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政局2019年工作總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民為本,本固邦寧。民政工作是生活中最溫暖的底色,系民生,連民心。2019年,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民政部門的精心指導下,縣民政局牢固樹立和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工作理念,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多措并舉提升社會保障工作水平,改善弱勢群體生活質量,增強民眾的幸福感獲得感。現將今年工作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基層黨建統攬工作全局
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督查,貫穿于民政工作始終。
(一)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縣民政局黨組班子于今年8月份調整配齊,新的局黨組班子精誠團結,堅持民主集中制,加強溝通協調,進行科學決策,按照提出的“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要求,從時代和實踐發展需要出發,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力打造“五個過硬”領導班子。
(二)加強基層黨支部建設。按照“支部設置標準化、組織生活正常化、管理服務精細化、工作制度體系化、陣地建設規范化”的要求加強局機關黨支部建設。在10月份進行了支委補選,補選了3名支委委員,調整了機關黨支部書記,加強了支委班子力量;嚴格落實“”、組織生活會、談心談話、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全面推行支部主題黨日,抓實黨員積分管理機制,加強紀實管理。
(三)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主題教育圍繞五個具體目標扎實開展。學習教育方面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組織開展了三期集中學習研討,集中學習時間累積達7天,建立《學習清單》并對照學習,開展了革命傳統教育、形勢政策教育、先進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調查研究方面領導班子成員扎實開展調查研究,撰寫調研報告3 篇,召開了調研成果研討交流會和調研成果見面會。通過深入調研,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11個,推動調研成果轉化為措施制度4 條。問題檢視整改方面嚴格按照“四個對照”“四個找一找”要求,結合8個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堅持“開門”抓檢視,局黨組班子檢視問題13條,其中專項整治問題查找2 條,班子成員個人檢視問題32 條。按照“邊學習、邊對照、邊檢視、邊整改”的原則,對問題實行動態管理,整改一個、銷號一個,做到主題教育每推進一步,問題梳理整改深入一層。
二、救助兜底彰顯責任擔當
(一)核查培訓到位。落實“應保盡保、應兜盡兜、應養盡養、應救盡救”要求,兜底保障核查工作要求務必做到4個100%(100%入戶調查、100%入戶核算、100%民主評議、100%公示公開);春節后及時開展社會救助兜底保障走村入戶調研工作,科學制訂了《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手冊》,分2個業務培訓小組分別對全縣12個鄉鎮逐一開展“社會救助兜底保障”集中培訓;今年5月份將工作人員分為三個復核工作組,對全縣12個鄉鎮原農村低保戶、特困供養、殘疾人補貼抽查不低于30%進行入戶復核,新增農村低保戶、特困供養、殘疾人補貼100%進行入戶復核,走遍全縣160個村,確保社會救助兜底保障無死角。
(二)信息比對到位。認真落實湘民發﹝2018﹞38號文件精神,提前完成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對象在省社會救助信息管理系統標識工作任務,做到納入一個,標識一個;按照(民發﹝2017﹞152號)文件精神,做到定期銜接,按月對接,確保貧困線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線基本達到一致;按照湘政辦發﹝2013﹞58號文件要求,建立了低收入家庭認定機制,制定了包括核對內容、核對流程、結果運用等在內的核對辦法,通過在線或離線比對,對正在享受低保的對象和上報的新增對象中有車輛、房產、工商、稅務、社保金、公積金等信息的進行篩選和核查,確保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對象準確、高效、公正認定。目前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錄入完成8645戶、17608人,新增城鄉低保對象經濟狀況信息比對達到222%,信息復核達到77%。
