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黨風廉政建設評價民意調查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年來,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州紀委的大力支持和正確指導下,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嚴格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紀律保證和政治保障。我縣2015年上半年黨風廉政建設社會評價指數為87.82%,名列全州第二,全省第十三。
一、強化責任落實,健全責任體系
縣委、政府領導班子高度重視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把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作為事關全局發展的大事、要事來抓,圍繞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關鍵環節,進一步健全責任體系,明確任務分工,狠抓責任落實。
(一)強化領導責任。認真貫徹落實州委、州紀委關于黨風廉政建設的部署和要求,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的領導機構,把黨風廉政建設與“發展、穩定、民生”工作同安排、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確保了領導責任明確到位。今年,縣委、政府主要領導共組織召開黨風廉政建設專題會議5次,研究反腐倡廉工作8項。高度重視和支持紀檢工作,在全縣17個鄉(鎮)均設立了鄉(鎮)紀委,配備鄉(鎮)紀委書記15名、專職副書記5名;在13個縣級重要部門設立單派駐紀檢組,法院、檢察院、公安局設立雙派駐紀檢組,已配備紀檢組長6名。
(二)強化工作落實。年初,召開縣委常委會和全縣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會議,對全縣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進行了專題研究部署,制發了《縣2015年黨風廉政和反腐敗工作意見》和《關于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的實施方案》文件,對2015年全縣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任務進行細化、量化,切實把責任落實到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尤其是黨政“一把手”身上,確保黨風廉政建設各項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負責。10月10日,在絨蓋鄉召開了全縣落實“兩個責任”現場會,17個鄉(鎮)黨委書記或鄉鎮長、紀委鄉(鎮)紀委書記、專職副書記、派駐紀檢組和縣紀委全體干部職工參會,縣委副書記阿央鄧珠主持會議,并就貫徹落實“兩個責任”工作提出具體要求。
(三)強化統籌責任。及時制發了《縣2015年懲防體系建設和預防腐敗工作要點》,不斷完善內容科學、程序嚴密、配套完備、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體系。研究制發了《縣反腐敗協調領導小組職責及工作制度(試行)》、《縣反腐敗協調領導小組聯席會議制度(試行)》、《縣反腐敗協調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案件線索移送制度(試行)》等制度,進一步明確了反腐敗協調小組成員單位職責任務,定期對反腐敗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履職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定期聽取履職情況匯報。認真執行紀檢監察機關、法院、檢察、公安、審計等部門案件相互移送制度,今年來,共召開聯席會議2次,接受移送案件5件。
(四)強化責任追究。將黨風廉政建設納入縣委、縣政府年度目標考核,把黨風廉政建設考核結果作為評選先進的重要依據,作為工作業績評定的重要標準。分縣委書記與縣委副書記、縣委常委、副縣長及其它縣級領導干部,縣級領導干部與分管部門主要負責人兩個層面層層簽了《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責任書》,全縣科級以上干部簽訂了《落實“兩個責任”承諾書》300余份,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責任體系。在時間上實行集中檢查、日常監督、年終考核相結合;在方法上實行紀委考廉、領導述廉、群眾評廉相結合;在形式上采取單位自查、聽取匯報、查看資料、走訪座談、民主測評、組織評議、綜合評估、即時反饋等形式,對考核對象進行全面考核。
二、強化宣傳教育,筑牢拒腐防變思想防線
始終堅持把黨風廉政宣傳教育作為重要工作,靈活學習方式,注重實際效果,進一步筑牢領導班子成員思想道德防線。
(一)突出制度建設,促進規范管理。把廉政文化建設納入全縣加快建設文化強縣的總體規劃,先后制定了《縣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教育聯席會議制度》、《縣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的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制訂切實可行的年度工作計劃,做到總體目標與局部目標、長遠目標與近期目標有機結合,進一步完善了領導機制、協作機制和考核機制,使廉政文化建設更加組織化、規范化。
(二)突出學習教育,提升個人素養。將黨風廉政建設內容納入縣委中心組學習范圍進行集中學習,縣委、政府領導班子成員采取集中學習和個人自學相結合等方式,認真學習了《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宣傳讀本》、《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關于實行黨政領導干部問責的暫行辦法》和《關于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的意見(試行)》等黨內法規,有力促進了班子成員廉潔自律意識。縣委中心組開展專題學習2次,縣委、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到分管部門和聯系鄉(鎮)組織黨風廉政建設專題學習會300余場(次)。
