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市場營銷教學中對分課程教學法的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針對高職學校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學生散漫的學習狀態,提出了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以市場營銷課程為例,結合項目導向教學形式,完成職業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并對對分課堂實施的注意事項和效果做了分析。
關鍵詞:對分課堂;市場營銷;項目導向
市場營銷課程的特點是實踐性較強,但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存在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低等現狀。在移動網絡和智能手機沖擊下,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顯得枯燥乏味,我國高校課堂教學普遍存在學生學習主動性與創造性低,特別是高職學校尤其嚴重,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呼聲不斷。基于此,教育界積極探索并引入各種新的教學模式,如“討論式”教學、“翻轉課堂”、“慕課”、“對分課堂”等,借此觸發大學生主動學習動力,這些模式都有一定的改進作用,有待于我們進一步探索研究,形成范式加以推廣。
一、對分課堂融入高職市場營銷課程教學的必要性
對分課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課堂時間分配給教師進行講授,另一半分配給學生以討論的形式進行交互式學習。類似討論式課堂,對分課堂強調生生、師生互動,鼓勵自主性學習。對分課堂的關鍵創新在于把講授和討論錯開,讓學生在中間有一定的時間自主安排學習,進行個性化的內化吸收。對分課堂把教學刻畫為在時間上清晰分離的三個過程,分別為講授(Presentation)、內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討論(Discus-sion),也可簡稱為PAD課堂。對分課堂讓學生在獨立學習和獨立思考中形成自己的觀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后在討論中質疑別人、為自己辯護,在觀點的碰撞、交鋒中檢驗、修正自己的思想,培養思維的邏輯性、客觀性、理據性,這些都是批判性思維的核心要素。對分課堂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去選擇,學生在探索過程中會產生很多新穎的想法,常常超出教師的預想,學生創新的欲望顯著提升,創造性行為顯著增多。對分課堂要求學生對學習內容先進行書面表達,隨后還有大約一半時間在課堂上進行口頭交流,在密切的合作學習中,學會理解、尊重他人,這些都是溝通與合作能力的基礎。項目導向課程是以職業崗位的具體工作任務作為單元設置課程教學內容,是基于工作過程的實踐性教學模式。學生以完成實戰項目獲得知識和技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市場營銷課程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對于高職類的學生關鍵在于掌握實際工作中的應用,而不必有過多的理論研究。所以高職市場營銷課程教學中以項目導向為主的教學方式被大家廣泛認同。把對分課堂融入項目導向的市場營銷課程教學是一種有機的結合,非常必要。首先,項目導向課程需要收集和整理大量實際工作中的素材,要解決的是工作過程中的問題,具有開放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必須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討論明確課后的素材收集方向,便于教師梳理講解知識點,指導學生對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提煉,掌握核心技能。其次,項目教學融入對分課堂教學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自覺性。項目教學法本身就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策劃和組織者。項目學習小組需要協作學習、加強溝通交流,對分課堂提供了這種平臺。
二、對分課堂融入項目導向市場營銷課程的教學設計
