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習黨的精神心得體會:初心和使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年代,、劉少奇、陳云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黨的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譜寫了一部又一部的革命英雄史詩;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楊善洲、李保國、廖俊波等一批優秀共產黨員憂黨憂國憂民,自覺為黨為國為民擔當奉獻,是一代代共產黨人的精神豐碑。雖然處于不同的革命年代、不同的時代背景,但永恒不變的就是他們身上都肩負著共產黨人永不褪色的初心和使命。
厚植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要堅定理想信念。曾說:“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共產黨人的使命、初心和理想信念是相互影響、一脈相承的,一個沒有理想信念和理想信念不堅定的共產黨人又何談初心和使命。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一生的“必修課”,不斷加強對馬列主義、治國理政新思想新戰略新理念和精神的學習,增強“學習補鈣”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擰緊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矢志不移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信念,對黨和人民的忠誠。
厚植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要涵養家國情懷。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家,每個人的生命體驗都與家國緊密相連。在中國近代史上,無數仁人志士、革命先烈“舍小家、為大家”的家國情懷令天地動容,教萬人敬仰,歷經滄桑,早已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色和集體認同。現階段,面對脫貧攻堅的“硬骨頭”和社會發展的“攔路虎”,要堅決摒棄“置身事外”、“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錯誤思想,強化責任擔當意識,把個人理想、個人追求和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根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大局當中去,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積極作為、奮發有為,在奉獻社會的過程中彰顯人生價值。
厚植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要增強為民意識。《尚書》有云:“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在報告中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作為人民群眾“主心骨”的黨員干部,要有“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公仆意識,常懷為民之心,常修為政之德,常問群眾安危冷暖,始終把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增進人民福祉,為人民謀福利作為從政為官的“座右銘”和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和群眾想到一起、干在一起,唇齒相依、榮辱與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