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形勢下教育期刊的可持續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以“中教參”系列雜志為例,從人才建設、提升編輯素養、內容策劃、融合發展、多方合作等角度,探索了教育期刊可持續發展的方法。
【關鍵詞】教育期刊;“中教參”系列雜志;工匠精神;融合;可持續教育
期刊是我國媒體產業中比較特殊的一個類別,讀者群包括教育管理工作者、教師、學生、教育研究者等。[1]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新媒體和電子閱讀對傳統的紙質閱讀物造成極大的沖擊,大大地壓縮了傳統教育期刊的生存空間。“中教參”系列雜志是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麾下的一個期刊方陣,有過輝煌的歷史,現面臨著新媒體的沖擊,對此我們必須充分利用其優勢,擴大期刊影響力,進而開發各種衍生產品,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子。
一、對期刊優勢的分析
“中教參”系列雜志在數字化浪潮中遇到了各種困難,但我們始終對自己有著清醒的認識,總結起來,有以下優勢:
(一)定位清晰“中教參”系列雜志所涉各學科之間,既是相對獨立的個體,又是相互聯系的整體。相對獨立的個體,是指各學科的來稿、審稿、編輯加工、校對、制作等環節,各自按照相應學科的特點和發展進度自行安排工作,對問題研究得比較透徹,定位也比較清晰,那就是為中學學科教學服務、引導教師做教研、展示教育研究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對學科教育教學的發展和改革起到一定的引領作用。相互聯系的整體,是指我們八個期刊是一個期刊方陣,在對外宣傳和選題策劃及項目運作等方面作為一個整體運作,使各學科既彼此獨立又相互支持,這在全國范圍內獨此一家,形成了品牌效應。
(二)影響力大認可度高“中教參”系列雜志創刊于上世紀70年代初,由于當時國內教育教學參考資料的匱乏及物質條件的制約,各雜志在中學教學及師范院校相關學科的教研成果交流中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再加上幾代“中教參”人的共同努力,目前在國內已經形成“哪里有中學,哪里就有中教參”的說法,幾乎每所中學和師范院校的資料室中都能看見“中教參”系列雜志的身影。在1992年開始評審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歷屆“中教參”雜志均榜上有名。在同類教育期刊中,“中教參”各雜志的郵局訂數遙遙領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2017年第二批學術期刊認定名單中,“中教參”8種期刊均名列其中。
二、探索可持續發展之路
立足于當前的形勢,結合自身優勢,筆者認為,教育期刊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提高編輯的職業素養,發揚工匠精神期刊的學術質量越高,其編校差錯率就越低,[2]為了提高期刊的編校質量,“質管辦”每年都要對各刊進行兩次抽查,并將抽查結果在全體編輯會議上做反饋。自2014年起,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就開始舉行各種論文大賽、編校比賽,重獎優秀選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編輯的質量意識,總社還經常組織編輯參加各種培訓、講座,進行學科知識和行業知識的繼續教育,提升編輯綜合能力。[3]2016年陜西省首屆報刊編校技能大賽中,“中教參”代表隊獲得了省一等獎第一名,并代表陜西省參加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辦的全國首屆報刊編校技能大賽,榮獲團體二等獎。正是因為注重期刊編校質量,總社的8種期刊均被評為學術期刊,其中1種期刊榮獲“全國中等教育類編校質量優秀期刊”“全國首批編輯出版規范化合格期刊”,兩種期刊被評為各自學科的全國優秀期刊,3種期刊被評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所有這些,無不反映出“中教參”系列雜志對期刊質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極大地提升了雜志的品牌公信力。
