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總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根據你局《關于報送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總結的函》要求,現將州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總結于后。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嚴格依法行政,促進行政審批提質增效。統一思想、自覺擔當,進一步強化措施,加大力度,持續抓好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打造全州住建系統一流營商環境。一是梳理更新行政許可事項清單。對照國務院和省政府公布的事項清單目錄,深入分析我州工程建設項目類行政審批事項,將不合法、不合理、不必要的審批事項和前置條件一律取消,梳理出“一次辦”“網上辦”事項25項。事項清單梳理確定后,及時更新政務服務網基礎信息,并與政務服務網的辦事指南保持一致,同時,完成投資項目審批外部和內部流程制定,強化內外銜接流轉,更加方便企業、群眾辦事。二是辦件效率及質量進一步提升。建立行政許可事項受理單制度,一次性告知并收清所有材料。細化權限邊界以及每個審查環節的前后置條件,避免功能類同的重復審查。明確決定的方式、時限及送達方式。1至11月,我局行政審批窗口辦理許可類事項543件,分別是:建筑企業資質許可事項150家,共計400項;建筑業企業資質簡單變更許可127家,共計127件;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16件。辦理其他行政權力22件,分別是:施工圖審查備案16件;竣工驗收備案6件。共計打印各類證書614套1493本,分別是:建筑類資質二級196套392本;建筑類資質三級153套306本;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書265套795本。辦結率100%,全年無辦件效率和質量的投訴舉報。三是系統治理提升監管服務水平。對照我局集中授權至行政審批窗口的行政許可、其他行權事項,嚴格執行落實各項審批制度,積極推行“不見面”審批,啟動辦理結果郵寄服務,讓辦事群眾“最多跑一次”或“零跑腿”。同時,結合今年5月以來開展的全州建筑企業資質審批突出問題系統治理工作實際,全州住建系統統籌發力,堅持刀刃向內動真碰硬,重點圍繞審批崗位風險點及建筑企業資質審批監管中存在的問題和漏洞全面開展自查自糾,采取公布舉報方式、深入企業走訪、邀請企業座談、向企業發函等大力開展征求意見建議和滿意度調查工作。全州排查出問題47條,其中州本級問題23條,縣市問題24條,已按照要求全部于10月份整改完畢。通過集中5個月扎實開展系統治理,形成了一套較完善的監管機制,審批廉政風險防控更加嚴密,審批服務水平和質量進一步提升。四是做好疫情防控助力復工復產。為做好全州建筑市場的有序復工,我局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強化安全監管,確保工地復工有方案,施工安全隱患有排查,務工人員集中居住場所有保障,切實做好復工復產各項準備工作。結合疫情防控實際,在滿足復工條件并取得復工通知書后,采取有計劃有步驟地遞增人員、遞增施工量等措施復工,確保項目復工有序、規范、安全。針對性重點指導檢查各縣(市)住建局和復工企業疫情防控方案和復工復產方案,是否嚴格執行“七不復工”“六個一”,是否達到“六個到位”。開展疫情隔離點、集中觀察點等疫情隔離觀察場所和已開工復工項目人員集中居住場所建筑開展質量安全專項檢查,著力防范化解安全風險隱患,堅決遏制重特大質量安全事故發生,確保全州建筑施工企業復工復產工作安全有序進行。
(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今年以來,全州深入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聚焦優化完善制度機制、壓縮審批時限、審批管理系統建設運行等重點任務,全州上下通力合作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一是審批時限大幅壓縮。州領導小組辦公室不斷探索總結改革經驗,加大統籌力度,多次召集相關成員單位專題研究協調推動。針對五種類型工程建設項目的事項名稱、審批時限、時序、環節等進行調整優化,共計修改完善審批流程圖48處,審批時限由40至90個工作日進一步減壓至31至70個工作日,于11月26日正式印發實施。二是并聯審批穩步推進。截止目前,全州采用并聯審批方式受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53件,第一階段6件、第二階段3件、第三階段35件、第四階段9件;已將消防、人防等技術性審查并入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辦理審圖項目115個,其中聯合審圖項目115個,占比100%。三是管理系統上線運行。于5月20日正式啟用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2.0版)(以下簡稱工改2.0系統),完成州、縣業務系統區域配置,實現全覆蓋。納入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系統辦理的運行清單共計324項,配置管理系統事項綜合管理類型共計117項,提供新建(城市)道路排水工程、新建安置房等7個主題式服務。四是一窗受理扎實開展。基本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公共服務事項一窗進出,州、縣(市)綜合窗口共受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176項,辦理審批項目53個。完成了辦事指南和“一張表單”的制作,項目申報單位按照“一張表單”的引導和要求清楚明白地進行相關材料的申報。五是監管力度不斷加強。初步完成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與投資項目在線監管系統、全省“一體化”平臺審批管理系統有關數據的共享對接;建成社會信用信息平臺并上線運行,已歸集到全州市場主體信用數據546萬余條;通過“雙隨機、一公開”方式檢查18次,共項目41個。六是公用機構積極參與。積極開展市(州)自建“中介超市”與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2.0版)“中介超市”數據對接,通過全省統一的“中介超市”,運用電子簽章推動中介服務全流程網上辦理。截止目前,全州入駐工改2.0系統中介機構5家,水電氣信市政公共服務單位絕大部分入駐。
二、存在的問題
(一)并聯審批機制運行不順暢。受老方式審批習慣和各行業業務系統與工改2.0系統未實現互聯互通的影響,部門之間并聯審批執行不到位,業務系統數據壁壘依然存在。按照改革要求,各行業部門辦理完成后需再次錄入數據到工改2.0系統,審批人員嫌麻煩或忘記錄入,采取線下辦理方式居多,導致線上辦件數據稀少甚至無數據。
(二)審批改革宣傳方式不全面。現階段處于深化改革的關鍵階段,政策信息變動頻繁,部分辦事企業和群眾對改革后的網絡公示信息不了解,習慣于實地咨詢和直接到行業部門辦理,提交申報材料不習慣到綜合服務窗口,而是找對應的行業部門申報,未能完全達到不見面審批的要求,直接影響了辦件效率和改革進度。
(三)審批管理系統運行不及時。雖然今年采取視頻方式、現場培訓等開展了多次系統使用操作培訓,各行業部門審批人員存在輪崗換崗的因素,不熟練使用系統操作,未及時在工改2.0系統正常辦理審批推送。目前,僅有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手續、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核發、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第三階段的事項納入工改2.0平臺進行審批,其余事項均無辦理信息。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局將持續按照“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要求,加力推進建設工程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堅決貫徹落實壓縮形成的31至70個工作日的審批流程機制,督導涉改部門和縣市優化完善改革配套制度,積極推進“一窗受理、信息共享、集成服務”工作,執行綜合審批流程,強化信息公開宣傳,不斷提升審批服務業務能力水平,促進“放管服”改革向縱深發展,持續營造全州建筑業良好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