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德育模式改革的職業素質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以職業素質培養為核心的高職德育新模式的構建,必然會推動高職教育教學模式的全面革新,也同時會推動高職德育思想觀念的全面創新。
(一)樹立高職德育的特色觀念德育的新模式應當特別注重價值觀教育和擇業觀教育,特別是要將職業觀置于首要的位置,養成學生優良的職業操守與職業道德,推動學生的社會化進程,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同時也為學生未來的人生發展開拓獨立自主的空間。以職業素質培養為核心的德育工作,要求學生將做人和做事二者有機結合,向著一個吃苦耐勞的企業人、一個勤奮踏實的勞動者、一個有擔當的社會人邁進。要努力形成以職業素質培養為核心的高職德育模式,還要以就業這根指揮棒來對高職德育的內容予以設計。以職業素質的培養來拓展德育的新途徑和具體方法,以及創新德育的評價模式,最終形成特色鮮明的以職業素質教育為核心的高職德育模式。
(二)確立高職德育的實踐觀念高職德育的實踐觀念首先是由德育本身的規律來決定的。要使高職德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須要順利實現以下的兩個轉化,一是將教師所教授的品德規范具體內化為高職學生內心的思想觀念,二是將學生的思想觀念具體化為各項的品德實踐。要想順利地實現思想道德的內化與外化,就必須推動學生進行各項道德體驗。而實踐是道德體驗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將道德體驗予以深化和發展的重要動力。高職德育的實踐觀念其次是由高職教育這一教育形式的本質所決定的。以職業素質培養為核心的高職教育本身的特征是職業性、實踐性和社會性,它要求在高職教育中理論課的教學時間和實踐課的教學時間的比例達到1∶1。實踐課的教學具體有校內課程的實驗、模擬實訓課程、畢業設計創造等,除此之外還包括到具體的企業進行實習、實訓等。這既是培養學生高超職業技能的主要教學過程,同時也是進行德育實踐、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的德育過程。由此可知,正是因為高職教育自身的實踐性,才能充分地保障學生的實踐教學體驗,并且在體驗中加深理解和感悟,從而順利地實現自我發展。通過實踐的體驗來具體地內化相關的教育內容,調節學生的意志,完善對自我的認識,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最終達到各方面綜合素質培養的有效統一。
(三)確立高職德育的開放觀念以職業素質培養為核心的高職教育本身是一種相對開放的教育模式,這就必然要求高職德育也應當是一種相對開放的教育,主要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從縱向的角度來看,高職德育的最終目標不僅僅是培養好學生,更應該是培養良好員工和良好公民。我們應當以開放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德育的要求是與時俱進的”,并且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進步的,內容和含義也是伴隨著社會物質條件的發展而不斷豐富的。所以,學生的德育內容絕對不可能是固定不變的,它將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不斷得以調整,尤其是對高職教育來講,專業不同,其德育教育的內容當然也不會相同。從橫向的角度上看,高職德育一定不能“閉門造車”,學生在家里、在學校、在工廠里以及社會上都會有非常寬廣的活動范圍,這就導致學生德育水平的形成,除了受到來自校內的影響以外,還不可避免地受到家庭、工廠以及社會諸多因素的影響;同時,學生德育水平的高低,也會對家庭、工廠以及社會的德育建設產生反作用力。
二、以職業素質培養為核心構建高職德育新模式
(一)將培養職業創造能力放在高職德育的顯著位置所謂職業的創造能力具體指超越職業范圍,對職業生涯的順利發展起著十分重要作用的一種能力,它是社會能力與方法能力的更高層次的發展。職業創造能力具體包括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以及能夠較好地適應職業發展變化的基本能力。創造型的人才應當具備豐富的創造性思維方式,創造性的思維是多種復雜思維的主要表現。一方面,要努力創設有利于發揮學生創造性的環境,利用社會網絡來獲取豐富的知識與信息,增加其創業實踐的機會與所需要的具體信息;另一方面,要不斷地強化思維的訓練,增強學生自身的職業素質。實踐能力的訓練要積極發揮教學、活動以及社會多方面的作用,利用校內模擬、崗位實習、社會實踐、勤工儉學等各項具體活動,使學生在具體的社會實踐中加深對社會的認識和了解,向工人和農民學習,提高知識水平,鍛煉職業適應能力。不斷加強對學生的職業指導,從學生剛進入學校就幫助其確立正確的價值和職業道德觀,使其正確地了解和認識社會,客觀真實地定義自己,牢牢掌握求職以及創業所必須具備的各項技能,全面提升綜合素質以及職業能力。
