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僑務辦2014年工作總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2年,我區僑務工作在省、市僑辦的指導和區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黨和國家有關僑務工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以及全國和省、市僑務工作會議精神,以“凝聚僑心、匯集僑智、發揮僑力、維護僑益”為工作思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實現僑務工作新的轉變,為海西發展、為區經濟建設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領導重視,落實保障性措施
一是解決了僑辦力量不足的問題。在我辦積極反映和區委、區政府領導的重視支持下,今年初,區委常委會、區政府常務會議先后聽取了僑務工作匯報,決定為區僑辦增配2名工作人員,解決了僑辦機構人員配備與工作不相適應的問題。同時,區委、區政府領導還對區僑務工作提出了許多指導性意見和建議。二是落實“關愛工程”保障措施。年初,區委、區政府將貧困僑的慰問列入為民辦實事內容,撥專款1.59萬元,慰問了全區53位高齡歸僑和貧困僑。區委副書記黃詩楊,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曾開壽,區政府李利民副區長分別登門慰問,送去黨和政府對貧困僑的關懷和祝福。三是形成齊抓共管工作氛圍。區人大專項督查《僑法》落實情況,促進我區依法維僑工作落實。區委、區政府分管領導多次召集有關部門會議,協調解決涉僑工作重難點問題;區委、區政府督查科加強涉僑信訪督辦力度,等等。一系列措施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辦法》得到有效貫徹落實,僑胞合法權益得到了有效保護,形成了“大僑務”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和網絡。
摸清僑底,開展針對性工作
我辦在堅持僑情普查動態管理的基礎上,今年,緊密結合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活動,以及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形勢和打造“僑心工程”等要求,先后開展了四個專題調研。一是深入走訪部分僑資企業。通過實地走訪10家不同規模、不同行業的僑資企業,對企業的經營和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進一步了解掌握了我區僑資企業的特點,以及僑資企業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后生產經營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撰寫了《區僑資企業經營和發展狀況調查報告》,并提出了四點建議。二是開展散居社會貧困歸僑調研工作。今年4至5月份,我們對全區散居社會貧困歸僑生產生活情況進行了一次全面深入、實事求是、認真細致的調查,為改善散居貧困歸僑生活,進一步完善、落實黨和政府對散居貧困歸僑的政策提供了決策依據。這項工作在區委副書記黃詩楊、區政府李利民副區長的親自協調下,圓滿完成了任務。據統計,我區共有散居社會歸僑976戶2995人,貧困歸僑41戶45人。區僑辦針對散居僑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向上級提出了五條建議措施。5月21日,市、區人大僑臺委組織的調研組,走訪了我區王莊、象園、新店3戶特困歸僑,召開了由10位貧困僑代表參加的座談會,并聽取了區政府散居社會歸僑工作情況匯報,對我區開展散居貧困歸僑工作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成功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三是組織對轄區四個省屬企業僑情調查。