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校企合作的汽車專業學生職業素養提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汽車成為國民出行的首選工具,由于汽車數量和使用效率的不斷提升,汽車相關專業出現了技能人才緊缺的社會問題,現階段院校的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實際汽車行業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探索校企合作等新的學生培養模式,成為院校專業技能人才培養中需重點考慮的改革方向。
關鍵詞:汽車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
0引言
近年來,我國普通職業技術院校學生教育發生了巨大變化,從培養目標選擇,到培養方案制定,學校與企業的發展更加接軌融合。汽車專業作為新時代的產物,其學生培養的完備性、技能的專業性對于我國后續汽車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本文從現階段汽車專業學生培養現狀出發,闡述了校企合作對于汽車專業學生素養提升的重要意義,最后對加強校企合作,改革學生傳統培養模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做出介紹。
1汽車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現狀
1.1理論課程體系完善,注重學生基礎知識學習理論
課程對于學生專業技能培養是必不可少的。得益于我國汽車行業的蓬勃發展,汽車相關理論教材能得到快速及時的補充和更新,現階段已經涵蓋了從汽車的基本構成、各部件工作原理、汽車常見故障診斷與維修、汽車性能評估和汽車售后服務等全過程。且由于我國汽車類型的不斷豐富,如新能源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等,汽車相關專業的教材相對較為完善和全面。因此,相對于其他專業,汽車專業的學生能擁有更為完善的課程體系,同時,學校積極引進校外學者,鼓勵本校教師進行技能升級,保證學生能獲得豐富全面的理論知識[1]。
1.2實踐環節缺失,學生動手能力弱實踐環節缺失、學生動手能力弱是現階段所有汽車專業學生培養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通過給予學生充足的實習實訓時間和機會,讓學生去現場進行專業實踐,能有效幫助學生深入認知所學理論基礎,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但現階段,受我國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大多數院校未開設學生實習實訓的課程,學生缺少企業實習、了解學科前沿動態的機會,長遠來看,對于學生掌握所學內容,及時調整職業生涯規劃是不利的。
1.3課程實驗設計陳舊,實驗室資源缺乏
汽車是機械、電氣、液壓、控制、通訊、計算機等學科相互協調與配合的復雜系統,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存在與其他專業學科內容重合的現狀,且受限于實驗室建設資金,汽車專業實驗室建設相對落后,甚至有時出現借用相關專業實驗室的情況,預先設定的學生實驗培養環節不足或缺失,進而導致了學生對理論知識得不到深入應用,動手能力弱的問題。
綜合上述關于現階段汽車專業學生培養現狀,充分考慮市場需求,積極聯系企業,為學生培養提供校外實習實訓機會成為解決當前學校培養與市場需求不匹配矛盾的有效方案。
2.1加強企業實習實訓有效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素養
校企合作是一種創新型學生培養模式,雙方根據自身情況簽訂合同,建設學校和企業之間的聯系,通過分擔學生培養任務,共同實現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其中,學校主要完成學生理論知識的培養和入門級別的專業技能培訓,企業則負責對學生專業技能的深度培養,包括了解學科前沿、專業相關技能培訓、上崗培訓等。通過校企聯合培養模式,能有效分擔學生的學習壓力,通過理論學習與專業實踐,保障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2.2促進校企合作關系,有利于科技成果有效轉化
通過不斷建設校企聯合培養模式,能有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相對于企業而言,老師和學生擁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完成科技創新任務,但由于學校和企業之間聯系較少,各項科學技術無法準確地在企業進行應用和實踐。通過建設校企合作關系,加強了學校和企業之間的聯系,學校根據企業生產實際,獲得更多的優化和改善機會,同時,企業也能獲得更為前沿的科學技術支持,對于企業長期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3創新學生培養模式,為相關專業提供案例借鑒
