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充分利用教材的現有資源,構建有效課堂
我們應該本著高效課堂的目的,摒棄以往那種教師上面念,學生下面畫的“懶漢”教學模式,而應該精心編排課堂教學,嘗試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上演課本劇,來個情景再現,使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對是與非,善與惡,美與丑,真與假有個直觀的判斷與體驗,然后通過思考、交流、體驗的過程來理解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自覺規范自己的言行。其他諸如“小小辯論會”“我做小法官”“法律知識競賽”等形式也可以引用到教學中。例如筆者在講《公民的義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清楚地認識權利和義務之間到底是什么關系,組織學生進行了一場辯論。正方觀點是:既要享受權利,又要自覺履行義務。反方觀點是:多享受權利,少履行義務或不履行義務。學生辯論的熱情很高,爭論激烈。通過辯論,學生自然就清楚了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我們每個人既是享受權利的主體,又是履行義務的主體。辯論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通過辯論他們的理解更深刻了,從而切實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多方合作“,請進來”“走出去”強化法律意識
學校是培養學生法律意識的主陣地,而思想品德教師是其中無可替代的主力軍。但是僅僅依靠教師、依靠學校是不能夠解決問題的。我們可以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形式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請進來,這是普及科普文化知識和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常用的、有效的形式。根據情況和需要,教師可以邀請校外的法律專家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因為他們專業知識深厚,又處在法律一線,所以講話更有說服力,更能打動學生。當然報告的主講人,也可以是英雄模范等其他人員。這樣,學生可以從不同方面理順個人和集體,個人與他人,個人與國家的關系,樹立多個層面的法律意識。
走出去,就是走出課堂,聯系實際。根據青少年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來看,現在的學生正處于一個長知識、長身體的重要階段,他們的思想活躍、反應靈敏、好奇心強,但社會經驗少,實踐能力差。他們早已對長期在學校小課堂的封閉學習不滿,迫切希望走出校門,深入社會,到農村去、到企業去……我們可以順勢而為,大膽讓學生走出去。這既是教學的要求,又滿足了學生的愿望,能夠激發學生掌握知識的自覺性,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及求知欲,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善于運用一定法律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可以組織學生調查“闖紅燈”這一現象,并寫出調查報告。這樣學生對違反交通法規的行為就會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就會深刻認識到:闖紅燈,不僅違反了交通法規,更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通過調查活動,增加了學生遵守交通法規的自覺性。
總之,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是社會的需要,也是時展的必然要求。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培養學生法律意識是我們思想品德教師的神圣職責,我們必須通過多種渠道,采用多種方式,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只要我們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作者:白莉單位:河南商丘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