(三)臨時救助到位。2019年度已下撥鄉鎮救助資金共計316萬元。救助股直接為困難群眾實施救助753萬元(含鄉鎮集中上報我局申請臨時救助資金529萬元),共計救助7489人次。特困重癥精神病患者臨時醫療救助130人,發放救助資金21萬元。精減退職人員今年新增1人,共計40人,共發放救助金28616元。
(四)提標清理到位。農村低保在2019年省定農村低保最低標準310元/人/月的基礎上增加了30元/月/人,農村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對象一類保障標準提高到340元/人/月,二類保障標準提高到227元/月/人,三類保障標準提高到197元/月/人,人均救助水平達到229元/月/人(比2018年人均救助水平185元/月/人提高了23%),超過了省市要求的人均救助水平197元/月/人標準的16%。從4月份開始我局對全縣農村低保進行清理整頓,做到應保盡保,全縣共新增農村低保(6月份基礎上)2014戶2272人,核減456戶1023人;目前全縣共有農村低保和社會保障兜底保障對象4387戶7257人,12月份低保發放金為164.7179萬元,1至12月份累計發放農村低保金1655萬元;低保金實行財政一卡通按月發放,新標準自2019年7月開始實行,在7月份發放低保金時對1--6月份低保對象按新標準進行補發。目前共有城市低保4716人,2969戶,全年累計發放城市低保金2454萬元,保障標準為500元/月.人,平均救助水平達到360元/月/人。為切實做好城市低保工作,我局今年在9-10月份分成9個核查組對全縣城市低保進行清理整頓,堅決杜絕人情保、關系保、政策保、死亡保和服刑保,把家庭經濟困難的居民及時納入,通過清理,核減不符合條件的620戶1567人,新增247戶295人。按有關文件要求,對全縣4月、5月、6月登記在冊的城鄉低保、特困人員分三次按每人15元的標準發放價格臨時補貼。
(五)殘疾人兩項補貼到位。認真落實省政府2019年“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發放標準每人每月提高到60元”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從2019年1月起,我縣殘疾人“兩項補貼”已經按60元/月.人標準進行發放,并要求鄉鎮每月25日至30日上報異動花名冊及紙質個人信息審批資料。截至11月,共發放重度護理補貼28295人次169.1285萬元,困難生活補貼14906人次89.576萬元。 今年6月,隨著農村低保大排查工作的開展,新增農村低保對象2271人,根據這個異動基數,我們將其中的殘疾人進行了比對,同步新增了困難生活補貼1420人,核減71人;新增重度護理補貼460人,核減63人;新增享受兩項補貼483人,核減92人。
(六)“一戶一檔”資料到位。通過全面清理核查,將我縣所有低保對象、特困供養對象和殘疾人兩項補貼對象建立了“一戶一檔”資料,進一步更新完善救助家庭戶檔資料,并統一制作了檔案盒標簽和“一戶一檔”目錄,實現每戶救助家庭的檔案資料規范化、具體化、標準化,使其達到一目了然、應有盡有的程度。
三、關愛老弱踐行愛民理念
(一)穩步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我縣共有90-99歲高齡老人422人,按60元/月.人標準發放高齡補貼,百歲以上老年人6人,按每人每月300元標準發放長壽保健金,基本養老服務補貼人數1472人,按20元/月/人標準發放基本養老服務補貼,全年共計發放老年人福利補貼資金622140元。為全縣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辦理老年優待證,為交通不便的老百姓方便快捷實惠的辦好優待證,今年已累計已辦理《優待證》1100余冊。對縣內女性50歲以上、男性55歲以上至80歲的“低保”人員、城鎮“三無”人員、農村“五保”對象、優撫對象及失獨老年人,按每人25元的標準與中國人壽同等出資統一投保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全縣共投保11670人。居家養老服務平臺服務人數為1200人,服務了6870人次。
