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區委科技工作總結3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第一篇 2013年,科技部門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科技部門的指導支持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推進“爭先創優”活動為動力,著力推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著力推動科技項目建設和科技成果轉化,著力深化“三服務”活動,為快速提升區域自主創新能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一、2013年主要工作目標完成情況
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13.9億元,同比增長53.5%。組織實施國家級重點新產品試制計劃4項、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3項、國家火炬計劃項目1項;組織實施省科技支撐計劃項目5項、省企業博士創新項目4項;組織實施市級科技發展計劃6項。新認定省創新型企業3家、高新技術企業4家、省級農業科技型企業1家、省民營科技型企業15家。新認定省級高新技術產品26項。新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家、市級院士工作站1家。上爭各類科技計劃項目資金突破400萬元。區高新技術創業中心招引內資2810萬元,新增入駐企業15個,預計全年可實現產值1.2億元,開票銷售8000萬元,納稅600萬元。全年專利申請848項以上,其中發明專利申請244項以上,專利授權336項。
二、主要工作措施
1、以“創先爭優”活動為動力,堅定服務發展信心
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是黨中央和省、市、區委部署的重大的政治任務。根據活動要求,我局確定以“加強科技支撐,推進轉型升級”為主題,以創建先進基層黨組織、爭當優秀共產黨員為載體,在聯系企業推進項目、創新創業轉型升級、為民辦事服務基層、夯實基礎提升“三力”等方面創先爭優,積極幫助企業掌握政策、爭資金;積極為企業找項目、走產學研合作之路;積極為企業解融資難、搭建科技金融合作平臺;按照支部、黨員“五好”、“五帶頭”的標準,制定支部和黨員創爭規劃,公開黨員承諾,切實將創先爭優活動與當前工作和支部黨員創爭緊密結合起來,統籌兼顧,有序推進,圓滿完成了創先爭優活動階段性工作任務。
2、以科技項目建設為重點,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一是抓創新,培植高新技術產業。深入開展“三服務”活動,深入全區鎮(街)和重點企業,了解企業的技術需求,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確定的“四新產業”發展要求,鼓勵企業與高校院所合作研發和關鍵技術攻關,以做大做強為目標,努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術的高新技術產品和擁有雄厚發展實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對符合各類科技計劃指南的項目,積極做好項目的培育申報。2013年,組織申報國家級各類計劃項目13項,省級各類計劃項目70項,市級各類計劃項目29項,冬慶數控等三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成立實現了我區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零突破”。組織申報省級“創新創業人才引進計劃”11項、市級18項。罡陽股份有限公司引進的郭艷玲博士已通過省考察組現場考核,可望獲得省100萬元資助。組織申報2013年度企業博士集聚計劃(企業創新類),7家通過省考核,每家可獲得15萬元資助。組織申報省科技型企業家培育工程4人,在培育期內為不低于50%的培育對象累計提供100萬元以上的科技或人才項目經費。組織申報省產業教授1人。
二是抓轉化,培養高新技術企業。積極鼓勵企業與高校院所合作,引進先進、適用的科技成果來我區轉化。微特利與哈工大合作的新能源電機項目、罡陽股份有限公司引進大學的電控液壓助力轉向器、泰州現代鋒陵農業裝備有限公司引進大學的履帶全喂入式縱軸流聯合收割機關鍵技術等一批技術的引進,為我區經濟發展增添了后勁。
三是抓招商,引進高新技術項目。深化與高校科研單位的科技合作交流,重點圍繞新能源產業園建設,開展科技招商,由香港建隆集團投資建設的LED大功率路燈項目正式簽約落戶我區。賽福電子、云涌電子、鋒碩電子、智視通、日高冷機、歐菱自動化等其他項目的加入,拓展了我區新興產業的空間。
四是抓孵化,培育高新技術產業。截止到目前,區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已引進35個項目入駐孵化。另有一批高新技術項目在洽談之中。
