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意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黨史文苑雜志》2014年第十四期
后,馬克思主義哲學開始在中國得到傳播和發展,并成為影響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思潮。此時研究重點是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未涉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范式問題。隨著中國國情和革命的進一步發展,在同黨內“左”傾錯誤思想斗爭的基礎上形成思想,這時期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主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研究范式。新中國成立后為普及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哲學,依托蘇聯斯大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教育模式,開創了以教科書為主體的研究范式。而自改革開放30余年來打破了過去單一視域、單一模式的路徑而轉向多元視域、多種范式,大致可分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原理研究的創新(教科書改革)范式;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范式;文本———文獻學解讀范式;對話范式;反思的問題學范式;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反思范式;馬克思主義哲學領域拓展和部門哲學范式;出場學范式”[2],這幾種范式在成熟程度和取得的理論成果之間的差異很大。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原理研究的創新(教科書改革)是20世紀隨著蘇聯解體發展形成的范式。改革開放推動著哲學的改革,并以新的視野和方法重新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但是這種范式缺乏完整的歷史視域,需要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補劑,而這種補劑可以通過文本文獻學解讀范式得到支持。我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原著都是通過前蘇聯翻譯得來的,缺乏對馬克思恩格斯原始手稿的研究,我們所引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語言長期以來得不到原始原著的有效支持,缺乏本真的生命力,對外國學者所出版的書籍也缺少必要的研究,這樣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大多依賴二手資料,成為外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附庸。文本———文獻學解讀范式可以讓我們重新理解馬克思恩格斯以及諸多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的理論。對于不同的讀者,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研究具有不同的意義,這種差異和分歧需要讀者之間進行對話,特別是結合當代重大問題進行反思和反省。馬克思恩格斯思想也是同當時不同的思想路線戰斗而形成的,當今的對話范式也應當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出場的范式,但對話范式僅僅是涉及到思想的碰撞,要深層次了解當代中國的實踐問題,需反思問題學范式對現實問題進行反思,把“問題中的哲學”轉變為“哲學中的問題”,恰當地運用哲學反思全球經濟化,環境和生態,公平和正義,信息化時代等重大問題。對于當代實踐的重大問題進行反思,能讓我們更好地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當代的實際作用。長期以來,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工作者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來解決中國問題,并以此推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和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范式。這種研究范式相比研究理論更具有實際意義,它要求對馬克思主義如何中國化這條道路進行深層次的探討,并且隨著對問題的開闊性研究就會涉及到與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的對話,這樣就造就了馬克思主義哲學領域擴展和部門哲學研究范式。例如軍事哲學、經濟哲學、文化哲學等的開辟,都說明了同一條道路,馬克思主義哲學必須面向實踐世界,而對于出場學范式來說,重新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以怎樣的方式出場是其中心任務。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范式創新轉換的當代意義
哲學研究范式作為時代課題的思維把握方式,可以很好地對現實問題提供解決的路徑。研究范式不是一個死的模型,它必將隨著人們的理論的發展和現實的需求而不斷改變自己的形態。創新和轉換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范式則是研究者根據不斷發展的歷史現實并對相應的時代課題作出恰當的反應,而研究范式的創新與轉換必然會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現實世界產生重要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范式創新轉換的理論意義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范式的創新與轉變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其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創新與轉換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范式在一定程度上能使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體系得到補充和發展。其一,一種研究范式總是從一個特定的角度去理解觀察這個世界,反映這個世界的本質,無論哪種理論研究都不可能包括世界上所有的認識,它都是具體的、歷史的,并不存在唯一全能的社會理論。其二,任何哲學理論都只是研究范式的一種,在此之中存在著“求同存異”的關系。哲學只有通過實踐才能被人們所了解和認知,研究范式也是反思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重要方面。而當前的研究范式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主要可分為文本———文獻學研究范式,思想比較文化對話范式和時代問題研究范式三種,各種研究范式雖然具有不同的研究特點,但都從總體上推動中國哲學理論的發展,解決中國社會問題,這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方向和不同范式之間的根本切合點。其次,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范式進行創新和轉換可以豐富哲學研究范式的內容,而且可以批判在研究范式過程中存在的種種錯誤的傾向。在這里我們所謂的“范式轉換”,目的是為了更新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建設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新形態,使之與時代相適應,并在此過程中克服以往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所出現的教條主義、宗教主義、形式主義,恢復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吸引力和戰斗力。研究范式的創新和轉換也能夠更好地表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性、批判性和革命性、科學性等特征,彰顯馬克思主義哲學真正為人類解放學說的真實意圖。在創新過程中固然存在著一系列的分歧和意見,這就需要研究者們用寬廣的心胸去接受一系列不同的見解,不同的創新方法會引發不同范式的創新與轉換。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范式創新轉換的實踐意義馬克思在實踐的基礎上實現了人與物的統一,而在當代中國的語境中,最大的實踐莫過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馬克思主義哲學理應從中國當代的實踐中尋找問題,并從時代的角度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哲學的回答。如今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在后現代思潮的解構下和自由主義的侵蝕下,已然失去了對中國時代實踐問題的敏感性,僅僅成為哲學研究工作者的話語和文字。在中國走向現代化建設過程當中,我們應當提煉出反映中國實際特點的“中國問題”,而實際上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狀況令人堪憂,他們并沒有很好地把握“中國問題”,而且是在學術界里兜圈子,也沒有很好地提出新思想。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發展日益艱難,哲學家和人民大眾對當前狀況都表現出一種很不滿的情緒。針對此狀況,目前的研究者很有必要改變哲學的研究范式,從而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時代的定位。哲學反映了特定時代的精神風貌,而研究范式也應當與時代相適應,體現哲學的根本性質。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范式的創新與轉換,需要我們不斷地改革并守住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內核。每種研究范式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哲學批判的對象不限于對象,而且包括哲學本身。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不斷發展與其批判精神是分不開的,不斷地實現自我超越、擺脫困境,需要每個研究者踏踏實實的工作與不斷的探索精神。
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各種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基本路徑,大多都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患了“失語癥”,甚至有邊緣化的傾向。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以哲學的方式關注現實的人和現實的生活世界的,以百姓話語去影響群眾,有生命力的理論都必須奠基于現實,研究現實并不是簡單地研究現有,而是要把握現有背后的深刻規律。“哲學家應該限制自己的道德勸說在公民的社會和個人生活中”,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應該植根于人民的土壤中,站在人民的立場上,總結人民和生活。當今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有益成果不足,存在很多缺陷,這就好比馬克思曾經對德國哲學的缺點所做的批評:“不懂得通俗易懂的,它在自身的內部進行的隱秘活動在普通人看來是一種超出常規的不切實際的行為。”[4]P219這種危境在當代中國也表現得淋淋盡致,只是追求哲學體系的完美,煞有介事地敘說一些理論空腔,這需要引起我們的深刻反思。
作者:楊安白小玉單位:華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