(二)孤兒生活費有序發放。截至11月底有孤兒12人,發放3個季度孤兒生活費77600元。根據湘民發〔2019〕26號文件要求,自2019年1月起提高全省孤兒基本生活最低保障標準,社會散居孤兒由每人每月8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950元。12月份發放第四季度孤兒生活費時予以補發,補發金額19800元。
(三)專注關愛留守(困境)兒童。在4月、5月聯合慈善會、鄉鎮社工站、縣南山牧業、縣七七科技公司分別對威溪鄉中心學校小學部、白毛坪鎮大陽村中心小學的留守(困境)兒童進行關愛慰問,邀請苗鄉樂藝術團和學生們舉辦了一場精彩的文藝匯演,給學校參加活動的所有學生發放了鮮奶,給448名留守兒童贈送了保溫飯盒、文具、書包,對20名優秀留守(困境)兒童給予了200元/人的獎勵;在7月份,市家庭教育研究會聯合我縣社會組織孵化基地、青青社會服務中心分別對儒林鎮塔溪村、楊家將村、飛鹿村、東海社區丹口鎮仙鵝村、西巖鎮三合村、蔣坊鄉柳林村、茅坪鎮土橋村的留守兒童進行了團輔活動,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進行安全知識教育、課程輔導,對有心里障礙傾向的孩子進行測試和疏導。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全面摸底,全縣共上報事實無人撫養兒童99人。
(四)兒童福利工作初見成效。1.未成年人保護中心和兒童福利指導中心掛靠在縣救助站進行統一管理。2.目前村級兒童之家全面啟動的有11個,完成掛牌并著手準備設施建設的村有99個,年底前將新增51個,全縣村級“兒童之家”覆蓋率將達到80%。3.11月28日特邀長沙兩名資深社工師對全縣13名鄉鎮兒童督導員、188名村級兒童主任、44名鄉鎮社工進行了初級培訓,主要了解兒童工作的相關政策法規和兒童主任工作實務,在理論學習之后計劃于12月底組織兒童主任以茅坪鎮土橋村、西巖鎮江石村為示范點進行現場教學,學習如何組織開展留守(困境)關愛活動。4.購買留守(困境)兒童服務投入逐年加大。今年在購買孵化基地服務項目中列入了留守(困境)兒童關愛服務5個村點,每個村點全年開展關愛活動(服務)6次以上;社工站工作年度考核項目也列入了關愛留守(困境)兒童的硬性指標,全年不得少于42場次。5.留守(困境)兒童信息臺賬動態管理。每季度由鄉鎮督導員在“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信息管理系統”中根據各村兒童主任上報的留守(困境)兒童信息異動表對本轄區的留守(困境)兒童進行系統信息異動,持續動態化管理。
(五)扎實開展農村五保供養工作。通過全面清理核查,將符合條件的對象及時納入特困供養。今年共新增特困供養人員116人,核減90人。我縣現有五保對象1062人,其中集中供養對象46人,分散供養對象1016人,鄉鎮敬老院床位數達到350張。一方面科學量化五保供養標準。嚴格按照上級文件調整了五保供養標準,農村集中供養標準為9264元/年,分散供養標準為5304元/年,城市集中供養標準為11760元/年,分散供養標準為7800元/年。另一方面認真落實五保政策。做到應保盡保,應退盡退,入院自愿,出院自由。五保供養資金按季實行社會化發放,確保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同時將特困人員全部納入住院護理保險,將特困人員中失能和半失能人員全部納入特困護理范圍并按時發放護理費用。通過政府常務會確定撤銷全縣十一個鄉鎮敬老院設立儒林中心敬老院,除管理儒林鎮范圍內的集中供養人員外,同時吸納轉型的敬老院和其他鄉鎮愿意集中供養的特困人員,十二月底前全面完成撤銷并落實到位工作,確保集中供養安全和服務質量。
(六)積極主動救助流浪乞討人員。根據《苗族自治縣加強和改進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實施細則》,縣民政局為切實保障流浪乞討人員和流浪未成年人的基本生活權益,積極開展了主動引導、勸導和流動救助活動,對城區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和尚未找到工作的外來人員給予及時、有效的救助。年初,針對城區復雜天氣,及時部署開展了“寒冬送溫暖”集中救助活動,防止了因天氣寒冷,出現凍傷、凍死的現象。今年共接待和勸導救助人員53人次,受助人員都得到了妥善救助,救助率達100%。