(三)突出警示教育,提升廉政意識。定期開展廉政警示教育,組織干部職工集中收看反腐教育片、警示片2次,在縣電視臺開辟廉政專欄滾動播放警示片,邀請省委巡視組組長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進行專題講座,剖析典型案例,不斷增強廣大干部職工拒腐防變意識,常思貪利之害,自覺遵守廉政紀律和規定。強化崗前廉政教育,建立健全了領導干部任前廉政談話制度,今年來,縣委、政府主要領導對67名擬提拔科級領導干部進行廉政談話。
(四)突出宣講教育,弘揚廉政文化。縣委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論宣講組、宗教領域宣講組和政策法規宣講組三個宣講組,由3名縣委常委任組長,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作風建設、“六五”普法和“三下鄉”等活動,深入鄉(鎮)、村、社區、學校、企業等深入開展廉政“大宣講”活動29場次,組織群眾文化活動14場次,受教育干部群眾3萬余人。深入挖掘廉政文化內涵,在縣委、政府辦公區域和絨蓋鄉設立了廉政文化教育長廊。
(五)突出輿論宣傳,營造廉政氛圍。建立健全廉政警示信息提醒制度,在重大節假日、重要會議召開、重要工作開展、重大事件發生時機,通過在《手機報》中開設廉政短信平臺的形式,向廣大干部發送廉政警示短信,確保了警示提醒到位。通過在縣電視臺開辟廉政專欄,滾動播放廉政法律法規,向全社會公布全省黨風廉政建設社會評價民意調查熱線和全縣廉政工作動態,廣泛接受社會監督。今年累計發送廉政警示短信1394條。
三、強化制度建設,完善懲防體系
堅持用制度規范從政,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深入推進源頭治理,健全完善腐敗治理監控體系,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推進權力公開透明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一)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進一步完善了《縣委議事規則》、《縣委常委會議事規則》等制度,嚴格執行“三重一大”集體決策制度,凡是涉及重大問題的決策都通過集體討論,嚴格按照議事規則執行。縣委、政府主要領導堅持定期、不定期地與班子成員交換意見,溝通思想,注重發揮班子的整體合力。特別是對一些涉及全局的重大問題,例如大額度資金的使用、重大項目的建設等,始終堅持不醞釀充分不上會,不形成統一意見不公開,較好地堅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則。
(二)建立完善領導干部約談制度。落實領導干部廉潔從政“三早三卡”預警機制,建立鄉(鎮)黨委政府和縣級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向縣紀委全委會,縣級部門內設科室負責同志向紀檢監察派駐機構述責述廉制度,執行工作安排及進展情況“月公示”和“季督查通報”制度,進一步完善廉政風險防控體系,推進源頭治理。
(三)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清理確定行政權力事項3901項,其中:行政審批209項、行政處罰2847項、行政征收72項、其他297項。投資76萬元,建設了縣級權力公開運行平臺,做到凡經營性土地使用權出讓、建筑工程項目招投標、政府采購等必須進入市場,實行公開招標投標拍賣。
(四)大力推行陽光政務。強化對權力集中部門和資金、資源密集領域的監督,規范約束權力運行,推動“陽光政務”工作深入、持久、規范、健康發展。定期選派部門輪流上線,錄制電視訪談節目,公布“陽光政務”服務熱線,受理群眾投訴。縣政務中心共入住13個單位,可提供辦理行政審批事項58項,通過集中“一站式”服務,為群眾辦事提供了方便。設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17個,為區鄉農牧民群眾提供便攜服務。投資46萬建成并投入使用行政效能電子監察系統,通過在縣政務中心安裝攝像頭(球機),實現對各個窗口全覆蓋監控,助推各窗口提高工作效率,樹立干部形象,提升群眾滿意度。
(五)深化財政制度改革。切實強化預算管理,建立以公共財政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社會保障預算等有機統一的政府預算體系;進一步完善資金撥付程序,全面推進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公務卡改革,截至目前共辦理公務卡521張;嚴格轉移支付保障序列,做到資金安排重點突出、項目執行嚴格規范、資金使用凸顯績效;加強財政結余資金管理使用,將2011年以前的所有財政結余資金全部收回,收回的結余資金全部用于民生,重點解決農村基礎設施項目。
四、強化監督檢查,保持高壓態勢
加強對重要領域、關鍵環節、重點崗位正確履職的監督。全面推行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苗頭性問題早發現、早提醒、早糾正的“三早”預警糾錯機制。
(一)重視聯動監督。建立發改、財政、監察、審計等部門聯合監督制度,突出重點領域、重點部門以及投資規模大、影響面廣的重點項目,集中開展監督檢查,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早提醒、早防范。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及時通報信息,全程監督項目實施及資金使用,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二)重視民主監督。充分發揮人大、政協監督作用,重要會議、重大事項,均邀請縣人大、縣政協參與。人大、政協機關通過聽匯報、視察、座談、評議和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視察、等形式,切實加強對政策法規執行、資金使用、項目建設情況的跟蹤監督,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督促有關部門依法進行處理,確保各項法律法規及政策措施落實到位。今年來,共組織20名州、縣人大代表和22政協委員開展專項視察4次,提出意見建議19條。
