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術期刊存在的問題與改革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期刊工作者的思維亟須轉變
融媒時代,學術期刊發展中面臨的許多新問題與期刊工作者的思維落后有重要關系。這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紙媒思維仍然盛行。目前大多學術期刊工作者還嚴守著期刊作為一嚴肅紙質媒體的思維,由于這一思維的阻礙,期刊工作者的編輯與出版理念也較落后,工作中使用新媒介工具的比例并不高,期刊的傳播與出版途徑單一,內容數字化少,也沒有建立起相應的數字化平臺來提升期刊的工作效率。二是計劃思維根深蒂固。2012年,國家開始出臺政策推行期刊的體制改革工作,隨著體制改革而來的是期刊管理與工作思維的轉變,以往行政式的計劃思維要漸漸退出期刊的歷史舞臺。而目前的期刊工作者大多仍習慣以過去的計劃思維來指導期刊的日常工作,期刊管理中各層單位間管理權限模糊,以行政強行干預具體工作的情形時有發生,這些都嚴重制約了學術期刊的正常發展。
1.2期刊編輯的綜合素養有待提升
隨著社會進入融媒時代,目前學術期刊編輯的綜合素養已不能滿足新時期的需求,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新媒體素養不足。融媒時代,新出現的媒介工具與技術可成倍提升期刊編輯的工作效率,然而目前大多期刊編輯并不擅長計算機網絡技術,也很少使用新傳媒工具,這一方面的能力還需提高。第二,知識素養有待提升。新時期的媒介融合技術實現了各媒體間的資源共享,信息量急劇擴大,它意味著期刊編輯需要有比以往更寬廣的知識視野來處理信息,這有賴于編輯去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素養。第三,選題策劃與營銷能力有待提升。新時期信息量的爆炸性增長對于期刊編輯的選題策劃來講,無疑增加了許多素材,但也對其利用新技術來進行選題策劃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媒體強調信息間的互動,這有利于期刊編輯與作者、讀者的互動交流,但其營銷能力與溝通能力需較以往提高許多才能更好勝任這一角色。
1.3期刊體制不夠健全
新時期,體制的陳舊拖累了學術期刊的正常發展。首先表現在管理機制的落后,由于國內學術期刊的體制改革相較于其他國有事業單位的改革晚,因而其管理體制遺留較多計劃時期痕跡,學術期刊多依附于其母體單位,自主性差,沒有面向社會的市場化意識。其次是期刊的評審機制有待完善。目前學術期刊的審稿工作中仍然有不少“關系稿”與“人情稿”出現,再加上期刊的部分編輯學術素養有限,還不能完全實現同行審稿,這些問題的存在,削弱了期刊的論文質量,而問題的解決則依賴于對目前的期刊評審機制進行完善。第三是學術期刊的獎懲機制匱乏。以往計劃時期培養起來的鐵飯碗意識仍盛行于當前的期刊體制中,因而管理者都不太注重建立對工作人員的獎懲機制,這不僅無法激活期刊體制的活力,也沒能調動期刊工作者的工作激情。
1.4期刊數字化建設不夠
媒介融合技術的發展使得傳統紙質媒體可通過新媒介工具與數字化技術來進行傳播、出版工作,提升其工作成效,然而目前不少學術期刊單位固步自封于其過去的建設思路,在數字化建設方面遠落后于其他媒體。首先,在期刊內容數字化方面,學術期刊工作者的出版理念還較陳舊,大多沿用傳統出版方式,在數字出版方面做得較差。這表現在其期刊內容的網絡轉化方面不夠,也沒有建立屬于自己的相關網站與新媒體平臺來擴大自己的閱讀群體,宣傳自己的期刊品牌。其次,在期刊的編輯工作方面,相關的數字化平臺沒有得到建設,大多數的學術期刊沒有自己獨立的網絡采編平臺,其編輯工作還依賴傳統的操作方式,不僅效率低,還不利于期刊編輯與作者、讀者的交流和溝通。
2融媒時代學術期刊的改革路徑
