨床推廣應用[6-7]。筆者所在科室通過對107例剖宮產產婦實施全方位的整體護理干預,同時與同期施行常規護理的98例剖宮產產婦進行對照研究,發現行整體護理干預不但能夠協助手術順利完成,更有利于產婦術后康復以及不良心理的消除,同時也提高了產婦對于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筆者分析其原因認為:整體護理是以現代護理觀念為指導基礎,以臨床基礎護理程序為框架[8],再根據患者的疾病、生理、心理、社會、環境等多種因素施行的適合患者的全方位護理干預,整體護理不再像以往單純地圍繞治療、手術等一系列臨床活動開展護理服務,而是注重在整個剖宮產圍術期為產婦提供更加人性化、多方面的護理服務及人文關懷[9],同時整個護理過程也能夠使護士的自身價值得到充分體現。
作者:吳海霞單位:廣德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