(二)通過構建良性校園文化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大力發展先進的文化,支持健康的文化,努力將落后的文化予以改造,抵制腐朽落后的文化已然成為我黨重要的指導思想之一。積極主動地開展各項校園文化活動是訓練和提升大學生職業素養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要努力貫徹“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等重要指導思想,構建先進的校園文化,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努力提升高職學生的人文素養。始終堅持“政治氛圍積極向上、育人環境優美文明、各類管理科學合理”的重要目標,把德育教育的相關內容巧妙地融入各項校園文化活動當中,利用黨校、思想研究協會等各種組織形式,以及演唱各類革命歌曲、以“思想政治意識”為主題的辯論等具體的活動形式,將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的學習融入進來,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思想慢慢地滲透和融入到校園的各項文化活動當中,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堅持將激勵與約束結合起來,教育與管理結合起來。一方面,要采取各項激勵手段與措施,積極開展優秀班干部、三好學生、優秀團員、模范團干、十佳青年、大學生文明大使等各項評選活動。另一方面,要采取嚴格的約束措施,利用外在的管理制度來約束學生,杜絕學生的不良行為。嚴格制定各項學生管理規定,制訂和實施《大學生整體素質評價方案》,對學生的專業素質、思想道德水平以及綜合能力、心理素質等進行客觀的評價。
(三)以良好職業習慣和職業形象的塑造作為高職德育的主要內容高職學生的職業形象指的是在校期間訓練能夠完全勝任某種職業的個人職業技術水平、個人氣質、性格修養等各類基本要素的綜合,其核心主要指人的精神面貌、思想層次以及道德情操。積極向上的職業習慣和良好的職業形象不僅與學校的形象息息相關,同時也與用人單位品牌以及形象的建立有著莫大的關系,是名牌形象得以樹立的重要基礎。良好的職業形象的確立必須使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第一是做事以終看始。在行動之前要將具體的行動方案規劃好,應當通過有創意的構思來規劃自己的職業,確定一個目標愿景,然后竭盡全力去完成。第二是勤奮好學,并且善于學習。學習是學生保持強大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不但要善于從書本中學習并且謙虛地向其他人學習,并且善于不斷地在社會實踐中學習。第三是堅忍不拔。成功離不開強大意志的支持,所以要朝著已定的目標進行不懈的努力,并且堅持下去,不屈不撓。第四是要主動適應各種環境。人不能要求環境適應自身,所以在遇到新環境時,決不可以自暴自棄、消極應對。第五是要具備強烈的責任感。成功離不開較強的責任心,所以應當勇于承擔自己所選擇的,勇于承擔起對他人、對社會、對自己的各項責任。第六是要精益求精。創新乃成功的源泉,應當打破舊的思維方式的限制,不斷開拓創新。這些良好習慣的形成最終會使學生獲取解決精神困境、實現美滿人生、服務于社會大眾的技能,成為受用人企業歡迎、社會認可度高的現代化公民。
(四)將職業心理素質培養作為高職德育的必要內容目前而言,大部分高職學生是帶著高考失利的心態進入校園的,他們普遍文化基礎較差、心態自卑、前途迷茫、職業意識缺乏。然而,與普通本科高校的學生一樣,高職學生同樣也承擔著學校、家長以及社會比較高的期望值,自身的成才欲望也同樣十分強烈,而自身心理的發展又不夠成熟和穩定,所以要針對高職學生的具體特點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針對性地講解各種心理健康知識,開展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活動,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意識,優化學生的心理品質,增強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以及對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預防各類心理問題;幫助學生處理好新環境的適應、自我規范處理人際關系、求職就業、人格成長以及情緒控制等各方面的迷茫與困惑,自覺培養學生不屈不撓的精神意志以及吃苦耐勞的精神,提升學生承擔失敗和挫折的能力,積極適應社會生活,使學生成為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使學生真正實現向社會職業人才的轉變。
作者:王匯單位: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人文社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