為突破學術期刊在新時期面臨的困境,我們可通過以下途徑來改革學術期刊。
2.1創新媒介理念,樹立以市場為導向的期刊建設思維
首先,期刊工作者應轉變以往將期刊簡單視為紙質傳媒的思維模式,樹立新型媒介理念。當前媒體間的融合是傳統媒體未來轉型的必由之路,學術期刊將來的發展也依賴于此,因而期刊的工作者,尤其是管理人員應多去學習與了解這些新媒介工具,在觀念上實現期刊由紙質傳媒到新型傳媒的轉變。其次,在編輯與管理工作上實現從計劃思維到市場思維的轉變。改革開放后,許多國有事業單位已逐漸實現體制改革,建立起以市場為導向的單位體制,而學術期刊部門由于體制改革較晚,在其管理工作中計劃思維仍較濃厚,這影響了學術期刊的各項改革工作進程。在具體編輯與出版工作中,期刊工作要逐漸面向市場,工作者要逐漸培養其市場思維,當然面向市場并非就是學術期刊要以增利謀收為唯一目的,而是其工作以逐漸從以期刊本體的思路轉變到以對作者與讀者的服務為中心[2],這樣既能實現工作成效的提升,又能提高期刊內容的質量。
2.2提升期刊編輯綜合素養,打造復合型期刊編輯隊伍
作為學術期刊的工作主體,期刊編輯的綜合素養直接影響著期刊內容的質量。期刊編輯可從以下方面努力來提升其綜合素養:首先,提升知識素養。一方面期刊編輯要多利用工作外時間學習充電,深入了解專業知識,以適應未來期刊的“同行審稿”趨勢;另一方面,期刊編輯又應廣泛涉獵各科知識,只有擁有廣闊的知識視野才能適應新時期的需求,從紛繁復雜的信息中汲取自己所需,來更好完成自己的工作。其次,提高新媒體素養。無論是在編輯工作中,還是與作者、讀者的溝通中,期刊編輯都需要使用到新時期的媒介工具。因而熟練掌握計算機網絡技術與各種新媒體,對于期刊編輯提升其綜合素養而言是必須的。另外,新媒體互動性強的特征,使得編輯與作者的溝通十分便利,獲得讀者的反饋信息與學界的熱點信息變得簡單便捷,學術期刊編輯應好好學習使用這些工具,以更好服務于期刊的作者與讀者。
2.3改革舊有期刊體制,建立高效學術期刊體制
對現有學術期刊體制進行改革,首先應從完善管理體制入手,目前大多學術期刊的管理格局為計劃時期的產物,期刊多依附于上級母體單位,管理體制的完善首先是期刊各級管理單位應理清其層級權責范圍,上級單位應減少對其下屬期刊的不必要行政干預,而作為下屬的學術期刊應保持其自主運作,走向市場化管理。其次,應改進期刊的評審機制。對于學術期刊審稿時出現的“關系稿”“人情稿”,期刊管理者應堅持零容忍態度,在審稿過程中可施行嚴格的盲審制度,杜絕上述稿件的出現,保證期刊的內容質量。同時要求期刊編輯提升自己的學術素養,逐漸減少期刊審稿中的外審現象,增強學術期刊的學術競爭能力。最后,改善期刊的獎懲機制。打破期刊工作者的“鐵飯碗”意識,“鐵飯碗”思維是計劃時期遺留下來的產物,新時期應用市場化意識來激活期刊工作者的工作熱情,建立起相關的激勵與懲罰機制,培養起期刊工作者的市場競爭意識。
2.4加強學術期刊的數字化建設
融媒時代的數字化技術可有效推動期刊的改革工作,因而學術期刊應加強其數字化建設。在期刊內容方面,我們應改變以往落后的出版理念,從以往的紙質單一出版模式轉變到以數字出版為主,紙質為輔的出版思路。學術期刊的數字出版有多種方式,第一是與大型數據庫合作,如知網、維普、萬方等大型學術數據庫共同出版;第二是建立自己的網站與新媒體端來實現數字化出版;第三是與行業其他學術期刊進行聯盟合作數字出版。學術期刊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式來實現期刊內容的數字化[3]。在期刊編輯工作方面,我們可建立網絡采編平臺,將期刊的作者投稿、編輯審稿、對稿件的編輯處理、與作者的溝通以及稿件內容的出版都實現數字一體化管理,可極大提升編輯工作的效率。同時我們還可以建立與作者、讀者溝通的新媒體平臺,及時了解讀者的期刊閱讀反饋信息,把握學術界的最新熱點信息,方便編輯的選題策劃工作,以更好服務于作者與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