對分課堂融入項目教學法強調的是教師的角色變化,雖然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但是老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其實更加重要,并不是讓學生放羊式地自學。老師需要構建整個課程的學習內容框架,指導組織學生課堂上和課后的學習,把學習內容的知識點豐富化,讓學生明確要掌握的職業崗位技能,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需要更多的交流和溝通,當然在課堂上通過對分教學的方式尤其重要,必須合理應用。現在基本上是一周上一次課,每次連上三節課,所以每周第一節課的前一半時間要用于討論上一周課堂上教師布置的內容,了解學生完成的情況,然學生之間討論,最后教師進行點評。本堂課討論上堂課的內容,這是對分教學最核心的特點,稱為“隔堂討論”。在講授環節,教師基本不向學生提問,也不組織討論,主要介紹教學內容的框架、知識點和相應的技能要求。在講授和討論兩個環節之間,學生有一周的時間閱讀教材、完成作業,根據個人的興趣、能力、需求,在自己最合適的時間,以最適宜自己的方式方法,深入理解,進行個性化的內化、吸收。內化吸收要求獨立完成,不能與同學或教師討論交流。講授和討論過程也存在學生對知識的內化,不過不夠集中和純粹。內化類似于品味、消化、吸收、反芻、咀嚼,更強調由自我掌控的個體學習。在討論環節,教師上課后不做講授,立刻讓學生分組,通常四人一組,進行討論。討論針對教師上次課的講授內容和學生在內化階段的學習結果。學生分享自己的體會、收獲和困惑,互相答疑、互相啟發,把普遍性的問題記錄下來。小組討論后,教師組織全班討論,對小組討論中存在的疑難問題進行解答,最后做章節總結。對分這個名稱是指每次課的時間被對半分割,一半用于教師講授,另一半用于吸收和討論交流。隔堂討論的三個階段可以更細地分為五個環節,分別為講授、獨立思考、獨立做作業、小組討論和全班交流。隔堂的要求不是絕對的,對某個學習內容,如果能夠按照這五個環節的順序去開展教學,而且每個環節都遵循對分課堂的具體要求,就可認為在實施對分教學。這五個環節都是日常教學中的基本元素,很多教師會覺得自己的教學過程都有,從而認為對分課堂很普通,與自己的教學差別不大,其實不然。教與學是上千萬教師和數億學生的日常生活,在教育中創造新元素非常困難。對分課堂貢獻的是一個模式變革,通過整合創新,把已有的教學元素重新組合,形成一個新的結構,產生新的力量。對分可以整個學期每次課都用,也可以在其中幾個章節中運用,也可以只運用一次,通過隔堂對分、當堂對分或兩者組合使用。市場營銷課程首先基于營銷工作崗位的典型任務構建課程內容體系,主要有八部分的知識內容,需要結合實際的工作內容來實施完成,每部分的內容都包括項目的宣講、相關知識、案例分析、資料收集與處理、方案的撰寫、方案的解析、評議和修改等環節,每個環節都可以通過對分教學來完成,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參與討論。對分課堂教學的考核采用“過程性評價”的彈性評價機制,教師的考核標準由學生平時參與討論的積極態度,討論的準備情況和結果,以及撰寫方案的水平組成,不再采取傳統的考核方式。
三、實施效果
實施了對分課堂教學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明顯得到改善,課堂的發言由開始的不愿意講變成搶著發言。為了能融入課堂學習,學生在課外必定要去熟悉教師的教學內容,收集相關的資料,內化相關知識,平時咨詢老師的學生更多了。學生溝通交流能力明顯增強,小組討論促進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能力的提高,而以小組為單位的討論又促進了學生的分工合作和講解能力的提高。學生也更多地習慣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制作PPT、小視頻、動畫等,提高自己的講解手段。
四、實施對分課堂注意事項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對教師的授課要求更高,不再像傳統的教學模式那樣,教師把自己要講授的內容灌注給學生,對學生的學習結果并不清楚,各自為政,缺少溝通。所以教師要重新設計教學大綱、教學計劃以及教學資料,將教學內容模塊化、框架化,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明確每個模塊的知識點和技能要求,合理規劃課堂講授內容和討論主題及課后的任務要求。在討論環節要掌握節奏,注意討論的主題,切不可離題萬里或糾纏爭執而浪費時間。針對高職學生普遍存在不良的學習習慣,基礎知識比較差的特點,需要循序漸進,先慢后快,教師要保持一定的耐心,多與學生溝通交流。
參考文獻:
[1]張學新.對分課堂: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復旦教育論壇,2014,(5).
[2]楊淑萍,王德偉,張麗杰.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及師生角色分析[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5).
[3]王輝,陳雅玲,詹志方.對分課堂討論式教學在營銷專業課程中的應用[J].高教學刊,2017,(4).
[4]史豪慧.探索項目教學法在市場營銷課程中的運用[J].消費導刊,2009,(2).
作者:史豪慧 單位: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