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P2P下的信貸市場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p2p本土化
(1)擔保機構擔保交易模式———以平安集團旗下的上海陸家嘴金融交易所(簡稱“陸金所”)為代表,即“一對多”的模式,陸金所將一份出借人的借款拆成多份,分別匹配不同的借款人,借款利率等均由平臺審核制定。由于大部分的風險是平臺承擔,投資人僅享受無風險利率部分,剩余收益歸平臺所有。這是我國目前最為安全但收益相對較低的模式。(2)債權合同轉讓模式———以“宜信”為代表,即“多對多”模式。出資人通過發放貸款獲得債權,平臺分別將債權與債務的金額、期限等拆分,進而匹配,利用資金與期限的交錯配比,不斷吸引資金,維持平臺運行。(3)大型金融集團推出的互聯網服務平臺———傳統金融行業推進互聯網平臺借貸服務。(4)以交易參數為基點,結合O2O的綜合交易模式———以阿里小額貸款為代表。利用客戶資源、電商交易數據及產品結構取得優勢,并在線下成立兩家小額貸款公司,將線下商務的機會與互聯網結合。
二.P2P對中國信貸市場的影響
1.積極作用。(1)彌補傳統信貸市場空缺,提高信貸效率。一些缺乏有效擔保和抵押,且對貸款產品的需求金額小、高度個性化的借款者通常不被傳統金融機構所接納。(2)新型投資方式。由于中國長期存在存款利率上限管制,存款人有強烈的動機尋求更高的資金回報率。P2P借貸平臺的年化收益率高達8%~20%,為投資者提供更高收益,在房地產和股市等持續低迷時較受投資者青睞。(3)加速利率市場化。我國利率由政府管制,但在一些P2P平臺上,利率則由借貸雙方根據雙方信用等情況自行決定,這對我國的利率控制是一次不小的沖擊,可能加速我國利率市場化的進程。(4)有利于征信體系整合。國外信用體系完善,個人信用賬戶中有詳細的借貸記錄和個人信用分數,完全透明公開,節約交易時間,降低交易風險。P2P的出現有利于我國征信體系的融合統一。
2.風險。(1)平臺操作風險。目前大部分網貸平臺承擔墊付責任,單筆交易的的風險可能導致平臺的經營風險。同時各公司為擴大規模,在規模導向的短期目標驅使下,可能忽視風險控制,過于激進。(2)信用風險。P2P網貸平臺業務是一種無抵押、無擔保、純信用模式,主要面對小微客戶的小額貸款服務。(3)法律監管風險。P2P行業引入時間短,并未形成明確的準入門檻以及行業標準,關于該行業的法律更處于空白,造成監管無依據、無標準。從而帶來相應風險,如洗錢風險、非法集資風險等。(4)侵犯隱私風險。在P2P平臺上,借貸雙方為提高交易成功率,通常被鼓勵較多個人信息,從而導致個人隱私易暴露,被他人利用。
三.建議與措施
1.加快制定相關法律,加強監管。由于P2P屬于金融創新并于近些年加速發展,我國在該方面的法律、監管均處于空白,缺乏行業規范和約束,導致一些非法集資、惡意騙資、隱私暴露等一系列惡性事件出現。因此,只有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監管力度,才能使得P2P行業逐漸走向正軌。
2.加強行業自律。2012年12月20日,國內首家網絡信貸服務業企業聯盟在上海成立,但尚未形成全國統一的、正規的行業協會,而P2P業務性質卻是全國性的。這種自律行為應當發展起來,逐步形成P2P行業自律,協調監督行業行為,減少不規范行為的發生,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3.逐步完善我國征信體系。加快P2P系統與銀行信用體系的對接,使之整合統一,并在全國范圍內實現信用信息的透明公開和數據共享共通,進一步提升民間信貸活動的安全性、便捷性和規范性。
作者:張晨單位:西南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