6月份,區僑辦針對歸僑企業反映的問題,組織人員先后深入到轄區3個省屬機關歸僑企業單位(省華僑塑料一廠、華僑塑料二廠、華僑家俱廠)和1個歸僑安置企業單位(第二化工集團有限公司)進行僑情調研。期間,在各單位召開了企業僑聯領導干部座談會,實地察看了僑企廠房和職工宿舍,認真聽取了企業在金融危機下貫徹落實國家的政策法規中出現的新問題以及有關方面的意見建議。對企業改制、企業現狀、歸僑社保醫保、歸僑離退休干部職工落實惠僑政策補助以及企業目前的經營狀況、面臨的困難等具體事項都一一作了詳細的了解,并及時將調查情況向上級和有關職能部門進行了反映,使企業經營者們感受到了黨和政府對歸僑企業的關心和支持,堅定了戰勝困難、穩定發展的信心。四是積極開展僑務工作研究。我辦就僑務工作機構和僑務工作可持續發展問題撰寫了《關于新形勢下確保僑務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探討》,認真分析研究了僑務部門在海西建設中如何打好僑牌,牽線引僑、引資引智,服務發展要務;如何根據僑中有臺、臺中有僑實際,在加強兩岸交流,促進祖國統一大業上主動作為;如何做好維護僑益、為僑服務工作,在樹形象、走前頭、爭一流上再立新功;如何拓展海外新生代聯誼,宏揚中華優秀文化、增強祖國認同感等方面的問題,為我區僑務資源可持續發展,為我區擴大開放、深入改革工作持久發展提出了探索與思考。通過系列調研活動,進一步夯實了僑底,為理清思路、開展針對性的有效工作打下了基礎。
為僑服務,凝聚海內外僑心
(一)加強宣傳聯誼,多種渠道開展僑務外宣聯誼工作。一是以《涌泉鄉音》報和“區政務公開網”作為宣傳陣地,把一報一網建設成信息傳送和交流的平臺,在海內外鄉親間架起一道溝通的橋梁,積極宣傳僑務方針政策,為海外鄉親傳佳音、報鄉情,增進了海外鄉親對祖國、對故鄉的了解。今年,《涌泉鄉音》報擴大了發行量,已成為聯系海內外鄉親的重要紐帶,廣泛宣傳的重要載體。二是積極撰寫僑務信息。今年以來,我辦向各級報刊雜志社投稿23篇,先后被《僑務》、《涌泉鄉音》、《區政務公開網》等媒體采用16篇,信息報道量名列市僑務系統前列。翔實的信息宣傳工作,有效地宣傳了我區對外開放、加快發展的新風姿,凝聚僑心、發揮僑力的新舉措,依法護僑、構建和諧的新理念,筑巢引鳳、共謀發展的新形象。三是開展新春聯誼慰問活動。今年春節期間,我辦向海外華僑華人寄出賀卡300余件,慰問信100余封,打越洋電話20多個,向海外僑胞轉達區委、區政府對他們的誠摯問候和新春祝福,使海外僑胞倍感親切。茶園街道還組織轄區內歸僑、僑眷在火車站金輝大廈開展聯誼活動,僑胞通過詩朗誦、男女聲對唱、獨唱、獨舞、器樂獨奏等文藝表演方式,抒發思鄉愛國之情。四是舉辦揭牌儀式,鼓勵僑胞捐贈善舉。2月15日,旅居印尼華僑吳學鑠先生攜親友20多人回鄉慶祝80大壽暨由其捐建的西園中心小學新大湘樓喬遷揭牌儀式。我辦認真研究制定接待工作方案和籌辦揭牌儀式。同時,積極與省、市僑辦聯系,得到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使得2月20日舉辦的西園小學新大湘樓揭牌儀式和吳先生80大壽活動隆重熱烈,氣氛濃厚,吳先生全家及海外親友對我辦精心組織的這次活動表示非常滿意,省、市僑辦領導對我們的工作也給予了充分肯定。2月25日,我辦還陪同吳先生子女參觀了軟件園、南江濱以及馬尾船政文化,讓海外新生代感受的歷史和發展。五是做好熱情接待工作。今年以來,我辦先后接待海外友人及華僑華人6批次。其中接待了第一次回鄉的來自澳大利亞的籍僑胞吳泌志先生及夫人,陪同其回鄉謁祖,并參觀考察了林陽寺、黃干墓以及鎮海樓。通過參觀考察,使吳先生夫婦感受到家鄉的風貌與熱情,增強了對家鄉的認同感。會見了從新加坡回鄉探親的華人陳亨西夫婦(壽山葉洋村人),并向其介紹了我區的社會事業發展情況。陳先生曾熱心捐贈家鄉教育事業,對家鄉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巨大變化感到由衷的高興,祝福家鄉越來越美麗、祖國越來越繁榮,并希望新一屆村委有所作為,為改變山區面貌作貢獻。區委副書記黃詩楊、區政府副區長李利民等都分別參加了接待活動,使僑胞感受到區領導對海外鄉親的關愛,進一步凝聚了僑心。
