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會管理面臨問題調研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當前,我國的社會矛盾呈現出多樣性和多發性的特征,一些學者認為,最嚴重的問題有兩個:
一是30年來,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不同人群之間的收入差距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呈迅速拉大之勢,基尼系數已進入嚴重分化的區間。收入差距擴大還呈現出一個新的特點,就是兩極人口都向城市,特別是東部沿海發達省份的大城市集中。一方面,隨著大量農民工進入城市,原本比較嚴重的城鄉差距、地區差距,也隨之植入城市內部,加上城市原有的貧困人口,使得這些城市及其社區在不太長的時間內常住人口中形成了相當龐大的貧困群體。另一方面,中國富裕的群體也大多聚于這些城市及社區。于是當代中國社會的上述三大差距的高度分化現象便集中和濃縮于這些城市及社區之中?!按蟾粍t驕,大貧則暴”,在貧富迅速分化的社會結構中,富人和窮人的心理和行為都會扭曲,從而使得人際關系普遍緊張、社會對立日益加重、社會信任不斷流失、社會團結趨于瓦解、社會管理難度加大。這些年在中國東部地區頻頻出現的群體事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高度分化的社會結構已威脅著社會秩序的穩定。
二是社會管理失調。改革開放之前,我國的社會管理是建立在以戶籍制度為基礎、以國有單位為組織、以國家干部為樞紐的格局之上的,其最大特點就自上而下的高度統一管制、統治乃至專政。80年代之后,以嚴格限制人口流動為主要功能的戶籍制度逐步消亡,數量巨大的負有社會管理職能的國有企、事業單位和集體企、事業單位大大縮減,就業于非公部門的人員越來越多,大量的人口包括產業工人、企業管理人員以及自由職業者游離于國家管理體制之外。這樣一來,各級國家干部在社會管理中的控制力也大大弱化。在現實情況中,我們發現,無論規模龐大的新興產業工人階層還是占有一定比例的中產階層,他們對傳統體制的依賴程度都比較低,自主性很強,社會閱歷豐富,有很強的維權意識和一定參與能力。而另一方面,我國社會管理工作原有的自上而下、強迫命令、單向管制的特點并未根本改變,這就形成了社會結構與政府結構的錯位,社會信息與政府信息不對稱。社會管理滯后于社會發展,不適應社會發展的問題越來越突出,這種狀況亟待改變。
二、傳統社會管理與現代社會管理作為一種政治管理過程都有著需要權威和權力,最終目的是為了維護正常社會秩序的共同點,但二者之間也有明顯的區別。
一是行為主體及權威來源不同。傳統的“管制”強調政府在社會管理中的絕對地位,管理行為的主體及權威的全部來源都只能是政府,呈現出典型的一元化特征。而現代管理雖也需要權威,但來源渠道不一定是政府,更強調國家與公民社會的合作、政府與非政府的合作、公共機構與私人機構的合作,是一個多元參與的結構體系。
二是權力運行的向度不同?!肮苤啤钡臋嗔\行方式總是自上而下,依靠政府的政治權威,通過強制的行政命令,對社會事務進行單一向度的管理。而現代管理則非常強調權力的上下互動,強調通過合作、協商、參與等方式實現對社會事務的管理,是一種建立在市場原則、公共利益之上的多元合作和雙向互動。
三是社會參與程度的不同。政府“管制”因推崇權力的唯一性及絕對性,非常強調社會對其絕對服從,排斥社會參與?,F代管理則強調合作網絡的構建,重視公民社會的培養,鼓勵多元參與,強調民眾通過社區、NGO、NPO等社會組織與政府對話,表達自身利益訴求,廣泛參與社會事務的管理。
準確理解和認識傳統社會管理和現代社管理的異同十分重要,它有利于我們轉變觀念,理清思路,創新機制,改進方法,不斷提高社會管理的科學化水平。
三、概括地講,現代管理就是使共公利益最大化的社會管理過程,其本質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與公民對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具體地講現代管理有以下8個基本要素:
(1)合法。它指的是社會秩序和權威被自覺認可和服從的性質和狀態。合法性越大,管理的有效程度便越高。取得和增大合法性的主要途徑,是盡可能增加公民的共識和政治認同感。所以,有關的管理機構和管理者應最大限度地協調各種公民之間以及公民與政府之間的利益矛盾,以便使公共管理活動取得公民最大限度的同意和認可。
(2)法治。法律是公共政治管理的最高準則,任何政府官員和公民都必須依法行事。法治是社會管理的基本要求,沒有健全的法制,沒有對法律的充分尊重,沒有建立在法律之上的社會秩序,很難實現有效管理。
(3)透明。每一個公民都有權獲得與自己的利益相關的政府政策的信息,包括立法活動、政策制定、法律條款、政策實施、行政預算、公共開支以及其他有關的政治信息,以便公民能夠有效參與公共決策過程,并且對公共管理過程實施有效的監督。透明程度愈高,社會管理的有效程度也愈高。
(4)回應。公共管理人員和管理機構必須對公民的要求作出及時的和負責的反應,不得無故拖延或沒有下文。在必要時還應當定期地、主動地向公民征詢意見、解釋政策和回答問題。
(5)有效。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管理機構設置合理,管理程序科學,管理方式靈活;二是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
(6)穩定。意味著國內的和平、生活的有序、居民的安全、公民的團結、公共政策的連貫等。沒有一個穩定的社會政治環境,很難有經濟的高速發展和民主政治的有效推進。對于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社會穩定更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7)廉潔。主要是指政府官員奉公守法,清明廉潔,不以權謀私,不以職尋租。嚴重的腐敗不僅會增加交易成本,增大公共支出,加劇貧富差距,而且會破壞法治,腐蝕社會風氣,損害社會公正,削弱公共權威的合法性。
(8)公正。所有公民在政治權利和經濟權利上是平等的。在當代中國,作為社會管理要素的公正特別要求有效消除和降低不同人群之間、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兩極分化,維護婦女、少數群體、窮人等弱勢人群的基本權利,實現共同富裕。