由于汽車技術更新換代較快,因此,汽車專業成為校企合作聯合培養的基地,且通過近年來普通院校的實施結果看,通過校企合作,能有效提升學生自身素養,滿足社會對于汽車專業的人才需求。同時,也增加了學生對于專業的滿意度,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因此,其他相關專業也可以借鑒汽車專業學生培養模式在校企關系確定、合同簽訂、效果考核等方面的經驗,積極探索教學模式改革,提升學生專業素養。
3校企合作下汽車專業培養的改革與探索
3.1積極推進“1+X”證書制度,幫助學生獲得相關資質證明
積極推行“1+X”證書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優勢。“1+X”證書是在教育部等聯合印發的《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的基礎上衍生的一種學生培養方式,其中“1”即為學歷證書,“X”則為學生在校或者在企業實踐獲得的專業技能認證證書[2]。“1+X”證書制度的推行,能有效整合學校與企業資源,共同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擁有更多證書的學生更有去技術前沿企業實習的機會。同時,在企業實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專業技能,學生更有能力獲得更高資質的技能認證。汽車專業作為技術與管理綜合類學科,涉及到汽車健康診斷、性能優化設計、汽車銷售服務、汽車保險評估等領域,既要求學生掌握汽車相關的專業技能,又要求學生掌握以管理學原理為基礎的綜合管理能力。因此,鼓勵學生認真參與工作實踐,掌握學科專業技能,積極考取管理領域認證證書,對于學生鞏固理論知識,提升動手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3.2認真踐行雙導師制,實行學生培養過程分段責任制
雙導師制是校企合作學生培養質量的重要保證。雙導師制即為學生配備在校導師和企業導師,其中,在校導師是學生在校期間,負責學生日常理論知識傳授、實驗實訓指導和學生在校的日常安全管理等,企業導師是指學生在進行企業實習過程中的技術指導員,通常負責學生實踐期間的技術入門輔導、操作技能培訓和實習實踐總結等[3]。通過雙導師制,滿足學生在校學習和企業實踐兩階段的培養需求。目前,雙導師制在部分專業的學生培養過程中已經實踐,并取得較好成效,但汽車專業的發展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系,各種技能升級換代速度快,相對于企業專業人員,學校老師在新技術的掌握和教學體系更新上會有所延遲,因此,更需要雙導師制學生培養模式,對學生的培養過程進行全面保障。
3.3優化學生培養體制,創建實踐與教學溝通回路
相對于傳統學生全程在校學習的培養方式,校企合作增加了企業人員作為學生的第三方培訓主體,因此,需設置全面的教學管理體制,保障學生在企業中享受到合法權益。具體做法可從建設便捷化的學校與企業溝通機制和設定明確的學生培養評價指標兩方面進行闡述。設定便捷化的學校與企業溝通機制是校企合作實現的前提,通過有效溝通,學校老師能快速了解學生的實習實訓情況,進而確定實習是否符合專業培養要求,是否能達到預期目標,同時,通過雙方溝通,能使得學校老師更清楚人才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方向,進而調整學生培養計劃。設定明確的企業實習實訓效果評估指標有助于學生明確學習方向,企業實習不同于在校學習,學生在做好崗位工作的同時,還需要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認真領悟理論知識的內涵,因此要設定明確的評估指標,保證學生在實習時具有清晰的目標。
4結語
汽車行業正處于蓬勃發展的時期,需要大量專業人才為汽車行業的發展提供技術與管理支持,院校是市場人才最重要的輸出源,要認清院校培養學生職業素質現狀,不斷創新學生培養模式,貫徹落實校企合作,準確把握市場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積極調整學生培養方案,才能為國家汽車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提供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郭金元.高職院校汽車工程類專業與企業合作模式探究[J].內燃機與配件,2021(11):192-193.
[2]劉國軍.高職院校“1+X”證書體系構建研究———以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為例[J].時代汽車,2020(18):70-71.
[3]詹慧貞,范珍珍.本科汽車服務工程專業“雙導師制”培養模式的探索[J].時代農機,2018,45(8):82-83.
作者:邵春祥 單位: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 淮安生物工程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