(三)重視審計監督。加大對領導干部離任經濟責任和民生項目的審計整改力度。對8名領導干部進行了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完成政府投資項目審計8個,審減資金28.59萬元,完成其他審計項目20項。
(四)重視社會監督。重視發揮社會輿論監督作用,從縣人大、縣政協和退休干部等層面聘請5名特邀監察員,通過進村入戶、明查暗訪,對重點項目建設、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和干部作風建設等進行監督,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向社會公布了監督舉報電話,實行值班受理制度,廣泛接受群眾監督,使監督不留“死角”和“盲區”。
(五)重視農村監督。建立156個村務監督委員會,每村配有1名村務監督員,推行“四議兩公開一監督”工作法,研究制定了《縣支農惠農資金監管情況考核辦法(試行)》,進一步規范資金管理。加強農牧區黨務、政務公開,強化支農惠農政策的有效落實,重點圍繞糧食直補、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資金物資管理使用情況加大檢查力度,確保各項資金及時、足額、直接發放到戶。今年累計開展專項檢查2次,發現問題4個,提出整改意見4條。
(六)堅決反對腐敗。在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上,積極支持執法執紀機關對領導干部在工作中的腐敗行為的查辦和處理。堅持不廉潔行為不放過,查處了不公開不放過,公開了群眾不滿意不放過,特別是對行賄受賄、賭博放水等嚴重敗壞黨風黨紀的行為,進行從嚴查處、從重打擊,起到了較好的警示教育作用。今年來,我縣共受理群眾來信來訪21件(其中本機關收到12件,上級轉辦9件),初核14件,辦結12件,轉立案7件,結案7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7人。
五、強化作風建設,規范從政行為
將作風建設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風肅紀專項整治、干部管理和維護群眾權益相結合,著力規范從政行為。
(一)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群眾工作全覆蓋活動,縣委、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始終堅持“三個三分之一”制度,深入開展“走基層”活動,帶頭深入全縣158個村(社區)、5家企業、20所學校、4家縣醫院走訪調研,通過“促膝問計心貼心談、深入基層面對面聽、拓寬渠道背對背提”三種方式征求基層黨員干部、農牧民群眾、寺廟僧侶意見建議1400余條,并對意見建議及時進行梳理匯總,建立工作臺賬,解決實際困難問題95個。
(二)深入開展正風肅紀專項整治。一是將20個重點整治問題分解到12個牽頭單位,以活動進程為主線,逐步完成各項任務,做到按照時間節點,做到每項任務有牽頭單位、都有人負責,共召開專題聯席會議3場次,部署工作26余項。二是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省委省政府十項規定、州委州政府七項規定,研究出臺了《縣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十六項規定》,嚴格控制領導干部借婚喪嫁娶斂財情況,按照《關于禁止國家工作人員大擺宴席的紀律規定的通知》,對2名領導干部子女,2名國家工作人員婚宴規模進行了審查。三是嚴格執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廉潔從政若干準則》和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制度,共有49名副縣級以上領導干部主動報告了個人有關事項,正在建立全縣科級以上干部廉政檔案。四是大力提倡厲行節儉,嚴格規范“三公經費”支出,強化節假日厲行節儉監督檢查,積極推進黨務公開,修訂完善并新增公開項目47個。五是研究制定了《開展“會所中的歪風”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全縣382名黨員領導干部作出承諾。今年來,縣紀委先后2次通報了3起違反作風建設規定的典型案件,戒勉談話4人,下發通報文件14個,通報批評45個單位28個人,通報督辦8個單位,一些突出的“四風”問題得到一定遏制和解決。
(三)強化干部管理。一是嚴格干部選拔任用。落實《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建立健全干部選拔任用監督機制、責任追究機制,明確界定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各個環節的責任主體和具體內容。建立群眾監督制度,干部考核前進行公示,并公布監督電話,接受群眾監督,增強干部選拔任用工作透明度。二是完善干部任用廉政審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的對領導干部進行廉政教育談話,對新提拔67名進行了集體廉政教育談話,簽訂廉政承諾書,提出廉政審查意見。三是強化干部管理。嚴格落實《縣干部隊伍管理辦法(試行)》、《州鄉鎮干部管理辦法》和《五個堅決、十二個凡是》等規章制度,切實加強干部隊伍管理,對7名長期不在崗干部停發工資。
(四)維護群眾權益。一是拓展訴求渠道。通過設置縣委書記和縣長信箱、群眾意見征集箱、公布民生熱線電話等方式,廣泛受理群眾反映的問題,并責成相關職能部門限時辦結,目前共在縣紀委辦公區等地設置意見征集箱20個。二是實行接訪制度。建立完善了縣、鄉黨政領導接訪日制度,縣級領導輪流掛牌,在縣群眾信訪接待中心接待上訪群眾,當面受理群眾來訪,能及時解決的問題當場解決,不能及時解決的問題限時辦結,簡化了辦事流程,提高了辦事效率。今年來,縣群眾信訪接待中心共接受群眾來信來訪14件,辦結1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