五是抓落實,助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全面落實我區已出臺的《扶持激勵重點和成長型工業企業加快發展的意見》、《區科技創新獎勵辦法》、《泰州市區專利發展資金管理辦法》、《泰州市區科技三項費用使用管理辦法》等政策,激勵企業的科技創新熱情。同時積極引導企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開通區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并深入鎮(街)企業開展專利調研與專利培訓,嚴厲查處專利假冒侵權行為,協助上級知識產權管理部門調處2起專利糾紛。
3、以培育創新平臺為手段,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一是加快企業研發平臺建設。以“企業院校行”、“專家企業行”等活動為抓手,大力推進企業與高校院所合作共建研發機構。罡楊動力轉向器、寶銳石油、液壓等3家企業先后與有關高校院所合作共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明星集團、宇成集團、冬慶數控等3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升級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6家企業先后與高校院所建立產學研聯合體,一批科技成果在我區落戶、轉化和產業化。
二是加快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區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區生產力促進中心、區科技信息中心功能進一步強化,2013年,我們把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作為推進科技創新的重要手段,加大投入,充實力量。全年網站點擊次數已超過2萬人次,科技信息2000多條。區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全面投入使用,35家企業先后入駐,預計可實現銷售1.2億元,利稅600萬元。
三是推進社會中介服務機構建設。積極推進區級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和社會中介服務機構建設,省級高新技術創新服務中心、區生產力促進中心、區科技信息服務中心功能進一步強化,成為引導全區企業依靠科技創新,促進企業發展的重要載體;知識律師事務所、創為創新投資有限公司、地益專利事務所、樂信機電商情網等科技服務機構,成為服務我區企業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
4、加大工作力度,積極上爭項目資金和人才資金
為了爭取國家和省各類科技資金的資助,我局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部署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的申報,注重發揮區生產力促進中心及社會中介機構的作用。通過網站、快報等多種途徑,將各級科技計劃的申報信息及時宣傳到企業。同時,組織力量,深入到全區262家重點成長型企業,排查科技項目源,幫助企業申報,并組織力量跑省跑部做好項目申報后的跟蹤服務。全年共組織組織申報國家級各類計劃項目13項,省級各類計劃項目70項,市級各類計劃項目29項。罡陽股份有限公司引進的郭艷玲博士已通過省考察組現場考核,可望獲得省100萬元資助。組織申報省科技型企業家培育工程4人,通過評審后,在培育期內為不低于50%的培育對象可獲得100萬元以上的科技或人才項目經費。
5、強化科技宣傳,激發公眾支持和參與創新熱情
今年我們加大了科技政策的宣傳力度。一是明確責任,確化科技宣傳意識。年初,在各科室目標責任狀中明確了各科室的信息宣傳指標,將科技信息宣傳工作責任到人。二是通過實施機關干部掛鉤聯系制度,主動向企業全面講解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前景和享受的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優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三是推進《綱要》實施,大力開展科普活動。通過科普宣傳周、科教進社區、三下鄉、評選“科普示范型家庭”、舉辦社區科普講座等活動的開展,有效提升了區內群眾的科學素質。四是通過《高新技術產業化科技成果信息快報》和區內外媒體,推介科技成果、宣傳科技創新。
6、加強作風建設,提升機關干部素質和服務能力
為進一步提高機關工作人員服務基層服務發展的能力,今年我們把機關作風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以主題教育為契機,著力增強效能意識。局黨組把每周的周六定為機關學習時間,從純理論的學習,到機關內部業務知識的交流培訓,從機關作風建設的大動員到主題教育活動的大黨課,基本形成了領導帶著學、工作人員互相學的良好氣氛。同時,我們堅持一手抓理論學習,強化思想的大解放,一手抓務實工作,強化思路的大創新,扎實將主題教育活動抓出成效,機關工作人員的理論素養和效能意識明顯增強,真正練就為爭作貢獻的本領。二是通過掛鉤聯系制度的施行,有力推動全局干部職工變開會、發文件指導為深入一線指導,變浮在表面聽匯報為親臨現場掌握第一手資料。通過走訪、調研、檢查、督導等多種形式,對各項重點工作進行全程跟蹤,對重點突出問題及時研究解決,基本形成“下去一把抓,回來再分家”的工作方法。三是建立例會督查制度。在每周一的黨組工作例會上,不僅要傳達學習區以上會議精神、研究討論近期工作安排,更要對上周工作進展情況進行檢查;在每月的中層干部工作例會上,不僅要通報有關工作進展情況,更要匯報上月工作的完成情況。