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住房城鄉建設局2020年工作總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今年以來,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深入貫徹落實視察視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關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圍繞統籌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加快重點工作攻堅,全面落實“六穩”“六?!比蝿?,推動我市住建事業高質量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主要工作做法成效
(一)抓疫情防控不放松,推動防控措施落實落細
全面落實“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總要求,把抓好住建領域疫情防控當做今年開局頭等大事,全力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全市住建領域無疫情發生。
一是扎實做好建設工地疫情防控。針對建設工地人員密集、流動性大特點,明確疫情防控要求,壓實企業工地主體責任,全市2300余個建設工地均嚴格落實防控措施,實行封閉管理,加強人員管控,嚴格準入制度和外出制度,落實人員測量體溫、宿舍消毒通風等各項要求,確保疫情防控措施到位,30.5萬進場施工人員未發生一起疫情。
二是扎實做好房地產交易和經紀場所疫情防控。明確房地產開發企業和經紀機構疫情防控措施及要求,指導各區市做好轄區內房地產開發企業和經紀機構復工疫情防控工作,實地巡查部分企業機構辦公經營場所疫情防控情況,督促企業嚴格內部管理,做好員工排查和經營場所消毒,全市540余家售樓處、2500余家經紀機構有效落實檢疫查驗和健康保護措施。
三是扎實做好物業管理區域疫情防控。在全市3900多個物業項目嚴格開展疫情防控工作,11萬物業人員堅守在防控一線,消殺病媒285萬次,發放各類宣傳資料1055萬份,覆蓋140余萬戶居民。頭條咨詢在全國16個大中城市所做的2萬名業主參與的城市物業疫情防控調查問卷中,我市物業防疫及時性方面位列第一,物業服務滿意度名列前茅。
(二)抓經濟發展不動搖,全力保障經濟平穩運行
把抓經濟發展作為核心要務,多措并舉幫助企業應對疫情沖擊,加強經濟運行、項目建設服務保障,堅決穩住經濟運行基本盤。全市實現建筑業產值3000.2億元,同比增長6.8%,增幅居全省第一;建設行業實現稅收437億元,占全市稅收總收入25.6%。
一是堅持頂格推進“雙招雙引”。依托開放發展大勢,堅持開門洽談、敲門招商,圍繞引進綠色建筑產業和總部經濟,加大走訪招商力度。局主要負責同志帶隊走訪招商企業30余次,在青接待客商70余次,推進簽約項目6個,簽約總投資額500多億元;促成中鐵十四局、中建八局、中建六局、中冶十七局等一批龍頭企業在青設立法人公司。圍繞建筑工業互聯網建設,引進寶力集團在青建設寶力集彩平臺。
二是強化幫扶企業具體措施。出臺延期繳納配套費、調整預售條件等一系列惠企措施。印發《關于深化建筑業保證保險試點工作的通知》,鼓勵建筑業企業以保險形式繳納各類保證金,今年以來累計幫助盤活企業資金53.9億元。對符合條件的房地產開發企業依申請返還商品房預售款重點監管資金,累計撥付資金金額達1077億元。推動建筑業改革措施落實落地,助力企業做大做強。我市26家建筑業企業資質晉升一級,74家企業實現資質增項。8家建筑業企業入選全省建筑業30強,入選企業數量位居全省首位。
三是全力保障市場穩定運行。在全省各地市中率先建設工程造價調整指導政策,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全力助推企業復工復產。統籌調度215家重要建材企業生產運行,緊急上線“建采鏈”采購平臺,保障原材料及產品供銷。制定出臺《應對疫情影響加快項目審批促進投資增長的四條措施》《關于深化施工圖審查改革的通知》等系列文件,進一步深化重點建設項目發包管理改革,簡化重點建設項目開工條件,優先推行工程總承包模式,推進房建、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圖審查改革,推行工程檔案在線報送模式,優化消防驗收服務,推動投資加快落地轉化。堅持“房住不炒”定位,落實房地產市場調控長效機制,全市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運行,全市一、二手住房成交額2688億元,同比增長17.8%。
(三)抓民生改善不停頓,用心辦好重點民生實事
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深入推進重點民生工程建設和民生難題解決,不斷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一是在完善住房保障體系上再發力。緊緊抓住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國家級試點重大機遇,高水平開展住房保障,開工建設公共租賃住房2005套,新增公共租賃住房5606戶,已確定人才住房建設主體的房源9.6萬套/間,我市成功入選第二批中央財政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試點城市。