(七)福彩慈善扶貧幫困。1.慈善工作。縣慈善會參與冬春困難群眾救助工作,共發放3萬元救助金;共救助困難對象18例,發放救助金48780元;撥付給村(居)社區用于扶貧幫困15萬元;及時完成“生命之光”大病救助項目初審上報工作,目前已完成1例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患大病需住院治療的患者的救助初審工作,并及時上報市慈善總會。縣大邵公益聯合會、愛心義工協會2019年共開展各種公益活動23次,參加會員200人次,出動車輛31次,捐款現金三萬多元,物資價值5千多元,幫助了70余戶貧困兒童家庭。還有43家民非單位參與了扶貧活動,資助貧困兒童43人,發放助學資金2萬余元。2.社工站建設。我縣現有社工44名,為提高社工的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邀請鄉鎮社工站援派機構“深圳市融雪盛平社工服務中心”對社工進行了兩次社會工作業務培訓。3.福彩工作。2019年新增站點1個、升級標準店4個,現共有福彩投注站26個,其中動物站22個,雙機站3個,單機站1個。全縣站點福彩銷售截至目前767萬元,11月1日至9日在縣城儒林廣場舉行刮刮樂大賣場戶外活動,銷售1005萬元,連續三年福彩銷售己經達超千萬元,全縣人均銷售65元,預計到年底全縣福彩銷售可達1880萬元。利用福彩資金返成,今年共安排福彩公益金支持項目46個,投入資金298萬元,其中老年活動中心項目11個,村級和社區公共服務項目24個,三留守8個,養老服務項目2個、社工建設項目1個和儒林敬老院改選項目1個。
四、民生工程凸顯為民情懷
1.縣殯儀館和公墓山(栗山陵園)項目。縣殯儀館和公墓山(栗山陵園)項目系縣重點項目,于2017年12月由縣發改局批準立項,2018年6月成立項目建設指揮部,今年前期籌備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績,完成了總體規劃和修建性詳規設計并通過專家評審,完成了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整理了土地利用規劃調整的基礎資料上報省自然資源廳,現已通過評審,完成項目設備采購招標和建筑設計,年底前完成建筑設計評審和批復工作。
2.南山養老基地(南院)福利大樓配套設施建設項目。該項目包括廚房、餐廳、大門、傳達室、圍墻的維修改造和場內整體綠化、新建游步道、活動廣場、院內天井改造等,總投資129萬元。已通過招投標方式確定運營機構,于11月30日試營業。
3.流浪乞討救助站項目。于6月初動工,現主體工程已完成,年底前可完成裝修裝飾工程交接。
4.原縣光榮院維修改造項目。該項目于2018年12月動工,現已完成預算內全部工程量及圍墻、傳達室的改造、停車坪的建設,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居家養老服務平臺、社工站等三家單位已入駐辦公。
5.儒林敬老院護理區建設項目。新樓的配套設施建設項目已全部完成,原居住在舊樓的五保老人已搬入新樓居住;舊樓維修改造成護理區已完成形象工程進度的95%;舊廚房改造,一層改兩層,包括水電安裝等,已完成主體,正在裝修;新建無障礙通道、活動操場和院內道路已完成50%工程量,年底可完工。
6.縣南山養老基地北院(清溪養生園)項目。已簽訂投資框架協議,現正在進行總規和修規設計及項目申報備案,啟動土地租賃工作。
7.老區項目。省老區辦下達2019年老區項目三個,資金10萬元,分別是儒林鎮楠木村村級道路建設3萬元,蔣坊鄉鋪頭村村級道路建設3萬元,汀坪鄉大侯村村級道路建設4萬元,項目均已完工。
五、社會治理鞏固基層政權
(一)有序推進基政領域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建立健全涉黑涉惡線索管理臺賬,確保線索件件有登記,不出現泄露、私存、扣壓、隱藏或遺失等現象;設立掃黑除惡舉報信箱和舉報電話,對受理發現的涉黑涉惡違法犯罪問題線索,及時移送本級有管轄權的部門處理。一是全面開展村(居)委會班子成員換屆選舉“回頭看”和村(居)民代表、村(居)民小組長、村級聘用人員涉黑涉惡問題審查工作。村(居)委會班子成員出缺的,盡快依法依規按程序補選到位。調整補選村(居)委會班子成員時由鄉鎮把關,堅決防止受過刑事處罰、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惡問題的人選進入村(居)干部隊伍,確保基層干部隊伍純潔性。二是對村(居)委會干部開展一次專項民主評議,將是否涉黑涉惡、是否違法亂紀等問題作為評議的重要內容,評議結果公開,接受群眾監督。三是將掃黑除惡要求融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制定模板如“掃黑除惡是一場人民戰爭,廣大人民群眾要積極行動起來,同涉黑涉惡違法犯罪活動作堅決斗爭,積極檢舉揭發涉黑涉惡犯罪線索,絕不充當黑惡勢力“保護傘”。村支“兩委”負責起草村規民約,報鄉鎮和縣法制辦審查后,經村民會議或戶代表簽字同意予以公布。
(二)進一步完善基層民主自治體制。一是成立村務監督委員會的村(居)做到全覆蓋,確保村務監督無死角,要求鄉鎮民政辦將村務監督委員會的工作開展情況報縣民政局。二是規范村務公開欄,在村部室外顯眼位置公開,對財務、惠農政策、精準扶貧、項目實施等村民關心關注的情況及時公示。三是對村規民約內容千篇一律、制訂程序不當、存檔欠缺等問題進行整改,根據各自實際情況制訂鄉土氣息濃郁、富有時代精神、群眾普遍知曉認可的村規民約。利用民政孵化基地,在兩個社區開展村民自治試點工作,目前試點工作推進順利。