(二)依法維權促和諧。一年來,我辦堅持從依法護僑的高度,進一步落實現行各項政策,積極為僑服務,在解決歸僑僑眷歷史遺留問題、為僑資僑屬企業排憂解難、維護歸僑僑眷合法權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贏得了海內外僑胞的信賴。一是加大《僑法》宣傳力度。通過在王莊舉辦有聲勢、有影響的《僑法》宣傳服務活動,印發《僑法》宣傳單、宣傳冊、編印《僑務知識匯編(3)》、入戶宣傳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僑法》,在社會上普及《僑法》,營造依法維僑氛圍。二是認真做好涉僑信訪工作。我辦充分認識到涉僑信訪事關政府形象、事關和諧社會構建、事關投資環境創建的大局,認真受理歸僑僑眷的來信來訪,積極做好協調查處、宣傳疏導、政策咨詢等工作,做到事事有落實,件件有回音。今年1至10月份,我辦共接待、處理華僑華人、港澳同胞、歸僑僑眷的來電、來訪、來信35件(人次),內容涉及到落實政策、身份認定、房屋拆遷安置、生活困難、子女入升學、涉外婚姻、待遇享受等方方面面。對重點涉僑信訪,我們從維護穩定大局、維護僑胞合法權益出發,主動登門溝通協調。如先后入戶茶園街道洋下新村歸僑林耀廷家、象園街道象園社區歸僑徐炳欽家、茶園街道鐵中社區歸僑吳玉珍家、茶園街道鳳山社區美籍華人來陵珊家和新店鎮井店村旅美華僑朱國順家反饋其信訪查處情況,通過我們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及時為僑胞排憂解難、釋疑解惑,取得理解和支持,為安定穩定、構建和諧做出了應有貢獻。三是認真兌現涉僑優惠政策。我辦在辦理華人華僑證、歸僑僑眷證、“三僑子女”證明中,堅持嚴格審核,優質服務;在走訪僑企、入戶慰問等活動中,及時宣傳、檢查黨的惠僑政策落實情況,使僑胞及時享受政府的優惠政策。通過宣傳、辦證、走訪、服務活動,既大力宣傳了惠僑政策,加強了與僑胞的聯誼,又了解了海外僑情,拓展了聯誼。
(三)關愛僑胞解憂難。我辦始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為僑服務的宗旨,堅持為國家大局服務和為僑服務的統一,堅持把依法維護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權益貫穿于工作的始終,認真落實“關愛工程”,積極為僑胞辦好事、辦實事,凝聚僑心,穩定僑心,激發僑界的愛國愛鄉熱情。一是落實貧困僑慰問工作。春節前區領導帶隊對散居高齡僑和貧困僑每人給予300元慰問,53位生活困難歸僑在春節前領到慰問金。二是落實低保政策。督促有關部門保障貧困歸僑僑眷基本生活權益,兌現享受低保和特困幫扶待遇;動員歸僑僑眷參加農村“新農合”和城鎮醫保,爭取保障。經過各級努力,全區有23名符合條件的貧困歸僑納入當地低保,實現了“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應保盡保,6位特困歸僑享受每月定額生活補助。三是深入僑戶,訪貧問苦排憂。今年,我們通過僑情調查、貧困僑調研以及走訪慰問活動,努力摸實情、解憂難。如10月上旬,王莊街道絲綢社區90多歲的歸僑劉金妹不慎摔傷住院,區僑辦、街道、社區得知后分別到醫院看望,并送去慰問金。四是制定扶貧計劃,幫助貧困歸僑逐步擺脫困境。如新店鎮新店村殘疾歸僑林光榕,前幾年夫妻無業,女兒上大學,家庭經濟困難,區、鎮、村多方努力,幫其女兒申請了助學金,并給予每月定補和節日慰問。今年初,村還安排其管理小區活動中心,安排其愛人從事村環衛工作,家庭有了穩定收入,實現了脫貧,主動出讓定補指標;茶園街道湖塍社區歸僑鄧悅光,夫妻體弱多病,難以就業,街道、社區想辦法安排其擔任社區聯防隊員,安排其愛人在社區任安保,使他們走出了低保范圍。五是發揮基層組織作用,做好孤寡僑胞的居家關愛工作。如象園樂西社區干部幾十年如一日照顧今年已106歲的印尼僑民蔡雅女士,并為她養老送終;茶園環北社區干部無微不至照顧92歲高齡的鄭春宋女士,使她安度晚年,被群眾譽為“不是兒女勝似兒女”;新店戰峰村越南歸僑林樹漢夫婦、浮村村泰國歸僑陳朝碧先生,因年老已喪失勞動能力,又無子女和其它經濟來源,鎮黨委、政府主動幫扶,及時辦理固定生活補貼,使這些歸僑老人安度晚年有了基本保障。
發揮僑力,參與海西主動作為
一是廣交朋友,推介。我辦加強與重點華人華僑的聯絡交流,采取寄發賀卡、接待來訪、走訪僑眷、寫信聯絡等形式,加強與海外華僑華人重點人士的聯系。同時,充分利用閩王赴臺懇親聯誼活動和“5.18”、“6.18”、“壽山石文化節”和“王審知文化節”等交流平臺,廣交深交朋友,大力宣傳的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成就,宣傳國務院《關于支持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增進海外鄉親對家鄉的了解,為擴大區在海外的知名度起到了有力的促進作用。
