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院雙向查對管理規定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級護理人員在執行各項治療護理操作時,應落實病人參與的“雙向”查對制度(即宣傳教育病人參與查對并監督查對),嚴格執行“三查七對”(三查即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七對即對床號、姓名、藥名、劑量、濃度、時間及用法)。
1.醫囑查對制度
(1)醫囑經查對后方可執行,醫囑不明時要問清后方可執行。電腦打印的治療單據必須與電子醫囑進行核對。
(2)電子醫囑每班必須進行查對,每周大查對。
(3)原則上口頭醫囑不執行,搶救過程中執行口頭醫囑,護士應復述一遍,雙方確認無誤后方可執行,事后提醒醫生及時補錄醫囑。使用急救藥品及毒麻藥品須經二人核對。
2.護理操作查對制度
(1)清點藥品和使用藥品前,要檢查質量、標簽、批號、有效期,發現安瓿有裂縫或瓶口松動,不得使用。
(2)護理操作前應清楚呼叫病人姓名,并核對病人其他信息(如:性別、年齡、診斷、住院號等);對于意識不清、病情危重的病人,使用腕帶識別方式,準確核對病人身份。
(3)給藥前詢問病人有無過敏史,給多種藥物時要注意有無配伍禁忌。
(4)無菌技術操作時,須查對無菌物品的有效期及質量,并做好開包記錄。
3.輸血查對制度
(1)輸血前二人核對病人血型、原始報告單與住院號、血標簽、獻血員姓名、血型、交叉配血結果。
(2)輸血三查:檢查血制品的有效期,血制品的質量及輸血裝置是否完好;八對:核對病人床號、姓名、住院號、血袋號、血型、交叉試驗結果、血制品種類和劑量。
(3)輸血結束后,血袋應低溫保存24小時后方可處理。
4.手術室查對制度
(1)接病人要查對科室、床號、住院號、姓名、性別、年齡、診斷、手術名稱及部位、術前用藥、配血報告等,并與手腕帶上的病人信息進行核對。
(2)在麻醉實施前、手術開始切開皮膚前及患者離開手術室前,由手術醫師、麻醉醫師和手術室護士共同對患者身份和手術部位等內容實施手術安全核查,并在《手術安全核查表》中簽字。
(3)于手術開始前、關閉體腔前后及手術結束縫合后,由巡回護士和器械護士共同清點核對術中敷料、器械等用物,確認無誤后告知手術醫生并記錄簽字。術中添加的用物應及時記錄。
(4)手術應用的一切無菌物品須對滅菌日期及滅菌效果指示帶進行查對,證明已達到無菌效果方可使用。
(5)手術切除的組織標本,應由手術護士與手術者核對,按標本管理辦法執行,專人負責病理標本的管理。
5.供應室查對制度。
(1)準備器械包時,要查對物品名稱、數量、質量及清潔度。
(2)收器械包時要查對名稱、數量、質量、有無破損及清潔處理情況。
(3)發器械包時,要查對名稱、數量、滅菌指示帶及滅菌日期,切忌發出濕包。
(4)滅菌時查溫度、壓力、時間,滅菌后查滅菌效果指示帶及有無濕包情況,達到要求后方可進入存放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