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市場需求為導向器樂教課的優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器樂作為音樂表現形式的載體之一,在審美體驗、創造性發展、社會交往和文化傳承四個方面都更具有其優勢。從通過對國際上流行的四大音樂教育體系的分析研究來看,器樂的使用在國際主流的音樂教育中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如奧爾夫教學法中的奧爾夫樂器、鈴木教學法中的小提琴等,這也預示著我國的音樂教育與世界先進的教育水平相接軌,器樂教學走入中小學教育課堂是必然的。近幾年招生學校對器樂學生的需求比重逐漸加大,尤其是經濟發達、音樂教育水平較高的江浙、沿海地區。
自主創業,開辦培訓機構、琴行。自主創業,開辦培訓機構、琴行,往往也是部分器樂專業畢業學生的就業方向之一。可以發揮自身專業優勢,既是老板也是教師,穩定的師資和成本的降低往往是自主創業初級階段的制勝之寶。
培訓機構或琴行的專職教師。隨著國家大力提倡提高全民素質教育,音樂培訓市場尤其是器樂培訓出現了大量的就業崗位。部分畢業生能夠轉變思想觀念,先就業再擇業,到培訓機構從事音樂教育工作,也獲得了良好的成績。
各大文藝團體的專職演員。
文藝活動的宣傳、組織策劃者。大型的公司、企業、集團都對藝術人才有一定的需求,從事文藝宣傳,活躍企業文化生活。
高師器樂教學改革的措施
通過對人才市場的需求與器樂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現狀進行的調查分析,以人才市場需求為導向,結合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和音樂教育發展多元化的背景條件,對高等師范院校的器樂教學可以進行以下嘗試性的改革:
1.教學理念的改革
(1)“教學者”思想理念的改革。傳統的高等師范院校器樂教學,大多沿用音樂學院的教學模式與理念,片面強調學生演奏技術技巧的學習,追求演奏技術難度和曲目的積累,而忽視了集體協作能力的培養與學生內在人文素質的提高;同時,作為高等師范院校的教學者往往忽略了器樂教學的“師范性”,這無論是在教材的選編、教學進度的安排等方面都有所體現;沒有及時掌握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器樂教學的最新動態,與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器樂教學脫節。為了與國際音樂教育相接軌,與中小學音樂課堂器樂教學相結合,根據我國人才市場需求的實際,我們必須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在專業教學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注重個性發展,提高學生的演奏水平,加強演奏心理素質的訓練。提倡學科綜合,在多元文化大發展的背景條件下,既要發揚本土民族文化,也要與多元文化相交融,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建立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使得學生在器樂學習中,獲得最大限度、全方位的提高。
(2)“學習者”思想理念的改革。隨著1999年高校擴招,我國高校的入學率一直呈上升狀態。在近十年內的時間,高中畢業生的入學率達到了約70%,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國已提前進入了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但學生的就業標準以及社會對人才的評價還沒有實現真正的“大眾化轉型”,那么在學生的思想意識中我們必須幫助他們從“精英意識”轉到“大眾思維”。擴寬學生的思路,開拓他們視野,讓我們的學生不要眼高手低,要認清形勢,改變觀點,放低擇業標準。
2.教學模式的改革
傳統的高師器樂教學模式往往沿用音樂學院的教學模式,實行“一對一”“口傳心授”“師傅帶徒弟”。這種教學模式在傳道授業方面有積極的一面,但也會產生負面的影響。第一,“一對一”不利于學生集體協作能力的培養;第二,“口傳心授”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缺失了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第三,“師傅帶徒弟”強化了教師的地位,而忽略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實際,弱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無論是在學生專業學習、個性培養還是創造力的培養都會產生消極負面的影響。這種單一保守的教學模式,阻礙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也影響到專業水平的提高,在激烈的就業形勢下是毫無競爭力可言的。
在器樂教學模式的改革中,首先要打破“一對一”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程度不同、個體差異將“一對一”個別課、小組課和集體課等多種授課方式相結合,并將音樂美學、心理學、生物學、音樂人類學等理論方法運用到器樂教學中,使單一文化和單一學科轉向多元文化和多學科的綜合發展;我們還應該以人為本,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將課堂教學變為開放的、豐富的、多元的;同時,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教與學的平等,讓教師與學生處于平等地位,學生不僅是學習者,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參與課程與教學研究,讓學生獲得積極的體驗。教學模式要進一步創新,優化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以培養專業素質過硬、心理素質好、綜合能力強的學生為目標,以適應畢業后激烈的人才競爭市場。
