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區工業和信息化局2020年工作總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今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十三五”收官之年,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局緊緊圍繞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中心任務和高質量建設一流國際化中心城區奮斗目標,聚焦重點、精準發力、攻堅克難,全面推動各項工作落實落地,全區工業和信息化工作發展穩中有進。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2020年工作完成情況
(一)經濟發展穩步回升,重點行業運行態勢好轉。1-11月份,全區38家規上工業企業總產值251.41億元,同比下降18.79%;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9.3%,較三季度回升0.6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增速呈現逐月小幅收窄趨勢。1-11月份,36家規上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1.64億元,同比增長23.23%。1-11月份,16家規上物流企業營業收入65.85億元,同比增長16.7%。積極培育工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物流業新的增長點,升規直報工作成效顯著。對2019年營業收入1500萬元以上企業進行全面摸排,目前8家工業企業、5家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2家物流企業已升規納統,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二)推進項目建設與投入,不斷增強發展后勁。1-12月份,全區完成工業投資12.8億元,同比增長66.8%;完成技改投資3.9億元,同比增長35.2%,均已圓滿完成增長15%目標任務。明湖國際細胞產業園項目納入市級重點項目庫和重點觀摩項目,正在主體施工中。明湖國際信息技術產業園項目進展順利,預計2021年2月份正式投入運營,華為三個創新中心、日立解決方案公司、清華超星未來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已經意向簽約落戶。
(三)不斷優化要素保障,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一是強力推進5G基礎設施建設。今年區政府將5G通訊基礎設施建設列入兩會30件民生實事的第一件實事,截止目前,全年1224個建設站點目標任務提前完成。二是大力實施企業上云提質增效行動。截止目前,累計上云企業總數9804家,超額完成年度任務。三是順利推進“畝產效益”綜合評價工作,全區34家工業企業參評,充分應用評價結果,推動資源要素向優質企業集聚,確保各項政策執行到位。
(四)強化數字經濟引領,提升產業發展能級。一是信息產業亮點紛呈。明湖國際信息技術產業園項目將于2021年2月份正式投入運營,日立解決方案公司、清華超星未來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已經意向簽約落戶,華為三個創新中心正式簽約落地,下一步將為我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轉型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利寶互助創新產業園獲評2020年度省級示范數字經濟園區(試點),數字經濟園區和特色樓宇建設逐步升級,全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聚發展,一區多園的發展格局快速形成。二是兩化融合工作加快推進。38家規上工業企業全部完成系統填報。三是工業互聯網建設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明顯。7家企業入選省級產業互聯網示范平臺,7家企業入圍省級“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試點示范企業。一批骨干企業工業互聯網建設項目成為省市試點。四是信息化工程建設項目管理業績突出。全年共組織專家對37家單位的92個信息化建設項目預算進行了13批次評審和復審;對26個單位的60項目進行驗收,審核項目驗收資料56份并出具修改意見;對滿足專家驗收條件的18個單位的45個項目開展10批次的集中驗收及現場驗收,通過驗收項目32個,通過率71.1%。
(五)健全完善服務機制,促進涉企政策精準落地。一是出臺《區集中服務企業活動實施方案》,成立集中服務領導小組,制定考核辦法,嚴格落實責任,共為企業解決54個困難問題。二是發揮中小企業發展聯盟橋梁紐帶作用,搭建政企溝通橋梁和平臺,促進轄區中小企業間合作交流,抱團發展,今年共開展集中交流活動2次。三是建設“e企通為企服務云平臺”,推動政府各部門惠企資源的互聯共享,形成全區服務企業的“一張網”,打通服務企業最后“一公里”。已累計整合1.4萬余條政策信息、780多項申報項目和近6.7萬家企業信息,為企業全面了解政策、有的放矢地申報項目,建立了快速便捷的通道。四是緊盯疫情防控,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協調企業生產、外運無紡布4628噸、熔噴布477噸,確保國外省內外多家口罩及防護服生產企業原料供應。幫助復工復產企業購買口罩68萬只,體溫測量儀687只,協調省外5039名務工人員“點對點”包車返濟,推動企業在第一時間復工生產,為全區經濟復蘇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全年共組織約270家次企業申報工業、信息化、中小企業、物流等領域項目或榮譽,為企業爭取各級各類獎補資金超過7417萬元。今年以來,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省級瞪羚企業7家、省級“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1家、省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1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38家、市級瞪羚企業13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市級“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1家。省級技術創新項目申報過百家,1家企業作品獲評第三屆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銅獎,3項產品入選省創新工業產品,11家企業獲評市領軍領先企業,1家企業獲批市首臺(套)技術裝備及關鍵核心零部件項目,1家企業入選市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名單。
(六)堅持新發展理念,扎實推進改革攻堅行動。一是深入實施工信領域的改革創新。編制局2020年深化改革工作要點,擬定都市工業政策,為全區都市工業經濟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加快推進新型產業用地等重點項目建設,堅持每周調度“華達工業大廈”工業用地情況和明湖國際細胞醫學產業園項目建設情況,協調解決項目推進中遇到的問題,確保完成改革創新目標任務考核。二是精心編制“十四五”專項規劃。編制完成區工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十四五”發展專項規劃,科學謀劃產業發展方向,理清思路、確定目標、破解瓶頸制約,提出創新改革保障等應對之舉,為全區經濟發展貢獻工信力量。三是落實精準普法提升年工作。把普法工作作為局黨組理論中心組、機關干部的重要學習內容。協調區司法局及法務專家走進星河工業園,組織轄區50家企業進行民法典普法宣傳,為企業經營管理中遇到的法律問題答疑解惑。四是打贏扶貧攻堅戰。共完成永順縣社會捐贈16.88萬元,永順縣消費扶貧12.55萬元和武隆縣消費扶貧16.5566萬元,超額完成社會捐贈和消費扶貧的任務。
(七)推動綠色安全發展,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一是持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扎實做好產能過剩和高耗能行業企業投資項目集中核查,協調推進“四減四增”和“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積極推進工業企業綠色發展,圓滿完成中石化分公司國家級綠色工廠復核。二是牽頭做好化工企業轉型升級專項工作。委托第三方安全生產服務機構完成4輪對生產地在的規上工業企業、化工企業、物流企業的安全監督檢查和1次汛期防災減災檢查和1次安全應急演練,全面督促企業做好安全生產工作,切實將安全生產責任落到實處。三是堅持“源頭必治、有欠必清、欠則必查、清則必盡”的原則,結合清欠工作的時間節點和重點環節統籌安排全區清欠工作,確保上級部署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