四是以考核為手段,著力健全約束機制。年初,進一步細化分解工作目標,明確具體要求,將各項目標任務全部分解到機關每一個科室,以科室目標責任狀的形式,將壓力傳遞到機關每一個人,形成了一層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局面。四是加強制度建設。按照已經出臺的《否決事項報告制度》、《問責制》、《限時辦結制》、《效能建設負責制》、《服務承諾制》、《首問負責制》、《政務公開責任追究制》等一系列規章制度,進一步規范機關工作人員的日常行為,強化對機關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通過加強學習和建制約束等多種途徑,激發了機關工作人員想干事的熱情、能干事的本領、干成事的魄力,鍛煉和造就了一批廉潔從政、勤政為民的干部隊伍。在抓好機關作風建設的同時,我們還組織參與了文明城市創建、抗震救災、拆遷包保、招商引資等政府重點工作,均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機關作風建設的推動下,機關面貌煥然一新,班子成員內部空前團結,機關工作人員的工作激情空前高漲,工作中主動加班的現象時有發生,機關工作效率明顯提高。
第二篇 2013年,科技部門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科技部門的指導支持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固樹立“項目為王、服務為先、注重實效”的科技服務發展的指導方針,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扎實推進以“服務項目、服務企業、服務投資者”為主題的“三服務”活動,緊貼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思路,落實措施,強化服務,不斷增強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快速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有力地推動了全區科技項目建設和科技成果轉化,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72.98億元,同比增長93.78%;新建省級“院士工作站”1家,博士后工作站2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家,共建產學研聯合體16家;完成市級科技成果鑒定10項;簽訂科技合作項目40項;成功舉辦區第二屆科技成果信息暨產學研合作項目簽約大會,各類科技成果信息1000多個,現場簽約18個科技合作項目,解決重大技術難題6個;順利通過兩年一度的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考核驗收;罡陽股份郭永豐、衛崗乳業趙景陽入選省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共獲得各130萬元資金支持;上爭各類科技計劃項目資金310萬元;建成省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1號大樓建成并投入使用,26個科技項目入駐“孵化”,引進資金2800萬元;完成專利申請量785件,其中,發明專利136件,百企三創企業完成專利申請超過50件。
一、以學習實踐活動為契機,堅定服務經濟發展信心
深入開展學習實踐活動,是黨中央和省、市、區委部署的重大的政治任務。活動開展以來,區科技部門堅持一手抓理論學習和調研,強化思想的大解放,一手抓實踐活動,強化思路的大創新,完善體制機制,突出解決問題,堅持做到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特色。活動期間,先后組織學習各類報告、摘編和重要文件數十篇;深入鎮(街)、企業和社區開展工作調研和科技服務,撰寫心得體會19篇、調研報告6篇;組織召開科技局黨組中心組專題學習會;組織機關干部職工和鎮(街)科技助理赴沭陽考察學習。組織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堅持把查找和解決問題作為著力點,邊學習、邊調研、邊檢查、邊整改,什么問題突出就重點解決什么問題,努力使學習實踐活動成為總結實踐經驗、完善發展措施、解決突出問題的過程,成為統一全局思想、堅定發展信心的根本保證。我局學習實踐活動得到了區委學習實踐考核評估組的高度肯定,并被推薦為泰州市委對區委學習實踐活動四個考核評估單位之一。
二、以科技項目建設為重點,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圍繞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全年科技工作注重五個方面。
1.抓創新,培植高新技術產業。扎實開展“三服務”活動,深入全區鎮(街)和重點企業,了解企業的技術需求,根據《省科技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目標任務,緊緊圍繞太陽能光伏、集成電路、通信與網絡、半導體照明、等十大高技術新興產業和中高檔數控機床、智能化工程機械、節能與電力設備、數字化醫療設備、新型功能材料等十大高技術優勢產業,鼓勵企業與高校院所合作研發和關鍵技術攻關,以做大做強為目標,努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術的高新技術產品和擁有雄厚發展實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對符合各類科技計劃指南的項目,積極做好項目的培育申報。2013年,組織申報國家級科技人員服務企業行動計劃項目1項,申報省級重大成果轉化資金項目3項、科技支撐計劃2個、重要技術標準1項、創新型企業家3個、博士創新項目2個、公共服務平臺1個、重點實驗室1個以及社會事業項目2項,申報市級科技發展計劃項目6項,“興農富民”工程項目5項,獲上級科技撥款310萬元。