3.教學內容安排上的改革
器樂教學是實施音樂教育的載體之一,音樂教育在當今被賦予了更多含義和更多的社會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在器樂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進行一系列的改革。首先,作品的選擇應注重人文精神和文化內涵,不局限于對音樂技術的理解和審美的理解。其次,要求器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有中國作品、西方作品的教學,還要廣泛涉及世界民族音樂作品、現代作品和通俗作品的滲透,引導學生以更加廣闊的審美視角學習、了解世界各地的多元音樂文化,通過器樂教學使學生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
4.教材使用上的改革
高等師范院校器樂教材的使用,基本上是沿用音樂學院、業余考級或自編的教材,在教學中使用這些教材的同時,還應該注意吸收具有時代感、富有現代氣息的優秀作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編寫出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實用性的高師器樂教材。器樂的演奏藝術不斷發展、更新,演奏的技法不斷豐富,我們在教材的選用上也要不斷更新,讓學生的學習更加全面。器樂,無論是中方的還是西方的都有著悠久的歷史,長則幾千年,短則幾百年,有著悠長的藝術沉淀,并且還在繼續發展、完善。在教材的使用上就要考慮到,除了傳統的教材,我們還要在有了一定演奏基礎的高年級學生的學習中加入現代派的作品,甚至是當代的一些作曲家所譜寫的最新的、有典型代表意義的、有著最新演奏技法的作品,以豐富學生的演奏,開拓視野。同時,還要與時俱進,不能將具有濃郁流行色彩的作品排斥于我們的教學外,要打破墨守成規的保守思想,將具有流行元素的作品納入到我們的授課教材中,引進我們的器樂教學課堂。這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與時代接軌,走近真實的現代文化生活。
藝術實踐的多元化改革
藝術實踐是高等師范院校器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藝術實踐是學生專業水平、協作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綜合體現。可以進行以下嘗試性的改革:
(1)以學生社團為單位,組建小型的藝術團。在市場經濟較為繁榮的今天,社會對各種不同類型的文藝演出還是有巨大需求的。學生可以依托學生社團,組建藝術團,利用課余時間,適當地參加一些商業演出。這既可以使學生將自己的器樂專業特長發揮出來,在演出中使得自己的演奏水平和演奏心理得到提高與鍛煉,還可以加強學生個體與社會交流的能力,使他們得到全方位的鍛煉,增強就業競爭力。
(2)開設實習基地。開設實習基地,為師范生早早鋪就上講臺的平臺,讓學生有機會了解基礎教育的實際情況,促進學生學習能動性,激發學習熱情,以提高專業演奏、教學水平。高等師范院校的教學實都安排在大學四年級,實習時間一般為三個月。對學生實習情況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第一,實習時間短,不能充分有效地讓學生在實習期間獲得良好的教學經驗;第二,凡是在二、三年級就有過教學實踐經歷的學生,往往在實習期間表現優秀,甚至在就業應聘中脫穎而出,極具競爭力。那么我們可以大膽地進行常識性的改革,比如在中小學乃至幼兒園開設實習基地,為它們建立第二課堂,這既可以豐富中小學、幼兒園的藝術課堂,也可以為學生提供教學實踐的機會。
(3)搭建對外交流平臺。搭建對外交流平臺,為學生下到基層、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化宣傳、演出策劃、節目編排提供渠道。以院系為單位與一些藝術活動較多的社會單位簽署協議,在保障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寒暑假或是節假日、周末有計劃地安排組織學生,將他們輸送到到基層、社會參與藝術實踐活動,在藝術實踐中獲取經驗,得到鍛煉,為學生符合人才市場需求,順利就業提供有力保障。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代,諸多因素造成的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已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作為一個在高等師范院校從事器樂教學的教育工作者,根據器樂學生的個體特點,結合人才就業市場的現狀,對所從事的器樂教學進行一系列嘗試性的教學改革,以教學理念的改革為起點,要求施教者與受教者在思想理念上都進行革新轉變;再具體到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材的改革,利用一些手段和方法,希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加強內在人文素質修養,為打造適應社會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做好鋪墊;最后,通過廣闊的藝術實踐平臺,讓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得到充分發揮與施展。希望以上一系列的嘗試性器樂教學改革措施,可以增強器樂專業學生就業的人才市場競爭力,為國家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復合型音樂教育人才。
作者:劉洋嚴萍單位:湖北黃岡師范學院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