二是在改善群眾居住條件上再發力。以承擔全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試點任務為契機,開工改造老舊小區項目111個,建筑面積236萬平方米。啟動棚戶區改造2.93萬套(戶)。開工節能保暖改造532萬平方米、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224萬平方米、裝配式建筑470萬平方米,實施106萬平方米公共建筑節能改造,完成工業余熱和新能源供暖510萬平方米,為既有住宅加裝電梯151部,正在推進136部,讓老百姓居住更舒適、生活更方便。
三是在解決重點民生難題上再發力。聚焦群眾反映問題精準發力,開展住宅小區、房屋產權等管理服務提升、“物業服務品牌提升年”等一系列活動,圍繞“交房即辦證”成功開展全市首個新建物業(商品房)交付試點,圍繞“先驗房后收房”在全省率先打造樣板項目,出臺新建商品房全裝修管理制度、新建商品住宅交付流程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新政策舉措,嚴厲打擊公租房違規轉租轉借行為,持續有效化解群眾的揪心事、煩心事,努力讓群眾心氣高、心氣順。
(四)抓城市建設不斷檔,持續改善城市環境品質
聚焦城市發展所需,瞄準城市功能短板,加強市政道路、公用設施建設和城市環境治理,全方位提升城市功能、環境、品質,努力讓城市更加方便、溫馨。
一是持續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新機場高速連接線(雙埠-夏莊段)工程主線橋梁下部結構、蓋梁施工和預制箱梁架設全部完成,年內可實現主線貫通。膠州灣第二海底隧道、環灣路與長沙路立交工程實現開工建設。加快推進太原路東延段工程下部結構施工。打通勁松五路、歡樂濱海城橫A2號路等25條未貫通道路。建成7座人行天橋。
二是持續推進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全面啟動康復大學校園主體工程施工。開工建設浮山后三小區中學等配套教育設施5所,竣工6所。建成公共停車場主體施工項目28個,新增泊位9100余個,完成經營性停車場數據接入38.5萬個,錯時共享專用停車場72家。完成海綿城市建設30平方公里,爭取中央財政海綿城市優秀試點獎勵資金1.2億元。開工建設各類管廊40公里。完成79條市政道路整治提升。新增城市供熱配套面積634.2萬平方米。新建天然氣管網245公里。完成城鎮燃氣企業儲氣能力7602.4萬立方米。
三是持續推進城市環境治理提升。健全建設工地揚塵治理長效管控機制,省內首創渣土車AI智能管控系統,積極改進施工工法,大力推進新型降塵設施和固塵劑應用,技防物防水平進一步提升,治理成效更加凸顯。加強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實現資源化利用3211萬噸,同比增長7%。扎實推進濱海步棧道改造提升和鐵路兩側環境整治提升各項工作。
四是持續鞏固安全質量基礎。堅持標準不降、力度不減,狠抓安全質量不放松,深入開展省級安全發展示范城市創建、城市建設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持續推進住宅工程“滲漏、開裂”專項治理兩大行動,開展全市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機構專項整治“天平”行動、預拌混凝土(砂漿)專項治理“硬核”行動,壓實企業主體責任,狠抓隱患排查整改,今年以來全市建筑施工領域安全生產態勢總體平穩,建筑工程質量有效受控。
(五)抓村鎮建設不止步,全力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統籌開展新型城鎮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全面有序落實農村危房改造、改廁規范升級、垃圾分類規范達標等各項重點任務,著力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優化農村人居環境。
一是全面開展農村危、廁、暖“三改”。發起農村危房改造攻堅,提前全部完成全市560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等級鑒定及標識掛牌實現100%全覆蓋、住房安全保障率達到100%。推進農村改廁“4+N”規范升級,新增改廁管護服務站100個、糞污處理設施61處,300戶以上自然村農村公廁實現全覆蓋,全市農村改廁智能管護平臺建成并投入使用。因地制宜開展農村清潔取暖建設,新增清潔取暖改造9.2萬戶。
二是扎實做好垃圾分類和美麗村居建設。建立“區市統籌、鎮街監管、村級收集、市場化服務”的3+x城鄉環衛一體化運作模式,新增13處鎮級農村垃圾處理終端,100個村莊(社區)開展垃圾分類示范村達標創建,全市5439個村莊(社區)垃圾分類覆蓋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達100%。高水平完成十個美麗村居省級試點建設任務,打造魯派民居新范式,形成省、市、區(市)三級美麗村居建設格局。