二是以僑為橋,引資引智。我辦緊緊抓住“5.18”、“6.18”、“9.8”經貿交流活動時機,主動與華僑華人社團及其重要人士廣泛接觸,向海內外僑胞宣傳投資環境,推介招商項目,尋找商機,共謀發展大計。5月19日,區在晉都戴斯大酒店21層多功能廳,舉行了第十一屆“海交會”區專場――福興經濟開發區整合提升項目推介暨簽約儀式,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福萬玩具有限公司總裁林銘森先生等3家僑資企業簽訂了總投資8000萬美元的投資項目,從而實現了僑企在服務經濟發展上的新突破。此外,我辦認真做好華僑捐贈服務和引導工作,保護僑胞捐贈權益,極大地激發了海外僑胞愛國愛鄉熱情。今年2月20日,印尼華僑吳學鑠先生在新店西園中心小學新大湘樓揭牌儀式上,再次捐款20萬元用于西園小學建設,感言家鄉建設大騰飛、大發展、大前進,希望家鄉明天會更好、更輝煌。
三是加大力度,扶持僑企。我辦始終把促進僑資企業的發展,當作一件大事、實事來抓,及時反映企業存在的問題,做好服務大局工作。各級領導結合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主動走訪僑資企業,為企業排憂解難,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如福興經濟區加強安防巡邏措施,保障了僑企職工安全。同時,通過福興經濟區的整合提升,為僑企的發展提供空間。在具體工作中,我們堅持做到政治上引導,生活上關心,發展上幫助,并積極爭取區委、區政府優惠政策。目前,我區有各類僑資企業77家,其中,福萬玩具有限公司成為我區僑資企業的龍頭,晉都戴斯大酒店的入駐,提升了我區酒店檔次。僑資企業已成為我區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完善制度,機關效能進一步增強
我辦注重加強班子和機關制度建設,以制度管人,按章辦事,基本形成了干事業一條心,抓工作一盤棋,謀發展一股勁的良好氛圍。一是根據區僑辦人員變動情況及時調整干部崗位責任制,進一步落實責任。二是建章立制,完善各項工作制度,規范涉僑工作執法依據,認真落實政府信息公開、僑務工作公開等各項制度;三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進一步增強了機關干部的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公仆意識、廉政意識和依法行政的法制意識;四是落實黨建工作,積極組織本辦黨員干部參加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各項活動。今年我辦與區臺辦聯合組織16位臺商老總以及農業、銀行專家學者共30余人,聚集北峰扶貧結對子行政村――沙溪村進行考察,共商發展大計;主動協調區旅游局為偏僻的小山村發展“農家樂”旅游項目,主動爭取區農林水局、科技局項目資金扶持結對子村建設。通過各項努力,主動融入海西建設,為加強兩岸溝通交流,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為區新農村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看到,我們的工作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與區委、區政府和上級僑辦的要求,與廣大歸僑僑眷的需求,與海外僑胞的期望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在僑務工作創新方面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特別是引資引智方面還有待于突破;基層僑務工作人員不穩定,不利于僑情資料的保存和工作的連續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僑務工作的開展;維護僑益,保穩定、促發展的工作任務重,難度大,有待于進一步加強;海外聯誼工作有待于進一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