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無公害核桃產品開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丹鳳縣核桃栽培歷史悠久,核桃已成為一項主導產業,近年來,無公害核桃產品的開發,取得了良好的開端,但仍存在無公害基地基礎薄弱;產品認證滯后;重產量,輕品質;農藥、化肥使用不規范;宣傳力度不夠;管理體制不完善等問題,今后應進一步加快無公害產品認證,加大對無公害產品開發的投入,完善管理體系和服務體系,嚴把農藥、化肥等施用關,優化產品開發市場環境,做大做強核桃產業。
關鍵詞:無公害;核桃產品;產品開發
0引言
核桃作為一種木本油料樹種,以其較高的食用,保健和藥用價值受到廣泛關注。隨著人們生活從溫飽型向小康型轉變,綠色、環保、無公害核桃產品越來越受人們青睞。我縣在無公害核桃產品開發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本文現就我縣無公害核桃產品開發的有關問題進行探討和交流。
1現狀
丹鳳縣核桃栽培歷史悠久,更是“商洛專區每戶種一升核桃”光輝批示的發祥地,1958年全國十六省(市)的代表在我縣召開了發展核桃生產現場會,并對我縣原武關鄉“八一”核桃林場頒發了國務院制作的錦旗和總理親自簽署的獎狀,譜寫了我縣核桃發展史上輝煌的一頁。近年來,我縣核桃產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走產業化、良種化開發之路,按照“北山抓改造,川道創品牌,南山建基地”的發展思路,進行了核桃生產的無公害化探索,制定了全縣核桃無公害栽培技術規范,對核桃生產中的施肥、防蟲、采收、晾曬等各個環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從推廣配方施肥、科學防治病蟲害、提高核桃產品質量入手,提倡多施農家肥,少施化肥,多搞生物、物理病蟲害防治,適當使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不使用高毒、殘毒期長的農藥等無公害化生產方式,對集中連片、有規模、有特色的核桃基地積極申請無公害產品認證,在成功申報“丹鳳核桃地理標志保護”之后,享譽全國的“丹鳳武關”核桃品牌認證也正在積極申報之中,廣大林農對建立無公害基地,創優質品牌的意識逐漸增強,核桃產品從生產到銷售逐步邁向質量型、環保型、健康安全良性化發展的軌道。目前,全縣核桃面積已達到2.86萬hm2(800余萬株),其中良種8866.67hm2,年產量達7800t,產值2億多元,農民人均核桃收入400多元,戶均1500多元,核桃已成為我縣廣大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2存在問題
1)無公害核桃產品基地基礎薄弱,產品認證相對滯后。我縣雖然核桃種質資源豐富,但立地條件較差,干旱、洪澇、病蟲害等自然災害頻繁,農業基礎條件相對薄弱,而無公害核桃產業基地開發起步較晚,基地基礎較為薄弱。全縣良種核桃栽培面積所占比重不大,基地效益發揮不夠,林農生產積極性不高,品牌意識不強,未能充分將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
2)重產量,輕品質。一些林農在傳統思想的影響下,一味沿襲老方式、老傳統,重栽輕管,科學管護措施不到位,特別是缺乏必要的經營措施,只圖產量不重質量,產品質量達不到市場要求,缺乏市場競爭力,甚至腐爛變質失去商品價值,直接影響群眾經濟收入,進而挫傷生產積極性。
3)藥物、激素、污染影響核桃產品安全。有的地方在病蟲害防治方面還遵循著原始的老一套,只圖防治效果,而忽視了產品的健康安全生產,一些殘留期長的農藥還在繼續使用,而高效低毒的新農藥在一些地方沒有銷售點,群眾知之甚少,加上經營者見利忘義,個別果農甚至將未過殘毒期的產品上市出售,嚴重影響食品安全,引起了產品、土壤、環境污染,給消費者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
4)缺乏科學施肥意識。在核桃生產中,重視化肥而輕視農家肥、生物肥的現象較為普遍。由于施農家肥費工費時,群眾對生物肥又缺乏足夠的認識,因此一味的追施化肥,加之缺乏科學的施肥方式,直接影響產品的安全性。