三是持續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聚焦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和突破平度萊西、鄉村振興攻勢,制定印發《2020年市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開展城鎮化監測評估,平度南村、膠州李哥莊等23個國家、省、市三級特色小鎮持續健康發展。圍繞涉農區市特別是平度、萊西兩市需求,著重在項目園區、人才住房、舊改棚改、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上加強傾斜支持,助推城鄉融合協調發展。
回顧過去的一年,盡管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距離城市發展需求和廣大市民期待,工作當中還存在不小差距,還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比如,住房保障和房地產市場體系有待完善,住房保障力度仍需加強;與深圳等先進城市基礎設施相比,前瞻性研究謀劃城市建設不足,市政道路、公用事業設施短板還比較明顯;建筑行業企業整體實力偏弱,產業發展核心競爭力不強等。
二、2021年工作打算
2021年,我們將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一切聚焦高質量,一切圍繞高質量,科學合理確定目標任務,創新思路謀突破,雷厲風行抓落實,在新的起點上推動我市住房城鄉建設事業取得新成效,為全市發展大局做出新貢獻。
一是高站位筑牢疫情防控和質量安全防線。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壓實建設工地、房地產交易和經紀場所疫情防控責任,筑牢住建領域疫情防控陣地。牢固樹立“安全第一、質量至上”理念,深入開展城市安全專項整治、農村住房安全動態監測等系列行動,持續健全責任體系,全面管控風險隱患,切實提升質量安全監管水平。
二是高質量推動住建經濟發展。支持指導企業資質升級,助力本土建筑業企業向高端建設領域和外埠市場拓展。引導各類建設主體多選用本地注冊企業參與項目建設,擴大本地市場納統基礎。高規格開展“雙招雙引”,加強與行業領軍企業洽談合作,推動有關企業與我市重點功能片區對接,促成更多項目落地見效。多渠道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建設等領域。推動裝配式建設、綠色建筑產業園集聚發展。鼓勵行業協會發揮優勢打造會議會展平臺,促進資源要素優化配置。
三是高效率推進重大項目工程建設。加快推進膠州灣第二海底隧道建設,全面完成新機場高速連接線(雙埠-夏莊段)工程建設任務,長沙路-環灣路立交橋、太原路東延段工程實現主線通車,持續打通未貫通道路。加快安順路(衡陽路-仙山路)前期研究,力爭年內啟動工程建設。深化海爾路-銀川路立交橋、唐山路(文昌路-世園大道)、浮山隧道、溫州路隧道及其延長線、前海一線地下道路等重點項目前期研究和方案論證,結合市財力情況適時啟動工程建設。以推進膠州灣第二海底隧道、康復大學校園、市公共衛生應急醫院等重大項目建設為重點,持續開展市政道路、公用設施建設和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城市環境治理,全方位提升城市功能品質。
四是高水平做好重點民生保障。結合住房保障和人才住房建籌,有序推進中央財政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試點工作,確保完成年度任務目標,加快建立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在“一城一策”的框架下,推行“一區一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結合《市物業管理條例》修訂實施,推進“齊魯紅色物業建設三年行動”,協調提高業主委員會組建率、物業企業和業委會黨組織覆蓋率,推進實現“全覆蓋、高品質”的總體目標。持續推動群眾“急難愁盼”和媒體曝光的重點民生問題化解,健全問題防范處置長效機制,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不斷提升。
五是高標準推進改革創新流程再造。加強住建領域前瞻性研究,高標準做好住建領域“十四五”規劃編制,實施房屋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緊密結合我市實際,做好完善住房保障體系、綠色城市、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國家級試點任務,高起點謀劃實施自選動作,以試點項目為載體、制度創新為依托,探索形成一批具有特色、走在全國前列、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