2.抓轉化,培養高新技術產業。鼓勵中小企業與高校院所合作,引進先進、適用和科技成果來我區轉化。宇成動力引進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的半喂入花生聯合收割機和油菜籽收割機項目、泰州現代塑料引進山東省科學院的超強輻射交聯聚乙烯熱收縮膠帶技術、泰州機械廠有限公司引進南京航天航空大學柔性制造技術、罡陽股份有限公司引進大學的電控液壓助力轉向器、泰州現代鋒陵農業裝備有限公司引進大學的履帶全喂入式縱軸流聯合收割機關鍵技術等一批技術的引進,為我區經濟發展增添了后勁。
3.抓招商,引進高新技術產業。深化與高校科研單位的科技合作交流,加快新材料、電子元器件及智能化設備、新能源及儲能設備、汽車零部件等產業的引進和本土化,推動我區企業提升、產業發展。金陽光電極箔、慧能儲能設備、LED大功率照明路燈、智能化電網遠程控制設備、自動洗碗機及后櫥設備等拓展了我區新興產業的空間。
4.抓孵化,培育高新技術產業。截止到目前,區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已引進26個項目入駐孵化。另有一批高新技術項目在洽談之中。
5.抓落實,助推高新技術產業。整合當前國家、省、市、區各類科技政策,組織編印成冊,發放到企業,使企業更好的了解政策。全面落實我區已出臺的《扶持激勵重點和成長型工業企業加快發展的意見》、《區科技創新獎勵辦法》、《泰州市區專利發展資金管理辦法》、《泰州市區科技三項費用使用管理辦法》等政策,激勵企業的科技創新熱情。同時積極引導企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先后深入九龍、罡楊、蘇陳、城東街道、城西街道、春蘭機械廠等開展專利調研與專利培訓,組織區屬企業38名工程技術人員參加市知識產權培訓班,嚴厲查處專利假冒侵權行為,協助上級知識產權管理部門調處2起專利糾紛。
三、以培育創新平臺為手段,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1.加快企業研發平臺建設。以“企業院校行”、“專家企業行”和“科技成果信息會”等活動為抓手,大力推進企業與高校院所合作共建研發機構。冬慶數控與哈爾濱工業大學率先在全區建立院士工作站,被命名為“省院士工作站”并獲100萬元資助;申視塑料、泰州機械廠有限公司、春蘭機械、中盛光電、春蘭冷凍、衛崗乳業等6家企業先后與有關高校院所合作共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今年新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數量是前二年總和的二倍;中科院上海國家技術中心泰州分中心成功落戶,16家企業先后與高校院所建立產學研聯合體,一批科技成果在我區落戶、轉化和產業化;國際產學研合作有新突破,7月份我們成功邀請日本日本京都大學博士、松下電器專家西野敦來我區中盛光電、璞瑞電池等企業訪問,幫助解決重大技術難題。11月份韓國Nu-master與浩邦科技洽談合作共建洗碗機后櫥設備研發機構,目前正在注冊之中。
2.加快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區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區生產力促進中心、區科技信息中心功能進一步強化,2013年,我們把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作為推進科技創新的重要手段,加大投入,充實力量。全年網站點擊次數已超過2萬人次,科技信息2000多條。區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完成1號孵化大樓及配套工程建設,26家企業先后入駐,并順利升級為省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新聘請2名科技專家擔任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科技創新顧問。
3.推進社會中介服務機構建設。一批科技服務企業的中介服務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地益專利事務所已成為服務全區企業、加快知識產權保護的主力軍;泰陽科技投資服務有限公司已為多家企業的科技項目申報提供幫助;樂信機電商情網成功與阿里巴巴機械頻道聯手,共同打造我區機電產業的重要商務平臺,2013年8月,樂信機電商情網被授予“省民營科技型企業”稱號。
四、以機關效能建設為抓手,提高科技隊伍整體素質