5)宣傳力度不夠。廣大林農缺乏無公害產品生產知識和技術,得不到科學的引導,加強對林農生產無公害產品的政策宣傳和技術傳授刻不容緩。
6)管理體制不完善。無公害核桃產品生產涉及到產、加、銷各個環節,涉及到林業、科研、環保、衛生、技術監督、工商、公安等部門。目前我縣還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監督體制和辦法,突出表現在體制不健全,機制不靈活如植保體系不健全,林產品檢測體系不完善,執法體系紊亂,政出多門,無法形成整體合力,對部分經營者的見利忘義行為不能得到正確的引導和制度約束,同時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也有待加強。
3對策
1)進一步加快無公害產品認證,建立健全質量安全保障體系。組織相關部門和鄉鎮,理清思路,明確任務,加大力度,配備必要的產品自檢設施,抽調相關部門人員組成完善的質量安全檢測體系,把產品的申報認證作為重點,以基地認定促規模擴張,以產品認證開拓市場,以品質求效益,進一步提高我縣核桃產品的市場綜合競爭力。
2)不斷加大對無公害核桃產品的開發投入。包括對產品申報認證的投入、宣傳培訓的投入、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信息網絡建設的投入以及對林農的扶持。在投入形式上,要從財政資金、項目資金、信貸資金等多方面給予政策傾斜,積極爭取無公害產品購銷企業提前介入墊付一定數量資金,鼓勵產業協會會員自主協商、自籌一部分資金,通過多渠道解決資金困難問題。
3)逐步建立綜合協調組織管理體系。無公害核桃產品開發認證工作專業性強,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在政府的統一領導和各部門的相互協作下共同推動,縣級林業部門應設立配套的管理機構,增加專業人員,促進此項工作持續健康發展。同時,繼續加強林農專業合作組織建設,健全內部機制,促進自身發展,與林農結為利益共同體,提高林農的組織化程度,提高基地標準化生產、規范化管理的水平。
4)把好農藥、化肥、激素等投入和技術應用關。發展無公害核桃產品,最關鍵的環節是生產過程中質量安全控制,重點是農藥、化肥、激素等投入品的控制,因而,要加大無公害核桃產品生產知識和技術宣傳力度,在農藥的銷售上重點加大對已經明確禁用的高毒、高殘留農藥的查處取締工作,對允許使用的農藥、激素引導林農把握好施用量和施用時期,同時大力推廣核桃專用肥、生物有機肥和農藥制劑,采用培養、保護天敵等生物措施控制病蟲害的危害,推廣使用新藥械、新劑型,提高藥物的利用效率、減少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在化肥使用上,不使用重金屬含量超標的肥料,推廣平衡施肥和配方施肥技術,提高肥料利用率,大力推廣應用有機肥、生物肥、行間種植綠肥和秸稈還田技術,人畜糞肥在鮮食核桃收獲前的一定時期不得施用,以防止有害病菌對核桃產品的污染。陜西商洛洛南生產的核桃專用混合肥增產效果顯著,可大力推廣應用。
5)優化無公害核桃產品開發的市場環境。在批發和銷售市場配備快速簡易的檢測設備,為經營者和消費者提供便捷的檢測服務;加大對無公害核桃產品市場的管理,對禁用的農藥等投入品不準進入相關的市場,違者按有關法規處罰;對不達標的核桃產品不準以無公害產品標識進入市場,對假冒無公害產品標識銷售的要依法查處;對產品質量安全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其標識使用資格。
6)組建專業合作社或行業協會。通過專業合作社或行業協會來聯系分散經營的農戶,實現內部的自我服務,行為自律,規范操作,統一產品市場開拓和權益的維護,利用其技術優勢承包服務、統一服務,向無公害核桃產品開發的產前、產中、產后延伸,由單純的技術服務向綜合性的產品開發轉化。
參考文獻
[1] 楊慶軍,張文.無公害核桃栽培技術[J].農產品加工:創新版,2009,(3):72-74.
作者:李宇輝 單位:丹鳳縣天保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