(三)推進地名普查圖錄典志成果轉換工作。按照省市統一部署安排,逐步完成國家級地名詞典、地名志詞條目錄以及釋文編纂的修改完善工作,并按時上報。
六、依法行政確保優質服務
(一)婚姻登記。截至11月底,婚姻登記處共辦理業務10026筆,結婚登記1125對、離婚登記503對、補發結婚證152對、補發離婚證12對、補錄歷史婚姻檔案8234條,收養登記2例,所辦證件合格率100%,出證率100%,實現零上訪,所有檔案建檔規范、歸檔及時。
(二)社會組織管理。2019年新登記社團民辦非企業單位15家,目前依法登記的法人社團共75家,民辦非企業單位共47家,其中農村經濟類組織有15個,會員總人數4125人,專職工作人員有378人,全縣社團備案617家。 我縣今年參加年檢工作的社會組織107家,年檢合格的有61家,不合格的有46家,已按要求進行整改。
(三)孵化基地建設。縣社會組織孵化基地是經縣民政局批準成立的社會組織公共服務平臺,以“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運作、專業團隊管理、政府公眾監督、社會民眾受益”為運營模式。對開始創辦、起步的社會組織提供辦公場地、辦公設備、能力建設、小額補貼、注冊協助等支持,給被孵化培育的組織提供專業的指導。基地從2018年7月20日開始運營,現由苗族自治縣青青社會服務中心運營,工作人員4人,共有7家社會組織入住社會組織孵化基地。積極主動孵化和培育新的兒童福利公益組織和綜合型社會公益組織,為社會公益事業開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七、駐村幫扶助力脫貧攻堅
縣民政局駐村幫扶的白毛坪鎮大陽村轄9個村民小組,共225戶,1016人,于2018年底退出貧困村。全村現有建檔立卡戶61戶265人,2014年至2018年脫貧55戶247人,2019年脫貧4戶16人,未脫貧2戶2人,綜合貧困發生率為0.02%。
2019年,按照“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和“一個確保、兩個完善”的要求,我局扎實開展駐村幫扶和結對幫扶工作。1.住房保障。為羅丁輝、楊宗折、羅才信新修住房,為羅德任、楊明收維修住房,為羅才德搬遷住房。2.產業發展。南山牧業關聯貧困戶11戶45人,每人每年分紅320元;南山牧業奶業關聯深度貧困戶5戶11人,每戶每年分紅1500元;萬紅花卉合作社通過吸收小額信貸關聯貧困戶4戶17人,每戶每年分紅5000元;大陽青錢柳種植合作社關聯貧困戶40戶170人,每人每年分紅162元;光伏發電關聯貧困戶10戶39人,每戶分紅2400元;工業園委托幫扶4戶19人,每年每人分紅200元;七七科技委托幫扶4戶16人,每年每人分紅200元。大陽村實現了扶貧產業對貧困戶關聯幫扶的全覆蓋,每戶貧困戶每個貧困人口通過集中委托幫扶都會有實際分紅。3.基礎設施。水利方面為大陽村二、三、四組優化了水源、增添了水池和水管;改造了四組水圳150米,一組水圳140米,三組水圳150米。交通設施方面完成了6、7、8組組道5.9公里擴改、鋪砂,新建5、9組組道0.5公里,新建臘屋水橋梁。4.公共服務。新建6個固定垃圾池,12個移動垃圾桶;增添了12盞路燈;升級改造了村衛生室;擴改了村部路口;維修了大陽村農貿市場。今年縣民政局為大陽村直接投入32萬元用于駐村幫扶。
八、廉政建設轉變干部作風
(一)加強機關干部作風管理。狠抓考勤紀律。制定嚴格的工作管理制度,要求機關干部職工必須按時上下班,一般情況下不得請假,凡需請假的必須按請銷假制度辦理,堅決杜絕先斬后奏、請“霸王假”的現象發生。狠抓上班紀律。嚴禁上班時間在辦公室玩手機上網聊天、打游戲,做與工作無關的事,嚴禁上班時間竄崗。狠抓服務建設。切實做到“高效、廉潔、規范、便民”。要求干部職工加強自身的業務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休養,要堅持從自身作起,加快熟悉本單位和部門的業務,要加強密切配合度,合作共事,決不能遇事踢皮球,切實將自己應當做好的工作做好,讓群眾滿意。
(二)完善機關管理制度。從考勤、會議、公文、印章、計算機、保密、財物、來信來訪、車輛管理等方面進一步強化管理,用制度規范黨員和干部職工的行為;建立科學合理的“三公”經費管理制度,嚴格公務接待,控制接待規格、規模,堅決杜絕浪費現象,規范接待行為;嚴格執行財務會審會簽制度。
(三)抓好“互聯網+政務服務”監督平臺建設,打造“陽光民政”。為推動民政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標本兼治,進一步規范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切實維護群眾切身利益,今年我局加大力度建設“互聯網+政務服務”監督平臺,在平臺上公開民政權責清單、流程圖及辦理結果,所有事項完整、準確地向社會公開,主動接受監督,打造“陽光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