1.組建科技創新專題服務團。由局領導牽頭,打破科室、人員身份限制,組成項目專家組、項目采集組、專利服務組、政策宣傳組,以企業的服務需要為第一信號,以為企業服務的效果為工作的主要目標,全面為企業開展點對點服務活動。年初組織項目專家組蹲點申視塑料、中盛光電、宇成集團等重點企業,現場指導企業組織申報材料,幫助企業找準申報關鍵點,先后為申視塑料、中盛光電、宇成集團、冬慶數控、三星機械等10家企業申報各類計劃項目21項,通過預審項目16項,項目申報數同比去年大幅攀升;項目采集組多次組織小分隊赴北京、上海、山東、廈門、南京、無錫、常州等地高校院所,并邀國內外專家來區企業考察、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項目對接洽談;專利服務組先后為城東街道、春蘭機械等開展知識產權專題培訓;政策宣傳組結合當前科技創新工作要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將國家、省、市、區現行科技政策簡明扼要地進行梳理、編印了《科技創新政策匯編》,并及時送到企業家手中。今年還三次組織科技創新專題服務團集中到春蘭機械、申視塑料、浩邦科技進行全方位科技服務活動,受到企業的廣泛歡迎。
2.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針對全區產業結構特點和企業的需求,實行剛柔并舉和以項目帶動人才的策略,幫助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和實用型人才。組織6家企業申報省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其中罡陽股份郭永豐博士、衛崗乳業的趙景陽博士通過專家評審和現場考察,有望各獲得100萬元的資金支持。
3.加強機關干部職工業務培訓。5月份,組織中層以上干部赴沭陽考察學習,大家為沭陽人勇于探索、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和大力推進經濟、科技工作的經驗做法感到震撼。今年,我們還通過專家論證會、專題講座、學術報告、培訓班等多種形式進行理論和業務知識培訓,通過學習和培訓,大家更加解放思想,振奮精神,增強服務意識,提高工作效率,進一步優化了科技創新軟環境。
第三篇 2013年,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科技部門的指導下,我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固樹立“項目為王,服務為先,注重實效”的科技服務經濟發展的理念,積極開展“踐行科學發展觀,我為泰州作貢獻”主題教育活動,緊貼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思路,落實措施,強化服務,不斷增強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快速提升全區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有力地推動了全區科技項目建設和科技成果轉化,為全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
一、夯實工作基礎,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
年初,及時將市、區下達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R&D經費支出和專利申請”等工作目標任務分解到各鎮(街)園區,制定并實施《高新技術產業化目標考核細則》,進一步強化對鎮(街)高新技術產業化目標完成情況的督促檢查。制定《科技局、科協機關干部掛鉤聯系制度》領導班子成員和全體中層干部分別與鎮(街)園區、重點成長型企業及銷售收入在3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掛鉤聯系,及時了解和掌握企業新產品研發、重大技改、技術難題需求、產學研合作、專利申請、科技人才等情況,指導做好科技創新、項目申報和科技統計等工作。參與組織召開全區工業經濟暨科技工作會議,表彰先進,兌現獎勵,圍繞工業經濟5411工程目標,推進企業科技創新步伐,營造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氛圍。7月份,召開全區重點成長型企業科技工作匯報會,邀請各鎮(街道)分管科技工作負責人、科技助理、企管站長、統計站長參會。會上,不僅對上半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R&D經費支出、專利申請等科技工作年度目標完成情況進行督查,而且邀請統計專家對R&D經費支出等科技統計的方法進行業務培訓。針對我區數控機床產業集聚度高的特點,及時派員參與特種加工機床行業協會組織的技術研討會、交流會和理事單位聯席會議,積極宣傳國家鼓勵和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制定《區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及進駐企業相關優惠政策》,修定《泰州市區科技三項費用管理辦法》,鼓勵支持企業和有識之士進行“創新、創業、創優”。為了鞏固創新成果,我們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通過知識產權宣傳周、報告會、講座、百企三創、正式正版正貨承諾等工作,推動企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管理和保護工作。一系列工作措施的實施,有力地推動了我區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預計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32億元,比去年增長90.5%,增幅將繼續高居全市榜首。
