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職業院校青年教師科研能力培養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青年教師是職業院校教師團隊中最具活力的主要力量,在職業院校的教學和科研等工作中扮演著活躍、積極、重要的角色,是職業院校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和人才保證。青年教師科研工作開展的現狀將影響著學院的科研水平,直接影響著學院的教學工作。因此,職業院校必須高度重視對青年教師科研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使他們真正做到對教育和科研的兼顧,兩方面能力均衡發展,進而推動學院整體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職業院校;青年教師;科研;能力;培養
近年來,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十分迅猛,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300多所高職與專科院校,招生規模超過了普通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①。作為職業院校師資力量團隊的主力軍和生力軍,青年教師可以說是職業院校生存與發展的基石,是職業院校創新及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人才保證。對現如今職業院校青年教師科研形勢較差的現狀與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培養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有效策略,將有助于提高職業院校青年教師的科研能力,進而來推動教學工作的有力開展,以此保證職業院校教育創新能力和辦學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職業院校青年教師科研現狀
青年教師目前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參考李宜江(2013)的研究成果:“青年教師”應該是專門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的、年齡在40周歲以下的專任教師②。我們在對職業院校青年教師科研現狀了解之前,必須首先分析現階段職業院校年齡在40歲以下的教師隊伍的實際狀況。我國許多職業院校都是由過去的中專升級而來的,師資團隊中有許多教師都來自原本的中專學校,這些教師一般學歷都偏低,大多為本科,學校轉型時絕大多數人的職稱為講師,年齡大于30歲;而伴隨著近年來職業院校規模的擴大,許多年齡在35歲以下的教師加入進來,他們大多數都是來自各大高校的應屆畢業生,大多都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除此之外,青年教師中也有一小部分是職業院校從企事業單位中引進的人才,這部分教師一般學歷和職稱較高,工作經驗也相對更加豐富。總的來說,這樣的青年教師隊伍確實生機勃勃,但也存在著諸多隱患,科研能力不強、創新意識薄弱問題就是其中非常突出的一個問題。
1.青年教師對科研重要性認識不足,科研意識較弱。職業院校在近年來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和提升,與建校初期相比科研氛圍明顯變得更加濃郁,教師也有了更強的投身科研工作的積極性。但仔細看來不難發現,能夠對科研活動做到積極參與的教師往往年齡大于30歲,職稱大多為講師或講師以上,而年齡不足30歲的新進教師和助教則很少參與到科研工作中。某職業院校曾對青年教師近兩年公開發表的論文進行統計之后發現,年齡在31~40歲之間的教師所發表的論文數量占到了全院教師論文總數的大約三分之一,年齡不足30歲的教師所占的比例則驟降至兩成以下,職稱為助教或助教以下的教師所占的比例更是不足一成,該比例與學校教師團隊的年齡與職稱比例差距十分明顯。從更深層次來說,年齡在31~40歲之間的教師所數量比例更高,這一現象實際上也是因職稱壓力或所修學位的硬性要求才出現的,相當一部分教師并未考慮過科研對教學的促進作用,也很少對自身業務素養的提升進行探索。而另外一部分年紀較輕、職稱較低的教師則更是有著許多思維上的誤區,如“科研與教學相比只是副業”、“科研是幾年后評職稱時才需要考慮的事”等等,這實際上也十分不利于職業院校科研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2.青年教師教學壓力較大,無暇顧及科研。近年來職業教育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各個學校師資力量隨著招生人數的增加逐漸呈現出數量上的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青年教師有著更大的教學壓力。許多職業院校學生與教師的比例已經超過了20∶1,青年教師每周的課時數大多在16節以上,甚至超過20學時,很多教師都同時承擔著超過兩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在這一背景下,青年教師往往只能將絕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教學之中,無暇顧及科研工作③。對剛踏足職場的年輕教師來說,盡管他們學歷較高,但工作經驗十分匱乏,因此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熟悉和完成面前教學工作任務,這樣在科研上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相對來說就比較少,對科研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是大打折扣。而對于學歷較低的青年教師來說,他們不僅需要在教學工作中花費大量時間,還需要抽出時間來應對進修考試,從而爭取獲得更高的學位,這進一步減少了他們對于科研工作的時間投入,“沒有時間搞科研”就成了他們很少參加科研的借口和理由。
3.青年教師科研工作的隨意性與短期性制約了科研質量。相關調查研究表明,職業院校青年教師的科研工作呈現出明顯的時間階段性,這與其職稱的晉升有著密切的關聯。在職稱評定之前的一兩年間,很多教師的數量與項目申報數量均呈現出爆發性的增長,而一旦職稱評定成功之后,就很少再投入時間和精力進行科研工作,直到數年之后再重復這一過程。國家職稱評審制度要求每個層級的晉級有一定的時間間隔,即助教、講師、副教授和教授職稱的評定必須有相應的時間間隔,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許多青年教師科研活動的不穩定。與此同時,科研目的不明確又造成了科研的隨意性,既沒有明確的目標,也缺少長遠的研究方向和整體規劃,有的項目立項比較倉促,團隊的組建也存在臨時東拼西湊,缺少合作精神與攻關意識④。現階段,很多青年教師在科研工作中都存在著單兵作戰、單打獨斗的情況,即使是合作也僅僅是在申報項目上進行名義上的配合。而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從質量上來說,職業院校青年教師的科研成果都并不能令人滿意。
