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全民環境宣傳教育實施制度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自原國家環保總局、、教育部聯合頒發《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和《關于做好時期環境宣傳教育工作的意見》以來,我市高度重視環保宣教工作,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各項工作不斷深化,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賓館等生態創建不斷深入,公眾參與環保的渠道和途徑不斷拓展,輿論監督顯著增強,有力地推動了我市環保重點工作的順利開展。但也要充分認識到,目前環境宣傳教育工作尚處于初級階段,全民環境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環境宣傳教育大格局尚未形成,環境教育培訓實施步伐緩慢,社會各界參與的積極性不夠高,有限的環境教育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環境宣傳教育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還相當匱乏。
黨的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宏偉目標。新時期加強環境宣傳教育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全民環境道德水平,樹立生態文明理念的必然要求,更是落實環保優先方針、全面完成“”環境保護目標的重要舉措。
二、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執行環保優先方針,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以環保模范城市創建為載體,以機關、企業、學校、社區和農村為環境宣傳教育重點,著力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引導公眾參與和支持環保,提升全社會的環境素質和環保法制觀念,倡導生態文明,加快生態市建設。
總體目標:到2012年,全民環境宣傳教育機制更加完善,能力建設明顯增強,教育受眾面不斷擴展,人民群眾參與生態環境建設所具備的道德素養和參與程度普遍提升,與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相適應的社會輿論和文化氛圍進一步強化,全市城鄉初步形成人人關注生態環境、人人愛護生態環境、人人厲行節能減排的良好社會風尚,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全民共同參與的環境宣傳教育大格局。
三、加強全社會的環境宣傳教育
(一)加強對各級領導干部的環境宣傳教育。領導干部的生態文明觀、意識觀和道德觀直接影響環境和發展綜合決策,進而影響全社會的一系列環境行為。全市宣傳、教育和環保等部門要積極配合黨委政府部門,做好生態文明宣講;市委黨校要加強生態文明意識、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能力和環保法制的宣傳教育,提高領導干部的環境素養,提升綠色決策能力水平和依法行政水平。
(二)深化學校環境教育工作。普及中小學、幼兒園環境教育,從娃娃抓起,從課堂入手,過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環境教育體系。要利用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等相關課程滲透環境教育內容,因地制宜地開展或參加與環境教育有關的研究性學習、專題講座、繪畫、征文比賽和科技創新大賽等活動。要著力提高廣大教師的環境意識,在中小學(幼兒園)、職業中學的業務培訓和繼續教育課程中納入生態文明教育內容,或開設生態文明專題培訓。要繼續深化綠色學校創建工作,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有機融合到情感、態度、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目標中,加強節能減排行為教育,強化校園環境管理,提高廣大師生員工的環境素養和環保參與能力,使學校環境教育得到普及、持續和深入開展。
(三)推進社區環境教育工作。創新“環保進社區”形式,豐富環保進社區的內涵。過社區環保宣傳欄(牌)、樓門(道)文化積極向居民傳播生態文明理念,提高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深化綠色社區和綠色家庭創建活動,過環保志愿者隊伍建設和社區環境圓桌對話,逐步建立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機制。推進物業服務公司共建綠色社區,過社區自助綠化、花木認養、太陽能熱水器使用、雨水和中水收集回用等專題活動,倡導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選擇循環經濟模式,自覺踐行低碳生活,積極投身節能減排行動,提升綠色社區和綠色家庭創建水平,初步構建起環保志愿者——綠色家庭——綠色社區——綠色街道的基層社會生態工作鏈。
(四)加強環境教育基地建設。積極鼓勵各展覽館、有機食品基地、環境友好企業和污染治理示范工程等加入環境教育基地行列。充分發揮已有環境宣傳教育基地的優勢,利用其自然資源、網絡平臺、訊和圖文書籍等社會教育資源,發揮其傳播交流環境科學知識、專業技術、生態倫理道德觀念和生態建設信息的功能。繼續深入開展環境教育基地確認工作,宣傳、教育和環保等部門要加強政策和能力扶持,完善創建機制,強化長效管理,進一步提高環境教育基地建設的水平和質量。
(五)深入開展企業環境教育。大力宣傳科學發展觀,引導企業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把循環經濟、清潔生產和環境友好理念,滲透到廣大企業。完善“環保進企業”活動,要加強“企業環保服務月”常態化,過送法到企業、簽訂環保承諾書、企業環保宣言等活動,努力提高企業決策層的環保意識,讓他們自覺遵守國家的環保法律法規,積極創建環境友好型企業。加強對企業干部職工的環境保護崗位培訓,全面實施環保操作人員上崗培訓,以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為主要內容,組織環保知識競賽。
(六)提高農村環境教育水平。要把新農村建設作為實施公眾環境宣傳教育的有利時機和切入點,結合全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環境優美鄉鎮創建,宣傳生態理念。過開設專家知識講座和咨詢、環境文藝宣傳、發放書籍資料、組織各類培訓等形式傳播環境科普知識與生態農業技術,宣傳環境法律法規,引導農民改變傳統的生產和消費方式,提倡環境友好的生產、生活與消費方式。
四、引導公眾參與環境保護
(一)實行環保信息公開。公開環境信息是維護廣大市民知情權、提高公眾環境意識的重要舉措。定期向社會我市空氣質量狀況,全市重點環保工作進展等各類環境信息。推行企業環境行為信息公開制度,并根據分級評定,推行銀行信息共享聯動。
(二)實施環保信訪聽證和圓桌對話。推行環保信訪聽證制度,堅持公開、透明、公正,置群眾和社會監督之下,為解決環境信訪問題搭建聽證的平臺,提升公眾參與環保的議事能力和水平。定期開展環境信息圓桌對話,在環境問題未激化的情況下提前介入,根據公眾關注的環境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溝,整合社會力量,拓展公眾參與的渠道,促進環境問題的及時化解。
(三)發揮民間環保社團的作用。充分發揮民間環保組織和環保志愿者在環境宣傳教育、環境維權、環境污染監督和改善環境質量等社會公益活動中的積極作用。動員廣大公民積極參與到環保志愿者的隊伍中來,以社區環保積極分子為骨干,逐步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的環保志愿者隊伍。
(四)完善環保聯絡員隊伍。建立和規范重點企業環保聯絡員制度,了解企業的環保需求,幫助企業排憂解難,支持企業科學發展,架起企業與環保部門之間的橋梁。
(五)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功能。文廣部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環境新聞和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工作計劃、實施方案以及應對突發性環境事件的新聞宣傳工作應急預案,明確宣傳任務,開辟重大環境事件新聞和重要環保類文稿的“綠色道”。發揮媒體開展環境宣傳教育的優勢,利用網絡、新聞和廣告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全市加強環境保護做出的決策部署、采取的正確舉措、工作進展和成效,及時向社會傳播環境新聞、環境科普、環境法制、環境文化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