(二)注重編輯策劃,助推課改深化教育類期刊要想緊跟時代潮流、引導教學改革、做教師的良師益友,就離不開期刊的編輯策劃。策劃是教育類期刊的靈魂和核心,是擴大受眾輻射范圍、提升品牌影響力的有效手段。[4]自2004年新課改以來,“中教參”系列雜志針對一線教師對新課改中出現的迷茫策劃了一系列選題,以幫助教師了解新教材的編寫思路,領會學科探究的內涵及如何在教學中進行科學探究、如何設計三維教學目標、怎樣進行教學評價等,這些選題既為教材出版方和一線教師搭建了溝通的橋梁,也引導著教師分享課改體會、總結實踐經驗。這期間,涌現了一批優秀的策劃案例,以《中學物理教學參考》為例,它針對人教版和滬科版物理課標教材組織教材編寫者撰寫教材編寫思想系列文章,針對教學中學生易犯的錯誤策劃了“初中物理錯中學”的專題,針對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的迷茫策劃了“如何設計三維教學目標”專題,等等,在教師中引起極大反響,凝聚了一大批鐵桿粉絲。2017年6月總社召開各刊選題策劃專項會議,8種期刊的主編、編委會主任交流了下一學年的主題策劃,會議中文理科思維的碰撞、對新教材相關選題的策劃等,無不體現出“中教參”雜志的求變、求活思想及對課程改革的引領作用,在此氛圍中,各刊編輯受到多種思想的沖擊和啟發,無形中也拓寬了編輯策劃的思路。
(三)充分利用新媒體,走融合發展之路雖然說新媒體對紙質期刊帶來很大的沖擊,甚至影響到紙媒的生存,但也為教育類期刊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隨著網絡的出現和發展,教育類期刊紛紛建立自己的網站,嗅覺敏銳者甚至利用網絡開始營銷自己的產品。“中教參”系列雜志最開始的域名——“cfe21”,雖說因為某些原因不能繼續使用,但也為網絡應用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后來總社與北大方正合作建立了自己的綜合網站,集形象展示、活動宣傳、合作交流、網上商城、稿件征集于一體,目前注冊用戶已達6萬余,此外,各刊還利用QQ群、微信平臺,廣泛與作者、讀者進行交流,如數學編輯部在微信平臺選題策劃征稿、對編輯部舉辦的各種活動進行預告、定時期刊用稿信息、分享作者的寫作經驗、就期刊中涉及的一些視頻內容在微信平臺進行展示、責任編輯每做完一期雜志都要發表編輯感悟以拉近與讀者和作者的距離,這些都是對期刊內容的有利補充和拓展。物理編輯部則充分利用QQ群選題策劃信息和活動方案,在物理名師工作室聯盟建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各刊還充分利用網絡開設天貓旗艦店和網上商城,與各地經銷商合作開發新的發行渠道,擺脫了原來的郵局+自辦發行模式。與新媒體融合是一項長期的、互利的工程,需要編輯發揮自身的智慧和創造力積極地參與進來,不斷地探索和研究。[6]
(四)走出去,尋求多方發展據統計,在教師閱讀教育期刊的原因中,“積累知識以用于教學”“備課”的最多,“了解教學研究動向、方法”“寫文章”的次之,“獲取教育信息”“提高修養”“喜歡做題,了解別人做了什么”的較少。針對這一現象,總社組織各刊編輯深入教學一線充分調研,以了解教師的需求,及時調整組稿思路,在此基礎上,又與相關單位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創辦教師發展基地,目前合作單位分布相當廣泛,既有各地的名校,如南京一中、亳州一中、福州三中、長安一中、濰坊一中、蕭山二中、沁陽一中等一百多所知名中學,也有各地學校的教研室和教學研究機構,這些合作單位的示范效應不僅提升了“中教參”雜志在當地的知名度,也拉近了期刊與教師的距離。主編進校園、編輯與教師面對面交流等活動的開展,讓教師對期刊形成一種信任感和親切感,鎖定了一批優秀作者和鐵桿讀者。通過走出去了解了教師的需求,期刊為后續的各種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如物理、歷史、生物的論文寫作研修班已連續召開兩屆,如數學解題研討班和課堂教學創新研討班、政治科的教師培訓、語文科的全國名師精品課堂教學展示、化學科的實驗創新研討會,等等,既提升了雜志的經濟效益,又收獲了顯著的社會效益,一舉兩得。新形勢下,教育期刊的發展雖然遇到一些困難,但我們要迎難而上,充分利用新媒體,做好編輯策劃,不斷調整辦刊思路,以適應社會的發展,破解困境,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高亮.我國教育期刊的發展現狀與趨勢[J].科技創業月刊,2008(12):88-90.
[2]高偉.出版改制背景下教育期刊可持續發展探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33(6):197-198.
[3]盛麗娜.科技期刊編校質量與學術影響力的關系[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3,24(1):76-79.
[4]朱亞娟.如何提升教育期刊的編輯策劃能力[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2(7):63-64.
作者:劉富民 單位: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