二、創新活動方式,推動企業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
組織開展以院企“雙向行”為主體的產學研合作對接活動。在調研了解企業項目和技術需求的基礎上,我們組織8支由局領導帶隊、科室和企業參加的小分隊,分赴滬浙、北京、武漢、東北、西安、蘭州、廣州等地高校院所,由全方位了解國內前沿科技動態,采集適合我區產業發展的項目信息,并邀請有關高校院所的專家教授來我區指導和幫助企業破解技術難題,促成企業與高校院所全方位、多形式、深層次的科技合作,著力引進一批高新技術項目,解決一批企業重大技術難題,轉化一批最新科研成果,努力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通過近8個月的籌備,今年9月17日,我區成功召開了“科技成果信息暨產學研合作(科技招商)簽約大會”,會上,來自中科院相關科研單位、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南大學、武漢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14家高校院所的30多位專家教授帶來1200多項科技成果信息,相關高校院所與我區簽訂鋰電池封裝、去乳糖牛奶、軍用飛機數據線等15個產學研和科技招商項目,項目總投資2億元以上,預計到2011年可形成年銷售超過10億元。在一系列重大科技活動的推動下,我區企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明顯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大大提升。2013年,全區新成立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完成市級科技成果鑒定15項,評選區級科技進步獎20項。R&D經費預計投入超過一億元,占GDP的比重將達到1.16%以上,專利申請量600件以上,其中發明專利100件,國際專利1件,完成授權專利280件。
三、突出項目帶動,促進創新載體建設和科技招商
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成立一年來,先后成功引進上海科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10家高新技術企業入駐。由于歷史原因,我區創新創業載體建設滯后,成為我區科技事業加快發展的“瓶頸”。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滯后的問題,引起了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今年上半年,區委常委會和政府常務會先后專題聽取科技工作的情況匯報,對建好區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區政府領導專題視察了區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區財政拿出1200萬元用于創業中心的基礎建設。按照區領導“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總體部署和國家級高新技術創業中心的要求,我區全面啟動區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的建設。目前,已完成創業中心的規劃修編、一期工程16.2畝土地掛拍、六層8000平方米主體大樓全面封頂,年內將竣工驗收。為進一步推進科技招商工作,專門成立招商小組,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廣泛與各地商會、中介機構、高校院所和各界朋友接觸,吸引高端科技項目來我區落戶、吸納前沿科技成果來我區轉化。先后引進濟南先河科技的超高分子聚乙烯管材項目、上海科星生物公司的“無糖奶”項目、北京快一拍公司的“鋰電池項目”、天津賽福公司的電器項目、安徽淮南白藍公司的地源熱泵空調項目以及美國ESA公司的醫療器械項目等成功落戶我區。同時,充分利用深圳招商會的時機,主動拜訪在當地影響較大、投資實力較強的深圳總商會福州商會,并成功邀請該商會20多名會員來我區參觀考察和投資洽談。我們還多次赴廈門、蘇州、上海、溫州等地進行投資洽談,與當地商會、投資咨詢中介等機構建立了密切聯系。
四、加大工作力度,積極上爭項目資金和人才資金
為了爭取國家和省各類科技資金的資助,我局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部署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的申報,注意發揮區生產力促進中心及社會中介機構的作用。通過網站、快報等多種途徑,將各級科技計劃的申報信息及時宣傳到企業。同時,組織力量,深入到全區202家列統企業,排查科技項目源,幫助企業申報,并組織力量跑省跑部做好項目申報后的跟蹤服務。全年共組織申報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9項,其中,工業項目13項、農業項目5項、社會事業項目1項。全年共組織實施國家重點新產品4項、國家火炬計劃項目2項、國家星火計劃項目1項、國家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計劃項目1項、國家科技型中心企業創新基金項目2項、省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項;新認定省級高新技術產品8項、高新技術企業2家、省民營科技企業11家、省自主創新產品1項、省優秀成長型企業1家;我區首個國際合作項目,中盛泰通光電有限公司的“二軸追日型并網光伏發電系統”已進入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指南并進入答辯階段;冬慶數控的白博士和微特利的崔教授分別獲得“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計劃”各100萬元的資金支持。