二、提升與培養職業院校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有效策略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職業院校青年教師的科研現狀代表了整個職業院校的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職業院校日后科研工作的發展,進而影響著學院的整體發展水平。面對著不容樂觀的現狀,職業院校固然要努力引進更多、更優秀的科研人才以改善科研力量薄弱的現狀,但也絕對不能忽視當前師資團隊科研水平的提升,采取各種有效措施來調動青年教師的科研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培養他們的科研能力是職業院校必須重視的問題。
1.構建良好科研環境,改善科研條件。作為支撐科研活動的重要基礎,職業院校的科研條件直接決定了科研工作的發展前景。現如今,一些青年教師不重視科研工作或很少有高質量的科研成果,固然有主觀上的原因,但也有來自社會、學校等客觀環境的影響。職業院校應努力為青年教師構建起更加良好、寬松的科研環境,盡最大可能為其提供便于開展科研工作的硬件設施,如設備投資、實驗室建設、信息建設、資料建設等等,加快科研基地的建設進程。另外,職業院校還應在提供物力支持的同時為青年教師提供足夠的時間保障,如給予青年教師一定的時間選擇權等等,使教師能夠在教學任務相對更輕松的學期從事科研工作,以此來更好地平衡科研與教學之間的關系。學校應在科研考核與教學考核之間建立起更加科學的聯系,使二者有機銜接起來,鼓勵樂于從事教學工作且教學工作能力較強的教師多承擔一些教學任務,來保證那些科研能力強、對科研興趣比較濃厚的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科研中去。除此之外,由于職業院校的科研經費來源不多,很多科研項目需要教師自籌經費,針對這一現狀,職業院校應盡可能加大科研工作投入,多給予立項課題以資金支持,以鼓勵更多的青年教師投入到科研工作之中。最后,學校也要高度重視軟環境的營造,使青年教師所處的學術氛圍更加濃厚、政策環境更加寬松、群體結構更加科學合理、人際關系更加健康良好,以此來使學校擁有更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實現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提升。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形成與提升不是短時間內能達到的,他需要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職業院校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并想方設法提升盡快青年教師團隊的科研水平。進行相關培訓就是非常好的一種手段,例如:定期邀請各界專家舉辦專題學術講座,從科研方向、項目申報、論文寫作等諸多方面對青年教師進行引導,從而盡可能在短時間內使青年教師對科研工作有更好的理解和認識;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與不同級別的學術會議,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學習、交流、考察、進修的平臺⑤,進而實現青年教師視野的開拓、思維的啟發,使他們能夠對相關領域的最新動態有實時的了解;推出相應制度與政策,鼓勵更多的青年教師攻讀更高學位,一方面改善其專業能力與知識體系,另一方面也提高其研究能力與理論水平。同時職業院校應制定和完善科研的獎勵機制,為青年教師提高科研能力提供制度上的鼓勵和支持,調動他們參與科研工作的積極性。3.以點及面,實現青年教師科研水平的逐步提升。職業院校可以先著手培養或引進學科帶頭人,并對其重點扶持,使科研能力較為出眾的教師成為科研團隊的核心,以點及面,使青年教師逐漸能擔負起更加高、精、尖的科研任務。在這一過程中,職業院校應進行精心的規劃與組織,適當引入指導教師制度⑥,加強科研團隊建設,構建老、中、青相互結合的科研團隊,通過專家、教授的淵博知識和科研的豐富經驗,中年教師投身科研的奉獻精神來帶動和鞭策青年教師的科研和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用“傳幫帶”的模式來指導青年教師從事科研工作,使他們獲得更多、更快的成長。青年教師在進行科研工作時也要注意,應結合自身特長、工作性質以及學校實際情況來進行科研方向的確定,從小項目著手,逐漸積累經驗,豐富科研成果,這樣才能奠定堅實的基礎,參加更大的項目研究。
三、結語
青年教師是能夠使職業院校取得更好、更快發展的決定性力量,職業院校在培養青年教師、提升其科研和創新能力的過程中應保持充分的耐心,將其視為最為重要、最為長遠的工作來展開。只有這樣,職業院校才有可能更好地調動起青年教師投身科研的熱情與積極性,將職業院校的科研活動轉化為引領職業院校教學水平不斷提升的發動機,使職業院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相互促進,帶動職業院校整體工作的健康發展,進而培養出能夠在步入社會之后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型高等職業技術人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侯艷,付娟,李益民等.職業院校青年教師如何面對科研工作[J].科技視界,2015,(12):35-35,198
[2]郭雪嬌.廣東省高校青年教師幸福觀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4
[3]段兆英.職業院校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研究[J].成才之路,2015,(3):38-39
[4]王秀清.職業院校科研團隊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職業時空,2011,7(2):9-10
[5]祝成林,張寶臣,郭麗瑩等.職業青年教師科研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3(1):42-45,68
[6]周慧.職業院校青年教師科研現狀及科研能力的提高[J].黑河學刊,2012,(10):82-83,85
作者:趙鵬云 單位:大連海洋大學應用技術學院遼寧大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