五、強化科技宣傳,激發公眾支持和參與創新熱情
今年我們加大了科技政策的宣傳力度。一是明確責任,確化科技宣傳意識。年初,在各科室目標責任狀中明確了各科室的信息宣傳指標,將科技信息宣傳工作責任到人。二是通過實施機關干部掛鉤聯系制度,主動向企業全面講解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前景和享受的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優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三是推進《綱要》實施,大力開展科普活動。通過科普宣傳周、科教進社區、三下鄉、評選“科普示范型家庭”、舉辦社區科普講座等活動的開展,有效提升了區內群眾的科學素質。四是通過《高新技術產業化科技成果信息快報》和區內外媒體,推介科技成果、宣傳科技創新。全年累計編印《高新技術產業化科技成果信息快報》9期,發送各類科技信息300多條,被區政府網站錄用86條,市科技局網站錄用108條,省科技廳網站錄用38條,同時,以科技為主題的宣傳稿件被泰州日報刊載5篇(其中頭版頭條2篇),《科技推動進步創新引領發展》、《關于泰州市區R&D經費投入的分析與思考》調研文章,先后被《情況》、《科技信息》等雜志刊載。
六、加強作風建設,提升機關干部素質和服務能力
為進一步提高機關工作人員服務基層服務發展的能力,今年我們把機關作風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以主題教育為契機,著力增強效能意識。局黨組把每周的周六定為機關學習時間,從純理論的學習,到機關內部業務知識的交流培訓,從機關作風建設的大動員到主題教育活動的大黨課,基本形成了領導帶著學、工作人員互相學的良好氣氛。同時,我們堅持一手抓理論學習,強化思想的大解放,一手抓務實工作,強化思路的大創新,扎實將主題教育活動抓出成效,機關工作人員的理論素養和效能意識明顯增強,真正練就為爭作貢獻的本領。二是通過掛鉤聯系制度的施行,有力推動全局干部職工變開會、發文件指導為深入一線指導,變浮在表面聽匯報為親臨現場掌握第一手資料。通過走訪、調研、檢查、督導等多種形式,對各項重點工作進行全程跟蹤,對重點突出問題及時研究解決,基本形成“下去一把抓,回來再分家”的工作方法。三是建立例會督查制度。在每周一的黨組工作例會上,不僅要傳達學習區以上會議精神、研究討論近期工作安排,更要對上周工作進展情況進行檢查;在每月的中層干部工作例會上,不僅要通報有關工作進展情況,更要匯報上月工作的完成情況。四是以考核為手段,著力健全約束機制。年初,在調整科室設置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工作目標,明確具體要求,將各項目標任務全部分解到機關每一個科室,以科室目標責任狀的形式,將壓力傳遞到機關每一個人,形成了一層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局面。四是加強制度建設。今年,我們先后出臺了《否決事項報告制度》、《問責制》、《限時辦結制》、《效能建設負責制》、《服務承諾制》、《首問負責制》、《政務公開責任追究制》等一系列規章制度,規范機關工作人員的日常行為,強化對機關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通過加強學習和建制約束等多種途徑,激發了機關工作人員想干事的熱情、能干事的本領、干成事的魄力,鍛煉和造就了一批廉潔從政、勤政為民的干部隊伍。在抓好機關作風建設的同時,我們成立了區科技局工會組織,組織參與了文明城市創建、奧運火炬傳遞、抗震救災、拆遷包保、招商引資等政府重點工作,均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機關作風建設的推動下,機關面貌煥然一新,班子成員內部空前團結,機關工作人員的工作激情空前高漲,工作中主動加班的現象時有發生,機關工作效率明顯提高。
2013年,我區的科技工作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科技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區有關部門的關心幫助下,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們也認識到,科技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還不強、產學研合作的步伐還不快、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雖然增幅較快但總體體量偏小,這些都直接影響著我區“創新型城區”建設和科技進步事業的加快發展,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一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